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浩勋
重庆市兼善中学蔡家校区,400707
摘要:针对物理实验教学中的疑难点,本文分享了一些自己的教学实践方法,努力做到实现有活力、高效率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及时学习新的方法,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开拓教学思路,更好地引领学生完成物理实验的学习。
关键词:实验教学;物理教学;学科素养
引言
物理教学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将物理知识融汇贯通。物理实验教学是物理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培养学生的综合学科素养至关重要。如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课程改革不断推进,教师对于如何改进物理实验的教学,应该有新的思考和认识,学生参与物理实验教学的形式和内容也需不断创新拓展。
一、重视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育行业一直都极为重视实践,而物理学科本身的特点就决定了实验教学的重要地位,物理知识大多数比较抽象,而通过实验,则可以化抽象为具象,使学生快速领悟物理概念及定理,对物理有更直观的感受,如果只教授书本理论,学生未免会产生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之感,被动接受物理知识,缺乏创新和探究意识。初中学生处于物理入门阶段,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物理观念和核心素养都十分重要。
实验教学主要由以下环节组成:问题的发现与提出,解决方法的拟订,实验方案的设计与验证,实验结论的得出。这些环节的制订都立足于物理学科开设的目的,即教导学生可以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做出科学合理的解释,并运用物理知识回答和解决相关的问题。实验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落到实处,切实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不能为了省时省事而跳过某些环节或是直接讲授实验内容和结果,这样往往会因小失大,起不到锻炼学生能力的效果。教师在实验各环节的设计上,一定要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挥学生自身的能动力,只有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动手参与,才能保持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案,并且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潜移默化地锻炼学生观察现象、整合分析数据、总结规律等基本物理能力,并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研态度,为日后长期的物理教学打下基础。
二、结合新兴技术,提高实验的效率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受限于滞后的教学设备和实验用具,就目前科技的发展而言,各种方便快捷的科技手段已经逐渐被应用于校园教学。近期亦有很多教学用具和信息系统获取专利,正准备应用于实际教学活动中。这些新科技的提出与完善,也给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大大开拓了教师的教学思路。
例如,传感器就逐渐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大放异彩,传统的实验仪器往往测量方法比较粗糙,难以保证实验的精度,甚至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而传感器可以将微小的非电学量转换为直观的电信号,在控制和测量方面都能使精度达到极高的标准。将传感器应用于实验中,设计新型的教具,不仅提高了实验的效率,还使实验更具科技感,更加吸引学生,也为学生将来深入研究物理领域埋下了兴趣的种子。另外,科技的发展也可以利用于课堂形式的改变,多媒体方便了老师进行视频动画演示,学生也能更直观地看到一些实验的原理动图,对学生理解原理,制订实验方案很有帮助。
有趣的教学活动可以改变学生对物理学科深奥抽象的刻板印象,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但教师需注意,任何教学方式都必须保证学生深入理解实验原理,不可过于追求新颖的教学方法,而忽略了基础。不忘始终,砥砺前行,理论和实验教学并重,打牢基础再求发展,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三、加强演示实验资源的开发利用
演示实验是实验教学的重要构成, 初中阶段的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能力还不强,在初中物理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认知能力设计一些充满趣味性、探究性的演示实验,让学生可以在演示实验的帮助下去获取新的理论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初中物理教师要加强对演示实验资源的开发利用,丰富初中物理课堂的内涵。
比如,在学习“电流的磁场”这一节内容时,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笔者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了一个小实验。实验使用到了电池、铜丝、回形针、磁铁和电线等常见的物品,首先将电线的外皮剥去一部分,之后再将铜丝像麻花一样拧成圈,并且将两根电线分别连接到铜圈的两头上,将磁铁固定在电池侧边的中间位置,回形针分别连接电池的正负极, 最后将铜圈放在回形针上,学生惊讶地发现,铜线圈竟然在没有明显外力的前提下转动了起来。通过一个充满趣味性的演示实验,可以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四、重视实验中学生间的合作互动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动也是提高学生实验素质的重要手段,因此,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起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动,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沟通环境和机会,促使学生学会交流与分享,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要积极采取“合作+ 探究”的实验教学模式,引起学生对实验知识的迁移, 让学生可以做到取长补短,增进学生的合作能力。
比如,在学习“学生实验:探究—— 小灯泡的电功率”这一节内容时,在让学生展开实验探究的过程中,笔者按照组内异质的原则对学生进行了分组,之后再让学生展开分工合作,思考以下的问题:小灯泡的电功率与哪些因素有关?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特殊事项?实验使用到的知识点有哪些……在学生讨论问题之后,再鼓励学生通过集思广益的方式去设计实验具体实施方案,并且划分组内不同成员的具体分工,通过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动, 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实验探究中来, 体会物理探究的成就感,并且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五、坚持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差异
所有教学活动的开展,都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物理实验教学更是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自己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这样学生的实操能力和创新素养才能得到锻炼。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发现,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性。在物理实验的教学中,差异性不仅表现为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也体现在每个学生擅长的方向不同,有的学生善于观察,细致入微;有的学生善于分析,逻辑能力强;有的学生善于计算,数据分析快。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可以合理分组,让学生互帮互助,团体协作,学生之间也可以分享自己的实验经验和心得体会,能够开拓新的思路,得到长足进步。
坚持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就是要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方案的制订中来,例如,教师可以定期收集学生意见,修改自己方案中的不足之处,也可以采纳学生的新点子,在教学活动中进行实践优化。学生的差异性也使得倾听学生想法变得尤为重要,只有足够了解学生,才能因材施教,实现效率最大化。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对学生的实操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参与物理实验教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教师在初中时期的物理教学中,需要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改进,丰富课堂开展教学活动的思路,努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综合提升学生的能力与素养。
参考文献
[1]基于知识发生过程的初中物理深度学习——以“质量”教学为例[J].刘芳霞,熊志权,杨春芳.??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20(16)
[2]浅谈初中物理学习中学生容易陷入的误区[J].龚金根.??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8(S2)
[3]初中物理学科分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J].李思超.??试题与研究.?201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