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英
(深圳市龙华区爱义幼儿园 518109)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课程游戏化符合幼儿学习习惯,能够使其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根据专业理论对游戏的解释,游戏是符合儿童天性的一种本能性活动,是能够满足儿童对快乐与思维发展的需求的,其本质就是表现儿童的主体性与创造性。因此,正确认识课程游戏化,合理推进课程游戏化策略在学前教育中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学前教育;课程游戏化;必要性;推进策略
引言:
幼儿园阶段的孩子还处在一种萌芽的阶段,他们才刚刚开始接触和了解这个世界,对于世界的认知界限还不是很清楚,所以作为一名幼儿园的教师就要对他们加以引导和辅助的教学,让孩子们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教育教学环境,从而在启蒙教学中,有助于养成全面的健康的整体素质,为以后的成长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和铺垫,从而进一步为国家培养有用的人才夯实基础。
一、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必要性
课程游戏化的内涵与关键在于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注重将幼儿从一个等待教育的主体变为积极、主动、有能力的学习者。在课程游戏化的实施中,应当重点关注幼儿主体性的发挥。首先,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能够让幼儿在游戏中产生好奇心,让他们更有求知的欲望每一个幼儿的内心世界都充满着探索和求知的欲望。所以,幼儿教育要充分尊重幼儿的这一天性,通过游戏化的教学,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产生疑问,激发其探索的欲望和好奇心。其次,游戏能营造轻松快乐的氛围,为幼儿开发思维能力提供了前提。在游戏过程中,愉悦、快乐、宽松的氛围,能够让幼儿的心情更舒畅,更能放飞自我。在这种环境下,幼儿更能产生求知的欲望和探究的灵感。最后,游戏能促进幼儿之间的交流,帮助幼儿建立团队意识。游戏能让幼儿们聚集到一起,积极地配合,共同完成某一任务。这样能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他们与同伴交流的能力。
二、课程游戏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游戏教学目的
游戏教学目的缺失,导致很多教师不能理解游戏教学的内涵和覆盖范围。简而言之,很多教师对游戏化教学只能形成概念认识,不理解游戏教学实施的内容,不能体会游戏化教学的本质意义,很难让游戏化教学成为幼儿教学中的一种手段,影响了教学活动的顺利进展,制约了幼儿学习的进步。
2、游戏时机把握不准确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过程中,对于游戏时机的把握是十分重要的,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由于时机把握不正确,所以使得游戏化教学难以充分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另外很多教师由于时机把握不准确,对幼儿游戏的观察不细致,忽略了在游戏过程中对幼儿的指导,没有切实参与进幼儿的游戏过程中,这样无法发挥出游戏化教学的作用。
3、游戏环境设计不合理
很多幼儿教师在开展课程游戏化教学时,由于对于幼儿游戏的认识不足,所以,在设置游戏环境时,只一味地重视美观性和展示性,希望能够给参观者留下深刻的印象,重视自身满足感的提升,却忽略了幼儿对于游戏环境的要求,使得幼儿难以适应游戏环境。
4、游戏与教学活动的主次关系不清楚
游戏化课程活动是一个符合幼儿天性的活动,但是在实践过程中,部分幼儿教师分不清游戏与教学活动的主次,或者不能用合适的方法进行游戏,所以,幼儿对集体活动的印象就是单纯的游戏,最后导致活动处于不被重视的被动地位。
三、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推进策略
1、将教学目标作为课程游戏化的主要目的
虽然课程游戏化强调用游戏的方式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但是同时需要注意的就是不能因为将游戏过度化而忽视的教学课程的开展,教育工作者需要分清游戏课程与课程游戏化之间的区别。在现实学前教育活动中,经常会出现教育工作者片面强调游戏活动而缺少对课程目标的解读。不可否认,单纯的游戏是可以让儿童感到身心的放松,适度的游戏是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但是与教学目标结合的游戏性活动可以给身心价值观正处在形成阶段的儿童给予更好的教育引导作用。
2、将儿童作为学前课程游戏化的活动主体
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学前课堂教授内容也多为单调无趣的大纲性理论知识,我国之前还存在为提高儿童在小学的表现能力,幼儿园的教授课程曾经一度倾向自然科学理论知识。因此,在进行课程游戏时,幼儿教育工作者首先要积极转变教育思想,正视儿童在教学课堂中的主导地位促进儿童多方面发展为目标,在游戏过程中给予其充分自由发挥空间。合理安排幼儿园一日活动,做好自主游戏与学习的分配,并将此规划细化到每一个活动当中,保证每项游戏规划的科学性,为其营造轻松自然的游戏课程环境。以数学活动为例,要让孩子知道6的分成时,如果用传统的说教方法,只能灌输给孩子的是6可以分成3和3、5和1等。如果老师把数学活动以游戏形式开展,通过狼捉羊的游戏活动,狼来了,6只羊躲进6间房子,每间房子一只羊,躲进5间房子,那么羊的分配是多少。这样孩子在游戏中掌握到6可以分成3和3、3和1和2,一个数与N个数之间的关系,是孩子的数学能力的提升,尝试发现事物的关系,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
3、打破教学范围限制,提升幼儿社会认知力
传统的幼儿游戏教学范围往往局限在幼儿所在的教室或是园区范围内,游戏活动范围过于狭窄,不利于幼儿认知视野的拓展。为此,在实施游戏化的幼儿教学时,教师应适当放宽对教学范围和空间的限制,由以往的室内和园区内教学拓展到家庭、社会的范畴,使幼儿能够接触并学习到更多新鲜、有趣的事物,实现自我认知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的提升。例如,为了增强幼儿对周边生活环境的了解,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到附近的菜市场、超市、医院、银行等场所进行实地参观,并在“参观”的过程中向幼儿介绍这些公共场所的职能。比如,菜市场和超市是人们购物的场所,引导幼儿从中观察人们是如何购物的;医院是看病的场所,有了头疼、感冒等不舒服的症状时,要赶紧去医院就医;银行是人们存钱、取钱的场所……使幼儿对这些公共场所的功能有所了解,从而不断丰富幼儿的活动经历和生活经验,更好地运用到自己之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通过开展多样化的课外实践活动,打破了传统教学内容和范围的局限,促进了幼儿知识水平和认知视野的提升,使幼儿的认知交往和社会认知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4、精心设计游戏,拓展儿童思维
游戏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喜欢玩,对于幼儿园的学生来说更是喜欢,在游戏中可以尽情地玩耍,发挥自己最大的动能,把自己的想法在游戏中自由地展现。因此,教师在设计游戏的时候,尽可能地让游戏对幼儿的思维有所拓展,让他们的思维在游戏中灵活转动起来,利用视觉、触觉,让肢体在游戏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的自主性,让他们在游戏中能有一个最大的收获。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们玩积木,首先教师可以让大家初步认识下几何体,利用生动的语言告诉学生们什么是长方体、正方体等,然后让大家转动自己的思维,想一想自己家的房子是什么样,想一想自己家又有什么样的物件和几何体很相近,学生们这时通过动手操作,依据自己的想法将几何体进行组合摆出各种造型,结束后,教师让一些小朋友跟大家分享一下,他摆的是什么物件,让他们把自己想法说出来,展现给大家。这个游戏的过程就锻炼了学生的空间能力、思维能力,对图形、几何体有了初步的认识。
四、结束语
总之,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的推进过程中,教师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有从全方位的角度出发,设计符合幼儿发展的教学方案,才能真正有助于幼儿的学习和成长,也才能有助于教学工作活动的有效推进。
参考文献:
[1]施安琪.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推进策略探讨[J].成才之路,2019(13):76.
[2]连秀明.推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有效策略[J].幼儿教育研究,2018(06):26-29.
[3]徐红华.关于农村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实施策略的几点思考[J].学苑教育,2017(14):7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