郭小斌 张约贤
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教育局教研室 516001
广东省惠州市演达中学 516001
摘要:课堂教学的生态特征,就是教师的教学和学生学习之间相互融合、相得益彰、相互促进。因此,数学教师也要从教育生态和数学学科特点的角度出发,立足课堂观察, 积极构建生态课堂,有利于课堂教学中突显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达到师生共赢局面。
关键词:课堂观察;初中数学;生态课堂;构建策略
基于课堂观察,通过硏讨反思,可以发现教师关于教学策略的运用、目标实现、手段选取等多方面的问题。课堂观察不仅能为教师有效教学提供事实依据,为改进学生学习技能提供有效指导,还能有助于教师实施科学评判活动。因此,借助课堂观察,对课堂教学进行诊断和指导,是构建生态数学课堂的必要环节,从而更高效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和综合素养。
1.设置情景观察点,通过巧置情境,营造生态环境
宛若一碗静水那样的数学课堂绝对不是新课改的精髓与要求,教师要把数学学习过程设计成一部“戏”,让课堂上充满着跌宕起伏的“情节”,唯有这样,学生才能进得了角色,才能尽自己所能学好数学。“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这更是《课程标准》给我们提出的教学理念。唐代诗人王维在《使至塞上》用“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两句诗句描述了一幅空阔、荒寂的塞外黄昏景象。在数学生态课堂上,那荒芜人烟的戈壁就是一个平面,而那从地面升起的直上云霄的烟气柱就是垂直于平面的直线,“长河落日圆”则形象地反映了直线与圆从相离到相切直到相交的过程,学生在感受着千年名句描述的塞外风光的同时,从感性上认识了这样两种位置关系,同时也调动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2.注重课堂教学问题探究的观察,激活课堂探究性学习生态课堂发展
没有问题就没有数学活动,也就谈不上活动的过程。数学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自主探究环境,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课堂探究活动当中,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掌握数学规律。比如,教师在讲解“翻转与轴对称图形”时,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折纸、操作,制作轴对称图形数学模型。通过观察数学模型,掌握轴对称图形特征,并讨论现实生活中轴对称图形的具体应用。让学生在探究和互动的过程中,加强对数学抽象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建模水平,提升学生探究素养。
3.加强对话观察,通过多元对话交流,促进共同学习生态发展
“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了真正的教育。
”鉴于此,初中数学生态课堂是多维互动的,是多层次交流与对话的课堂,既可以是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等多方面的对话与心灵的交流,也可以是高声的讨论、低声的交流、慷慨激昂的辩论、静静的心灵沟通等,只有在多层次对话与交流中,才能构建起有效的生态课堂,促进初中数学课堂生态的良好发展。
4. 注重教学内容与生活联系的观察,突出生活应用,纵深发展生态
数学学科是源于生活的一门学科,同时又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数学教学中,作为老师应该引导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让数学充分发挥它实用性的特点。可以说,作为一门与生活联系密切的学科,能够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是它的价值所在。同时,一门实用性比较强的学科也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信心。
如用数学知识去说明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屋顶人字架做成三角形、汽车保护拦成平行四边形、车轮成圆形等,这其中固有物理属性等原因,另一方面,也有数学原因,诸如用到三角形的稳定性、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圆的旋转不变性,还有打台球的角度用到对称、聚光镜用到焦点等等。再如,商店的“打折”是否真的“大出血”呢?让学生充分讨论后,才告诉他们:这是数学中的“利润”问题。其实,打折不一定亏本,很可能老板还会赚大钱呢!道理以后会学到。所以,要当个精明的老板,没有数学头脑是不行的。
5.观察对学生评价方式,构建多元评价,保护生态发展
生态课堂的主体是具有生命个性的学生,他们的智力是多元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多元的个体需要依靠多元的评价目标才能促进自我的发展,获得向上的动力。因此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也要重视对学生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每个学生都很关注自己努力的结果,也很在意别人的评价,尤其是得到教师的赏识和认可,会带给学生极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教师肯定学生的长处和点滴进步,这样就会使学生的差异缩小,甚至消失。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皮克马利翁”效应,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6.结束语
总之,凭借课堂观察,重点设置相关观测点,对教学过程进行诊断、评价和调控,才能更好构建初中数学生态课堂,教学离不开的对课堂方向不断调控,只有主动、积极地把课堂观察运用到教学活动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更好的体会初中数学教学的本质规律,从而达成生态课堂的建设目的。
参考文献:
[1]卞香争.?初中数学实验的理论探索与教学设计研究[J].?才智,2019(07):99.
[2]张波,徐玥.?我国中学数学实验研究:现状与展望[J].?课程.教材.教法,2019,39(02):132-137.
[3]邢玉森.?信息时代的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03):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