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丽丽
黑龙江省讷河市孔国乡中心学校
摘要:语文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科目,受到学校和教师的重视,而阅读又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所以如何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成为了教师不断探讨的问题。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识字的能力,所以更需要关注的是语文课程中的阅读能力,针对现阶段有些同学对于阅读的技巧或者阅读方法方面还有所欠缺等问题,接下来我们将探讨的便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培养兴趣;阅读习惯;敢于质疑;情境教学;师生对话
阅读理解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教师在传授语文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理解课文内容能力,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不仅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增强,还有利于开阔学生语文阅读的视野,所以教师必须把阅读教学作为重点,并不断创新探讨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方式,以达到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目的。
一、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学生只有对某个事情感兴趣,才会全神贯注地去完成,学习也是一样,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的开始,需要教师意识到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必要性,可以把学生的个性差异、性格爱好作为出发点,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及时把握时机,并使其产生对文中人物的情感共鸣,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图画或者小视频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学生展现诙谐有趣的课堂。
例如,在教授《济南的冬天》时,我会先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我提前做好的关于济南冬天景象小视频,把课文的基本内容以直观的画面呈现在学生面前,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播放完视频之后让学生之间展开讨论:“那么济南的冬天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冬天的景象,并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圈出文中体现“作者流露出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的句子并大声朗读出来,比较自己语言组织能力和作者文学功底的不同之处,并从中学习如何感受文学的美感。再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美句积累,开展诗文朗诵,来培养学生的语感,既引起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还提高了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从而体现出课堂教学的意义所在。
二、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
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是养成好的习惯会受益终身。作为教师应该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让学生从一点一滴开始做起,先开始可以是标记一个句子,然后是一类文章,以此类推,才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再以正确的方式引导学生展开课外阅读,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比如组织各种各样的阅读活动,通过图书馆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阅读书籍或者通过班级的阅读展台让学生可以把积累到的优美句子通过其展示出来,给予学生阅读熏陶。
例如,在教授《智取生辰纲》时,我会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这个课文出自哪本名著?你还知道这本名著中的哪些其他人物?”在学生们踊跃回答问题之时给予学生以肯定,并积极鼓励那些在这方面比较欠缺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展开课外阅读,总结阅读方法以拓展自己的课外知识。然后在教授课文内容时,引导学生揣摩文中人物的地位背景,并结合当时人物处境以其口吻与其他同学之间展开对话,为学生制造轻松和谐的阅读环境,让学生成为阅读主体并养成阅读的好习惯。最后,教师不要为学生布置硬性死板的阅读任务,而应该通过《水浒传》这种类似的带有趣味性的阅读书籍来激发学生兴趣并让学生自主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三、让学生敢于提出阅读质疑
语文课程的教学具有很大的创新自主性,尤其是阅读理解一般没有固定答案,所以学生要想在语文阅读的学习中提高成绩,要有创新思维和质疑能力,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不断质疑和探索才能发现自己在阅读的哪些方面还有所欠缺,并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和认知缺陷,从而提高阅读能力。质疑不同于“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传统教学模式,对所学知识提出质疑的主体是学生,是需要教师不断引导和学生自己不断探索的,学生质疑意识的提高是在学习过程中的一大进步,提出质疑并解决问题会让学生自我阅读能力实现质的飞跃。
例如,在教授《三顾茅庐》时,我在授课的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由于怕教师批评或者学生嘲笑,他们几乎很少主动地提出问题,所以在正式开展课文阅读之前,我会先组织学生围绕题目提出与之相关的问题,有的学生会提出质疑:“诸葛亮是谁?为什么刘备会三次去他家请他?”等问题,其实提出这些质疑的同学多多少少是对历史知识有一些了解的,而且这些问题也是接下来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理解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出质疑,并带着求知的欲望去阅读课文,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作为教师,不管学生提出怎样的质疑,哪怕在他根本没有充分的理解课文内容,我也会给予其鼓励和认真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有利于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到更多更新的知识。
四、情境教学的课堂创设
情境教学的运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是进入阅读的第一步,还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人物所处的地位背景,从而达到透彻理解文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和人生感悟,让学生爱上阅读。作为教师应该不断创新设计生动有趣的情境教学情景,以辅助学生阅读,从而达到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目的。
例如,在教授《刘姥姥进大观园》时,我会先向学生提问:“课文中主要有几个人物?起因经过又是什么呢?”让学生带着这个疑问开始阅读课文并标注我所提出问题的答案,在学生完成这些之后,请学生踊跃报名扮演文中角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展开情境教学,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也会因此得到最真实的人物感受,从而让学生在诙谐轻松的氛围中体悟文中所要表达的深层含义。总之,情境教学是阅读教学过程中最有效的教学方式之一,对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人物情感具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效率。
五、师生对话式教学
对话不仅只有在日常生活中才会有,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还是教师通过不断探讨得出的教学方式,更是新课改后的教学目标。对话式教学不同于死板传统的教师在台上讲解学生在底下听讲的机械式教学,对话是阅读的本质,对话教学有利于学生更能充分理解课文中人物的情感与感受,师生之间展开对话还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跟着教师思维去思考课文内容,掌握学生思维动向,有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例如,在教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在看到课文题目之后我会先向学生提出问题:“文章的作者是谁?写的又是他哪个时间段的事情呢?”,并邀请学生回答我所提出的问题,这种课前对话不但可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还有利于让教师了解到学生的预习程度,并在接下来的讲解中侧重学生不懂的内容,当然,在讲解课文的过程中我也会不断地与学生之间展开对话,例如学到“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时,我会与学生之间展开对话:“这个乐园指的是什么呢?”,这种与学生在课上进行及时的沟通对话不仅可以让教师了解到学生有没有完全理解刚才所讲内容还可以让教师注意到那些学生没有认真听讲,及时拉回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情感学科,教师应该据此不断创新阅读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积极推荐给学生一些课外优秀读物养成学生爱阅读的好习惯,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主体性,让学生敢于质疑并给予其鼓励,还可以运用情景式教学让学生体会文中人物所处背景并更深层次的理解文章主旨,授课过程中展开师生对话,集中学生注意力,以达到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林剑辉.课外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效果[J].低碳世界,2016(14)
[2]杨灵菊.浅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现代农村科技,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