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良好意志品格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1/25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第29期   作者:胡晋舜
[导读] 在我国素质教育背景下,对学生进行良好意志品格的培养,既是新课改对小学教学的要求
        胡晋舜
        广东省丰顺县汤西飞泉小学  
        摘要:在我国素质教育背景下,对学生进行良好意志品格的培养,既是新课改对小学教学的要求,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途径。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意志品格培养,对学生以后的发展也能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以此为基础,对小学生意志品格的培养进行研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希望能够促进学生意志品格的发展与进步,提高小学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小学生;良好意志品格;问题;对策建议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对小学生教育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需要为学生进行书本知识的教学,更要注重对学生的意志品格进行培养,多关注学生的精神状况。在我国《小学德育纲要》中也明确指出,学生需要具备诚实、正直以及谦卑、坚强的精神,能够有效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各样问题。小学阶段作为学生思想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不仅是学生只积累的重要时期,同时也看对学生进行良好意志品格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与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小学生良好意志品格的内容
        对小学生进行意志品格的培养,首先需明确意志品格的内容。从我国当前小学教育的情况来看,虽然不同的教师对学生意志品格的培养要求不同,但是从内容上来看却有着较高的相似性。总的来说在我国当前小学教育中,对小学生进行良好意志品格的培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1自觉性与目的性
        在对学生良好意志品格的培养中,学生的首要意志品格是自觉性,它贯穿于人的意志行动始终。自觉性强的人,能积极主动地对已确定的目标或所要求的目标付出努力,我们要将提升与培养学生的自觉性,作为学生意志品质培养的重要内容。在我国当前独生子女数量不断增加,家长对学生过渡溺爱的过程中,我们更需要提高学生的目的性,让学生减少对家长以及家庭的依赖。同时也需要提高学生的觉悟,让学生能够对外部积极和者消极的情况进行区别看待。
        1.2良好的纪律性
        其次在小学意志品质的培养中,教师还需要不断提升学生的纪律性,使得学生不论在什么场合,都能够遵守相应的纪律。纪律性对学生的要求是,能够有效服从社会以及团体的准则,能够按照相应的要求去做自己喜欢或者不喜欢的事情。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良好的纪律性是学生所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要求学生在为人处事时能够对自身的行为后果进行分析,在自我反省中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在法治社会中纪律性较强的人往往能够更加有效地适应外部社会以及环境的要求,减少自己犯错误的机会[1]。
        1.3果断性以及坚韧性
        果断性是指人能否明辨是非,迅速有效地采取行动的一种意志品格。果断性强的人,反应灵敏,决策迅速。坚韧性是指意志行动中能否坚持决定,努力克服困难排除阻碍,完成既定目标的品质。综观古今,凡是有成就的人,都有坚韧的意志。坚韧性是人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为此我们还需充分重视对学生进行果断性以及坚韧性的培养。
         2小学生意志品格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重视程度较低。大多数教师以及家长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忽视了对学生良好意志品格的培养。二是意志品格的培养方法存在问题。意志品格的培养与书本内容的教学是有一定区别的,书本知识教学主要在课堂 ,意志品格的培养不仅在课堂,还包括学生课外活动、日常行为习惯等方面,对学生意志品格的培养,既要注重课内,还要紧密联系课外,只有全面开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3小学生良好意志品格培养的策略
        3.1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首先我们需要对学生的世界观进行教育,让学生能够养成正确的三观,可以正确看待身边的人与事物。在小学教学中教师不能将对学生世界观的教学,仅仅当作一个简单的口号,而需要采取正确的方法对学生进行世界观的教学。家长以及教师需要重视培养学生正确看待事物的能力,使得学生能够保证正确的行动,并且可以有效明是非、辨荣辱。在我国新课改对小学的教学中也要求教师需要减少消极因素对学生的影响。
        3.2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际活动
        其次在小学生良好意志品格的培养中,我们还需要鼓励学生多多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促进提高自身克服困难的意志。对于家长来说需要减少对学生的溺爱,让学生在实际锻炼中,提高自身适应社会的能力,培养学生较高的思想意志。同时教师也需要为学生们设置出更多的社会实践互动,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增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教师还需要对学生进行积极地引导,让学生能够从实践中体会到良好意志品格的作用,并且在生活以及学习中,能够以更加严格的方法要求自己[3]。
         3.3加强目的性教育
         在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的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实行目的性教育,让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具备良好的目标观念。能够从长期与短期目标培养的角度出发,来提高自身的良好意志品质。同时教师还需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发挥出意志品质的调节作用。因为仅有长远目标是不够的,长远目标不能转化为具体行动,所以,还必须培养学生确立近期目标,因为近期目标是行为的直接推动力量,把近期目标的直接动力与长远目标的持久动力结合起来,才能培养成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另一方面,必须引导学生以目的调节自己的行动,发挥目标对行为的定向、调节、控制作用。因此,教师不仅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而且要善于培养学生自觉确立明确的目的并把目的迅速转化为行动的能力,形成自觉、坚定的意志品质。
           3.4加强对榜样的打造
         为了提高对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我们还需要利用榜样来对学生进行引导。由于小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因此我们要让学生能够在对榜样的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意志品格。榜样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它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在教育过程中,
我们要对品学兼优的学生及班级中涌现出来的好人好事进行大力表彰,让学生感受到“优秀”的价值和人们对正能量的褒扬,从而激励学生向榜样学习,在学习中形成良好的意志品格。
我们还应重视班集体对学生意志品质形成中的重要作用,要建立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充分发挥其教育作用,为形成学生的良好意志品质创造一个优良的集体环境。
         3.5启发学生加强自我锻炼
在对学生进行良好意志品质的锻炼中,我们还需要加强对学生进行自我锻炼的教育,让学生在自我教育和锻炼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促进自己良好意志品质的发展与进步。为此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让学生能够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以严格的要求来约束自己。同时教师还需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以此来提高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发展与进步。例如:对于胆小、犹豫不决的学生,应培养他们大胆、勇敢果断的意志品质;对于任性、缺乏自制力的学生,要培养他们控制行为的能力;对于缺乏毅力、做事虎蛇尾的学生,应激发他们的坚韧精神和克服困难的信心。   
         结束语:
         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意志,是我们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我们要根据育人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培养,就能促进学生良好意志品格的形成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崔伟东,常晶.浅谈小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J].教育探索,1999(2):24-24.
        [2]任区.浅谈小学生体育教学中意志品质的培养[J].内蒙古体育科技,2014(3期):103-104.
        [3]王卿.浅谈小学教育中小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下),2012,000(003):140-14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