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蓉蓉
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虹桥镇第二中学 325608
摘要:科学课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是培养学生运用生活知识拓展达到学以致用的能力的途径。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初中科学课也被广泛重视。因此,初中科学课在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基础理论同时,也要指导学生树立自身的科学思想,实现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科学;知识拓展
前言:科学课是我国教育事业重要关注对象之一。随着科学知识拓展的大力开展,帮助学生及时掌握对科学知识吸纳的进度,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的能力,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建立科学的思想和精神。文章从初中科学课中知识拓展的意义为导向,对初中科学知识课程选择上出发,探讨初中科学课中提升学生知识拓展的的有效途径。
1科学知识拓展的意义
1.1科学知识拓展是科学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教师应该从不同角度进行探究科学知识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运用科学理论知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益于培养学生科学核心素质,保障学生在之后社会发展必要的品行。科学学科自带的兴趣特性加以利用,让学生对探索科学知识的欲望需求有所提升,教师再在布置相关的知识习题时,也要与学生共同探讨知识拓展的过程具有重大的意义。
1.2科学知识拓展的重要性。初中科学课问题的难易程度不大,可以有针对性地对能力不同的学生安排相应的实验课程,满足实验内容与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学生对知识掌握起来有很大帮助,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提升学习效率的一种体现。
1.3符合学生的认知经验。目前,因材施教的初中科学课理念的痕迹依旧很重,过度重视学生知识理论的照搬模式,对于科学知识应用,并未有太大的价值所在。科学学习养成自主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互动的形式来满足学生基本的学习需求,坚持以人为本,比如:在进行运动与力的部分知识教学时,教师会选择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来进行演示,而不选择单摆实验、牛顿栏等实验,因为引入伽利略理想斜面符合学生的普遍认知。
1.4增强学生积极性。科学学科把抽象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枯燥无味的教材内容生动形象化,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会对学生产生重大的感染力,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除此之外,科学教学课堂,帮助学生增强信心,增强学生在自主探讨下,对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对实践的培养,发挥自身的重大作用,把握科学知识,
2初中科学课本知识选择方式
2.1深化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深化推进不光改进了教师的教育理念,也从根本上推动教学方式的创新,对于目前初中科学的开展给予重要的意义。初中科学开放式教育理念,以学为本、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实践铸造真理的理念形成,不再像传统的因材施教教育模式。在教材中,直接按照教材中描写的演示步骤进行造作,易上手,实验步骤简单给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可以及时的根据需要而进行自我调整。可以开展自主实践班,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兴趣得以提升,培养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推动课程改革的深化,提高学生的眼界。
2.2重构教学流程重构教学流程,重新分配课堂时间。
重新设计教学流程、增加多个学生学习的环节之外。以往的教学流程就是教师讲解,从理论知识讲解到具体案例,要在这样的流程中给予学生有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就是翻转课堂上的师生角色和教学关系,就需要以微课来实施教学,设计对应的科学微课,时长一般控制在10分钟内,将小节知识点集中展现。比如教学“光的折射”这一小节时,设计相应微课,将其引入课堂,学生观看微课自主学习,了解光折射的相关概念与科学原理,教师在黑板上写下实践练习问题,等学生观看完后,就让学生完成这些练习。
教师从教学设计的阶段切入,对教学流程实现重构,将其穿插于整个课堂当中。
3进一步优化初中科学知识拓展的途径探索
3.1利用身边实景带动氛围
初中科学概念有些比较抽象,让很多学生理解起来很费力,并且很多的科学教材上有很多未明确规定的知识拓展步骤,就需要利用生活中情境和物件来进行实验模拟,会使学生对实验操作更具有吸引力和代入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七年级浙教版第三章的《摩擦力》学习章节上,用弹簧测力计去拉木块,在弹簧测力计到达一定读数之前,木块纹丝不动,继续用力拉动木块,会发现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变小,可以让学生进行多次知识拓展操作,根据教材内容问题得出正确的实验结果。而对于围绕科学教材中的难点问题进行知识拓展操作时,教材可能未明确规定知识拓展步骤,需要教师外寻找其他的实验去代替需要实验的内容,把科学理论带入大家妾身体验的生活中去,使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开始变得丰富多彩,教学内容和方式开始丰富,刺激学生兴奋点,了解知识开始迅速。教学多元化结构的产生给学生塑造一个更加生动形象的科学环境,让他们更快速了解科学知识。
3.2合作实践的学习模式
在学习植物生殖方式多样性知识点时,一些同学负责查询资料,一些负责总结归纳信息,大家在一起推崇一个成员进行课堂展示。在这个过程中,成员可以施展自己的个人成果,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成员间可以互相进行评价,提升参与科学学习的意识,有利于实现优势互补的效果,科学课堂教学的质量才能进一步提升。在途径探索教学中,每个学生的思维能力大径不同,对探究课本习题的内容的理解也有较大的的差异,合作交流引导学生掌握适合自己学习的方法,进一步推进同学间的互助、协作的作用,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中培养学习的自信。
3.3强化师生课堂互动
教师是学生的辅导者,引导学生的思维。教师不仅需要引导学生学习,成为学生的倾听者,指导学生深入地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真实发挥课堂价值外。对初中科学教学课本内容实现简化,教学讲解流程的精简,教学内容更加具有针对性,发挥真实可靠的初中科学课程价值。例如,在《摩擦力》部分的教学中,就可以通过师生共同实验的方式来完成:教师和学生都手持毛刷,将毛刷沿着手背向前滑动,观察毛刷的运动方向和毛的倾斜角度,教师先进行演示,之后学生来操作,最后,要求学生对该实验进行描述、知识拓展的改进,给予学生的自主学习参与实验过程当中来,引导学生在科学知识实验中的积极性提升,学生间的学习交流空间增大,对于完成研究、汇报、总结等环节进行有效的提升。
3.4培养自主实验精神
在课堂的过程中,可以开展科学兴趣小组、设立部分奖励机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循序渐进的进行系统性实验探究训练,可以迫使学生培养自主能力,能够满足学生的真正的需求,拓展自身的思维方式,去分析、总结科学教材中的知识拓展过程与步骤。例如,七年级下册新浙教版科学公开课3.4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中,学生可以私下利用核桃夹夹核桃的实验,理解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杠杆原理等科学理论知识。因此,学生需要耐心对自己解剖,充分调动自主能动性,以自己为课堂主体进行探究学习,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促使自己对化学实践兴趣的提升。
总结
初中科学作为教育课程的重要学科,让学生奠定扎实的科学知识的基本。教育改革促使手段的创新,教师在诱发学生的学习科学兴趣时,要充分利用科学知识拓展环节,让他们积极地感受科学魅力去追求更多更美的科学奇妙世界,激发学习热情。
参考文献
【1】金锦凤;初中科学课对学生知识拓展的途径探微[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8
【2】金柏清;论初中科学课对学生知识拓展的途径[J].赤子(上中旬).2016
【3】叶永强;初中科学课程中开展课外拓展实验的探索[J].求知导刊.2017(07)
【4】高茹?;课堂教学中对知识生成的探索与实践[J].考试周刊,2011
【5】陈杰;侯同娣;高职院校工科学生素质拓展途径的探索[J].科技资讯,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