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宇宁
深圳市宝安区凤凰学校 518000
摘要:本文以小学语文教师身份针对小学语文低学段的教学工作展开详细研究。本文以为,当下小学低学段语文教学中主要存在学生学习方法不科学以及对课后作业重视程度不够高这两个方面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两项问题,文章分别给出了指导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及强化学生对课后作业的重视程度这两项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低学段 语文教师 小学生
语文教学工作的进行不仅需要教师具备专业的从业能力和良好的教学能力,更重要的是认识到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结合学生的学年阶段和认知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以保障整个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所以,认识教学问题是开展教学措施的重要前提,推行教学措施是提升整体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
一、小学低学段语文教学问题分析
经过长期对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观察和研究,本文认为主要存在以下两点问题:
第一,学生没有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低年级的学生进入校园的时间尚短,我们甚至可以把低学段涵盖的时期理解为小学生适应校园生活和学习节奏的时期。在此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感知能力处于一个正在完善的状态。虽然认识到学习是自己要面临的重要任务,但是如何学习以及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学习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在小学生心中是没有明确概念的。认知能力的相对不足致使小学生一直没有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教师的整体教学效率也受此影响,一直得不到有效提升。
第二,学生对课后作业的重视程度有待提升。课后作业是小学生要完成的学习任务中的一部分,但是当下很多学生对此部分的重视程度不高,且有待提升。此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完成课后作业会占据学生的课余时间。在学生眼中,课余时间就是用来玩耍的不是用来写作业或者学习的。与此同时,学生对课后作业的认识也有失偏颇。他们只看到了完成课后作业会占据一部分玩耍的时间,却没有意识到完成课后作业可以巩固自己所学的知识。知识巩固带来成绩提升,学习进步将给自己带来成就与快乐。这种不够全面的认识也是导致学生对课后作业不重视,甚至表现出一定排斥情绪的重要原因。
二、小学低学段语文教学开展策略
基于上述的现状解读和问题分析,本文以为小学低学段语文教学工作应当从指导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强化学生对课后作业的重视程度这两个方面着手进行。
(一)指导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
磨刀不误砍柴工。这句话不仅适用于人类的社会实践和生活领域,同时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也具有非常强烈的指导意义。在教学体系中,“刀”指的是一套完善而科学的学习方法。学生具备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可以有效提升自身的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考虑到低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语文学习,没有实现学习经验的积累,更没有形成一套完善学习方法。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指导他们形成一套适合自身学习情况的学习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强硬灌输知识将导致学生无法拥有自己的思想,只有通过对学生学习方法的传授,学生才能真正学会学习。对学生学习方法的传授,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要求和教学指令的方式展现出来。这样做可以实现在传授学生学习方法的同时,也结合了具体的案例验证了应用的效果。
我们不妨以文章《小蝌蚪找妈妈》的教学工作为例,详细阐述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的传授。
在开展这篇文章的教学工作之前,教师首先要求学生进行预习,预习的主要内容包括:1.根据汉语拼音的提示掌握文章中每一个生字的读音;2.划分文章段落,并把整篇文章读两遍。在正式开课之前,教师要求全班学生齐声朗读文章,以此检验学生的预习成果。此项工作完成后教师继续发出指令:1.把文章的课后生字生词抄写一遍;2.再次阅读文章,并说明全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3.请说出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都遇见了谁?这三项课堂教学指令的设置都具有非常强烈的目的性和代表性。不仅要求学生进一步熟悉文章的生字生词,还考查了学生对整篇文章的理解和概括能力。与此同时,对文章中的一些细节展开提问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细节阅读能力。上述两个层次教学指令的设置不仅适用于《小蝌蚪找妈妈》这篇文章的学习,在学生学习其他文章是同样也可以使用这种学习思路。教师把这种教学指令的方式常态化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这种学习习惯的建立也是伴随学习方法的使用的,所以学生会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一套适用于语文学习的一般方法。但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每个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都存在一定差异,所以教师需要注意在面对不同学生的时候,教学语言的转变。在今后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更要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为学生量身定做一套学习方法,从而提升其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强化学生对课后作业的重视度
课后作业对整个教学行为的重要作用和巨大意义,这一点本应无需过多阐述。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那些刚刚进入学校的小学生却没有充分认识到课后作业的重要性。甚至在极个别学生乃至是家长看来课后作业就是他们的一种负担——为了完成课后作业,他们不得不“牺牲”自己的课余玩耍时间。所以,对课后作业的抵触情绪在学生群体中是有一定存在的空间的。面对学生表现出对课后作业有误解的情况,本文不建议教师通过教学指令的方式强制要求班级内的每一名学生都必须定时定量完成作业,甚至要求学生家长一起监督。因为在这种教学强制的大背景下,完成课后作业对学生来说只是一种应付,他们并不会真正感受到其中的乐趣以及汲取知识的快乐。
为了强化学生对课后作业的重视程度,教师可以在班级内开展一次简单的教学实验。假设班级一共有四十名学生,在《望庐山瀑布》这首古诗的教学工作结束后,教师给其中20名学生布置了两项课后作业要求他们完成:第一,结合课本配图,熟练背诵古诗并能理解大意;第二,掌握古诗中的所有生字。而对另20名学生,教师没有布置课后作业。第二天上课时,教师检查全体学生的古诗背诵和生字掌握情况,并对顺利通过检查的学生进行赞扬或奖励。有课后作业任务的学生相对于没有的学生群体,无疑是更有优势的。当看到完成课后作业的学生顺利通过检查并得到了赞扬或奖励,其他学生心中的竞争意识被充分唤醒,他们也更加充分地认识到课后作业的完成,给自己的学习工作带来的改变。而对那20名有课后作业任务的学生来说,即便他们当时是因为教师的教学指令强制而完成的课后作业,此时得到的赞扬或奖励也会让他们之前心中的那股不满情绪烟消云散。此种教学措施带来的结果就是全班学生都充分认识到了完成课后作业的重要性,并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严格遵守教师的教学指令,按时按量完成作业。在此过程中教师也要注重课后作业数量的合理把握,不可以给学生布置过于繁重的作业,这会逐渐消耗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三、结语
语文是学生占整个求学时代需要学习的三大主科之一。该学科无论是对学生的升学考试还是个人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和意义。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小学低学段语文科目的关注力度,对语文教学现状有一个准确的认识,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有一个清楚的判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和本身的教学经验推行相关教学举措,真正实现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进步和自身综合实力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周琪,方向红. 如何开展小学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教学——以部编版小学第一学段语文课本为例[J]. 语文教学与研究,2019,(04):136-137.
[2]李潜颖. 从“图”开始,从零散转向流畅表达——小学低学段语文“看图写话”的教学办法研究[J]. 课外语文,2019,(16):54+56.
[3]林东华. 小学低学段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探究[J]. 教育界(基础教育),2019,(05):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