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乡土文化促进学生小学语文学习

发表时间:2021/1/29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3月   作者:覃厚清
[导读] 在小学语文阶段教学当中,丰富有趣的教学方式往往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的教学离不开生活,离不开我们的方方面面。在我国博大的文化当中,其中感染力最强的要数我们的乡土文化。一个地方的水土养育一个地方的人,不一样的水土文化培育出来的人也是不一样的。乡土文化在历史的岁月中饱经沧桑还依然毅力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一定有它存在的道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够很好的利用乡土文化进

覃厚清    容县石寨镇大荣中心小学  广西  玉林  537500
【摘要】在小学语文阶段教学当中,丰富有趣的教学方式往往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的教学离不开生活,离不开我们的方方面面。在我国博大的文化当中,其中感染力最强的要数我们的乡土文化。一个地方的水土养育一个地方的人,不一样的水土文化培育出来的人也是不一样的。乡土文化在历史的岁月中饱经沧桑还依然毅力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一定有它存在的道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够很好的利用乡土文化进行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关键词】乡土文化;小学课堂;语文学习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1)03-052-01

        乡土文化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着影响深远的意义。学生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交流探讨,去理解当地的优秀乡土文化。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语文课堂的学习中了解不一样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激起学生热爱家乡、传承家乡优秀文化的心理。通过让学生学习和了解乡土文化,唤醒学生对家乡、民族的文化归纳感。同时,也让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基础上,通过乡土文化的了解,去不断创新优化自己的语文课堂教学。通过这样别具一格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去体验语文教学带给他们的快乐。因此,本篇文章以乡土文化促进学生语文课堂学习为题进行了具体分析,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具体如下:
        一、教师可以利用乡土文化创新优化课堂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每天面对着枯燥的课本知识偶尔学习一下乡土文化知识,不仅可以让学生从枯燥无味的学习中走出来,还能通过学习乡土文化开阔自己的文化视野,了解乡土文化,在乡土文化的学习过程中,增加学生的文化体验,提高文化感染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增强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可,通过将乡土文化与课本知识相结合,让学生在课堂文化传播中互相交流本地文化。加强文化交流学习,打破地方文化交流障碍,减轻学生对于个别乡土文化的歧视,让学生对乡土文化树立正确的态度,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师利用乡土文化创新优化课堂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从被动学习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走出来,变得更加主动积极的学习。
        例如: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班里展开口语交际活动,让学生自由发挥,通过介绍自己家乡的特产、文化习俗、传统习俗、历史故事、历史遗迹、等来传播自己的家乡文化。让大家能够了解到其他地方的乡土文化,更好的促进各地文化间的交流,消除文化隔阂。可能班里的学生都来自五湖四海也可能都来自一个地方,那也没有关系,教师也可以呼吁大家介绍自己知道的一些地方的风土人情,乡土文化。如:山西省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山西省有许多的名胜风景,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特产也有很多,山西人民风淳朴,热情好客。


其中有一个小镇让人印象深刻,在山西一个叫唐城的小镇上有大大小小的文化古迹,而且,唐城的历史也是十分的久远,听说之所以叫唐城是因为在唐朝时候李世民在没有争夺王位之前曾在这里居住过,所以叫做唐城,唐城还有许多老地方都是李世民经过时发生的故事,以此命名而成的。唐城还有很多历史遗迹如唐王寨、还有近代的刘少奇故居等。悠久的历史文化养育了一代代优秀的唐城儿女。
        学生通过介绍自己当地的或者自己了解的乡土文化,不仅传播了自己家乡的文化让更多的人知道,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地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在这样的乡土文化交流中,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语文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用充足的时间进行交流、自由发挥,加深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印象,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在交流中更好的促进文化的传播。
        二、教师可以利用乡土文化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作为一名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素材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在学生的写作训练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效利用学生乡土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叙述与语文课本知识相结合,让学生进行自由发挥,来进行创作。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教师要深刻的认识到乡土文化给学生带来的好处。乡土文化的交流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丰富学生的写作内容,还能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训练。培养学生从小养成热爱家乡的好习惯。
        例如: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时,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家乡风土人情的作文。在学生写作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先不要着急动笔去写,可以同桌或者小组之间进行讨论交流,看看别人的家乡有什么吸引自己的地方,自己的家乡有什么好的地方是别人的家乡没有的。小组讨论完之后进行分享展示。在展示交流完之后在进行创作,从而进一步的增强自己对家乡的热爱和认同。
        教师通过学生对乡土文化的交流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增进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充分在课堂中展现自我,还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展示自己的家乡,在叙述中更加了解自己的家乡。
        三、总结
        总的来说,教师通过运用乡土文化来促进学生语文课堂学习这样特别的方式,更容易激起学生的课堂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很好的参与到语文课堂教学当中,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机会,展示自己的机会,为学生的成长交流打下了一定的基础,让学生能有一个良好的平台去展示自己的家乡。让学生在风土文化的交流中去感受文化的魅力。从而更好的开散学生的语文课堂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语文课堂的讨论中。做语文课堂的主人,做家乡文化的传播者。学生通过文化交流得到的知识往往要比他们从课本上获得的知识印象要深刻的多。在此基础上,为打造高效优质课堂教学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郑露露,张锋.亲近乡土文化优化语文教学[J].内蒙古教育,2013(24)
[2]黄云.乡土文化教育与语文教学整合的途径[J].中学语文,2012(27)
[3]肖正德.冲突与调适:农村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文化路向[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