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发表时间:2021/1/25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第29期   作者:舒春阳
[导读] 我国制定的科教兴国战略政策,是促进素质教育提高的重要措施,
        舒春阳
        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研究生院 辽宁省沈阳市 110034
        【摘要】:我国制定的科教兴国战略政策,是促进素质教育提高的重要措施,科教兴国战略政策的核心是以德治教,而师德又是以德治教的根本,高尚的师德能够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进而推动教育快速地发展,让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整体道德水平不断上升。然而,在当今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我国中学教师的师德存在诸多问题。师德是培养学生成才的关键因素,培养能够运用正确的观念引领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感染学生,使学生成长、成才的具有高尚师德教师已经成为师资队伍建设事业的头等大事。
【关键词】:科教兴国 素质教育 以德治教 师德
        学校是为国家发展、社会进步提供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的重要基地。要实现社会的这个要求,学校就必须依赖于一支专业的教师团队。中小学教师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其专业知识和道德水平对学生的人生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强调“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聘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尽管如此,目前在中小学教师团队中还存在各种各样职业道德素质问题。面对这一形势,我们应该积极采用可行的措施,从整体上提升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由此,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书育人意识不足,重智育,轻德育。
        学校教育不仅要教学生学知识,更要教育学生学会做人,但有不少的教师却不能自觉地将党的教育方针、教育思想积极贯穿和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有些教师片面地认为,只要把书本知识教了,就是达到育人的目的了。这些教师平时只是教书上课,对学生的政治思想与道德品质一概置之不理,不热爱和尊重学生,从不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对学生的成长毫不关心。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智育、也要重德育,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书育人,学生才会得到全面发展。
        (二)过分重视经济利益和个人荣耀
        受市场经济固有弊端的影响,一些金钱至上的价值观念腐蚀着人们的思想,教育部门也出现各种利用职务之便以权谋私的腐败现象。一些教师在假期、周末开办补习班,强制学生参加,以此获得额外的经济收入;更有教师利用职务之便,向家长收礼。这些行为一方面抹黑了学生对教师的印象,另一方面也潜移默化的影响了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因此,必须严格加以管理,杜绝此类情况的发生。
        一般情况下,中小学教师之间的关系是比较和谐的,他们应该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共同努力的。但现实情况却与我们认为的大相径庭,绝大多数教师在工作中无法与其他教师建立友好和谐的关系。导致这样的结果有多方面的原因,但主要因素是由于教师之间的不正当竞争引起的。在现实生活中,由于部分教师不正确的价值观驱使,导致其采取不公正的竞争手段,这样不但阻碍了教师之间建立和谐关系,而且影响了学生的价值观。
        (三)缺乏以身作则的道德意识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但部分中小学教师在实际生活中却做不到“以身作则”,有以下几点问题:首先,行为上的失范,中小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自身的言谈举止感染着学生,但是当前中小学教师的一些行为对学生做出了错误示范,例如:有些教师在课堂上随意接打电话,吸烟等等。

其次,言语上的失范,主要表现为:一些教师不能够端正自己的态度,经常使用“笨的像猪”、“弱智”等嘲讽学生,这些语言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尊严,削弱了学生的自信心,极其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的教师不能够正确对待差生,对其经常说一些丧气话,使得这些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不足,从而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产生了自卑心理。最后,仪表上的失范:有的教师不注重自己的仪表和形象,在教学活动中衣冠不整;有些教师却过于注重打扮,追求时尚,仪表服饰不得体,这些都会对学生的价值观造成不良的影响。
        社会对从事教育活动的教师的道德要求往往高于其他职业,所以作为中小学教师应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时时刻刻审查自身的言行,处处维护教师的整体形象。
二、解决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问题的对策
        (一)端正职业态度,提高道德修养
        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在其教学态度、师生关系等方面都能体现出来,所以,应该从教学的各个方面入手来提升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其中最能体现一名教师道德素质水平的还是师生关系。一位能够与同学建立和谐友好关系的老师一定具有优秀的职业道德素质。因此,中小学教师应时刻审视自己的言行举止,反思自己是否真正做到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是否表现出一名教师所应具备的高尚职业素质。应该坚持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入手来提高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在道德实践过程中践行理论、总结经验、发展理论,把道德要求真正落实到行动中。总之,中小学教师应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从而建设起一只优秀的中小学教师队伍。
        (二)完善教师聘任制度,优化教师团队
        目前我国实行教师聘任制和全员聘任制,近些年,各个地方教育部门在教师聘用制上不断的进行创新,取得了不错的成效。教师的来源从师范专业的学生扩大到全社会人员,增强了教师之间的竞争力。但是,当前各地采用的教师聘用制,依然把教师的知识素养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在初试中注重考察考生对教育学、心理学等基础知识的掌握,在复试中注重考察考生对教学方法的掌握,在这些考核都没有对教师道德素质的考核。所以,教育部门在聘用教师时,应根据国家和法律的有关规定,把职业道德水平作为考核考生任职资格的一项重要标准。对中小学教师的任聘除了要考核专业知识外,更要对其道德素质进行考察,从而不断完善聘任制度,优化教师队伍。
        (三)建立科学的职业道德评价机制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机制促使中小学教师将职业道德规范化向职业道德行为化转变,是维护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重要保证。因此,要提高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就必须建立起一套公正、公平的评价机制。
        建立有利于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发展的评价机制,要做到下面几点要求:第一,要清楚地知道建立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机制的原因。即建立职业评价机制的目的不是给他们增添压力,也不是为其职业道德发展规定固定的模式,而是为了给这些老师提高职业道德予以支持与帮助。第二,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评价应坚持多元化的原则。坚持从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认识、情感、行为这三方面,进行全面的考评。唯有这样,评价标准才会更加公平。第三,应该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标准。只有如此,才能充分发挥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机制的激励作用,使教师更加关注自身专业素质和道德素质的提升,从而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的道德水平。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克斯选集第三卷,第133页.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3]许红艳.谈现代教师的职业道德[J].中国校外教育,2014(08).
[4]刘建军,谢大慧.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现状的调查研究[J].当代教师教育,2014(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