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
南京市金陵小学 江苏省南京市 210046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人们逐渐意识到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尤其是阅读能力和想象能力的提升。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对学生语言能力发展、写作水平的提升、学习成绩的提高、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应试理念的影响依旧广泛,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会忽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没有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方式下,逐渐丧失对阅读的动力。因此,如何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怎样提升教学质量。本文就此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方式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主要构成,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一种能力。随着学生学习量的不断增加,需要记忆的知识点也越来越多,需要阅读的内容也逐渐丰富起来。这会给学生带来不小的学习压力。因此,需要教师改进教学方式,强化学生阅读量,为学生创设生动的阅读环境,发展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爱上阅读。只有开展适合学生阅读的教学方式,才能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效率,也为后续的学习打造基础。
一、创设趣味的语言环境,发展学生兴趣
人的兴趣使然是学习、生活的重要因素。当学生拥有了学习乐趣,学生才会在心理的驱使下,主动学习、积极思考、记忆知识。相比较传统、枯燥的阅读环境来说,生动、具有趣味性的阅读环境,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也会自愿加入到阅读活动中,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并且,趣味的语言环境可以有效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能让学生在较为真实的环境中,提高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因此,在语文学习中,教师要想尽一切办法,为学生创设生动、具有趣味性的阅读情境,让学生在阅读情境中,发展兴趣,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阅读能力。
例如,在阅读《观潮》这篇课文时,教师就结合信息技术,创设较为真实的情境,将学生带入其中,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魅力以及作者语言表达的美,进而发展学生的兴趣,学生会自愿进行阅读。在语文学习前,教师先从互联网中搜集一些和本节课有关的内容,如,钱塘江大潮的视频、图片和音乐。然后依据“观潮前”、“观潮中”、“观潮后”三种观潮方式,设计教学课件,并且附上对应的解说文字。之后,在开始讲解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先把视频、音乐播放出来,让学生欣赏、聆听。这样,学生具有了直观的感受,非常容易把自己代入到视频中,真实体会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紧接着,教师就开展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由于学生已经对钱塘江大潮有了一定的感受和认识,在阅读文章的时候,也会比较容易的学进去,对课文也比较感兴趣。相对应的,阅读注意更能集中,积极性也比较强,阅读效果有了明显的提升,阅读能力也会大大增强。通过运用这样的方式,为学生创设具有趣味性、生动的阅读情境,学生的体验感明显增强,兴趣得到了有效发展,也会自愿进行阅读,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设计探究性阅读问题,激发阅读求知欲
提问能让学生通过问题来引导学生的思考,有效发展学生的兴趣,学生能在问题的引导下,培养自己对知识探究、思维创新的能力。通过问题的引导,学生的自主思考和思维拓展都能得到提升。而在语文学习中,为学生设计探究性阅读问题,学生在一种自由的思考环境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理解和想象,还能在此基础上自主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趣味问题,有效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阅读求知欲。通过提出问题的教学方式来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以便促进学生阅读求知欲的提高,进而整理出文章中的中心思想,实现阅读效率的提升。
例如,在阅读《爬天都峰》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利用探究性问题设计来引导学生想象,开发学生的知识理解,在发展学生兴趣的同时,激发学生对阅读的求知欲,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到阅读活动中,提高阅读效果和阅读能力。
在语文学习中,教师先引导学生想象:“同学们,你们见过高山吗?你们可以想象一下,山顶的景象是什么样子的?”这个时候,学生会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有的说山顶有五彩云朵、有的学生表示山顶是白茫茫的雾气,有各种各样的动物、甚至有的学生说山顶有仙人居住。然后,教师继续引导:“那么,你们敢不敢用自己的双脚,一步一步爬到山顶上去?”这个时候,学生会说:“山太高了,不敢往上爬。”接着,教师继续引导:“如果说,有人为你加油,你是否有足够的勇气呢?”学生就会有爬山的勇气。最后,教师说:“下面,我们来阅读这篇课文,看看文中的小朋友是获得谁的勇气,爬到山顶上去的。”通过运用这样的方式,给学生提出相关的阅读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并且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理解阅读中的难点,强调语文阅读中的重点。但是,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明确注意到,自己所提出的问题需要对学生理解阅读内容有所帮助,可以先提出简单的问题,然后在提出较难的问题,不能一开始提出特别难的问题,这样不利于增强学生的语文阅读积极性以及阅读的求知欲。
三、讲解更多的阅读技巧,锻炼阅读能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年纪小、理解和思维能力不完善等原因,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没有有效的阅读技巧。这会导致在阅读中,学生的阅读方式各种各样,但是,大部分阅读方式所得到的效果却比较低。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为学生讲解更多、更有效的阅读技巧。以便让学生在正确的阅读方法中,提升阅读效果,让自己阅读的更快、更有效。
例如,在阅读《走月亮》这篇课文时,为了更好的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就可以将如何获取信息及怎样做好信息整理以及如何在众多的阅读信息中筛选出对自己有用的信息的方法讲解给学生,让学生感悟和理解。在阅读中,教师先让学生自行阅读。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提出阅读技巧:“在阅读文章的时候,要理清文章的大致顺序,比如说,文中写了几次‘啊,我和阿妈走月亮’?每一次是从哪里走月亮呢?为什么要走月亮?”或者教师再提一些其他补充性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由于讲解了阅读技巧,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会更加认真的阅读,有效提升阅读效果,锻炼了学生阅读能力。
四、开展针对性阅读评价,树立学习自信
提高学生自信感需要教师给予学生肯定的评价,要及时鼓励学生。才能让学生获得精神上的喜悦,也会激发出语文阅读的乐趣,让自己自愿加入到学习活动中来,从而实现自信感的提升。因此,需要教师注重评价的过程,通过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及提升了学生学习自信感,还让学生自己从不足中找到解决方法,从而有效改正。如,在阅读过程中,部分学生发现了教师没有发现的问题,教师就要及时表扬学生,让学生继续在阅读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或者,教师在阅读评价的时候,可以通过知识技能、阅读问题回答、上课态度等多种方面进行评价,而不是从一方面评价。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从而树立自信心,有助于阅读能力的培养,也能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综上所述,良好的阅读能力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升华学生的学习品质以及学习能力。不同的阅读能力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能力,这就需要教师以学生阅读能力作为重点进行培养。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教学方式,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结合教学目标,通过运用创设趣味的语言环境、设计探究性阅读问题、讲解更多的阅读技巧以及开展针对性阅读评价等方式,组织学生开展阅读活动,让学生彻底转变枯燥的学习方式,在生动、有趣的阅读环境中,发展自己的兴趣,提升阅读能力,为未来的全面发展打造基础。
参考文献:
[1]周嘉芬.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J].课外语文,2015,9(6):87.
[2]张金玉.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J].学周刊,2018(34):118.
[3]李玉萍.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名师在线,2017(31):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