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荣娜
湛江二中港城中学
摘要:初中地理学科内涵众多实践知识,实践特征极强。参照新课标要求,早已将地理实践能力作为初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自带重要价值。为此,初中地理教师应采取高效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例如地理知识竞赛、主体辩论赛、识图能力、生活化问题探究活动等,力求提升学生地理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地理上素养。
关键词:初中生;地理实践力;培养思路
初中地理学科讲究实践性,侧重培育学生地理实践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深入记忆地理理论知识,实现地理理论到地理实践的有效转化。地理学科与人类生活、生产息息相关。纵观地理学科教材,无论是自然现象的学习,还是资源的开发,都需要学生掌握扎实的地理基础知识与实践技能。所以,相关地理教师在推动地理教学活动之际,应加大力度锻炼学生地理操作、实践能力,促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自然现象,善于应用地理理论开通地理世界的大门。
一、初中生地理实践能力培养理论依据
(一)发现学习理论
在初中地理教学之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初中地理教师需积极创建优良的学习氛围,指引学生主动获取地理知识及构建地理学习体系,进而全面改善地理教学“理论化”现状,促进地理学科的学习,由“理论”过渡到“实践”。强烈的参与意识、责任意识可促进学生发挥地理学习潜力、探究潜力,学会应用现有地理知识解决地理问题,既能激发其地理学习热情,又能提升其问题解决能力,进而令地理实践水准大大提升。
(二)认知发展理论
据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发展理论”,便可发现学生的认知,主要氛围四大阶段。伴随“发展理论”不断发展,部分学者灵活运用该理论,注重结合认知发展及学习教育,逐步塑成了建构主义理论。依据建构主义理论,学生主动创建地理知识体系的过程,实则是创新地理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会得到创新性发展,并不是只会照搬其他人的理论、方案等。一般来说,地理实践自带应用特点,可有效延伸知识点,促使学生认知达到发展理论预期要求。在具体地理教学之际,教师需明确“发展理论”的重要性,将其视为地理教学指导理论,积极鼓励学生更新地理学科知识体系,进而提升自身实践能力。
(三)多元智能理论
参照霍华德的“多元智能理论”,提倡人的智能囊括思维、语言及自然探索能力。其中,人的能力主要包含理解能力、转化能力、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鉴于“多元智能理论”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充分考虑了学生能力的等级划分。在优化考核内容之际,可为学校教育平添一份公平性、多元性。所以,教师应多加培育学生综合水准。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明确学生能力差异特点,全方位助力学生“习有所得”。此外,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应用程度大有不同,教师应坚持“因材施教”理念,围绕学生现存的学习水准,开展训练计划,有针对性的提高学生地理学科素养与能力。
二、初中生地理实践能力培养方法探讨
(一)举行地理知识竞赛
在推进地理教学任务时,举行“地理竞赛”,可为学生拓展思维空间、探索空间,进一步刺激学生探究欲望,以便在潜移默化中改善实践水准、创新水准。
例如,在研究气温与气温变化产生的影响时,教师便可以这样提问学生: “为什么在黑龙江地区,自行车销售量那么低呢?”。诱发学生深入思索,并在思索之际摸清思考方向,如“黑龙江在我国北部,这与南部地区相提并论,会有哪些因素直接影响人们对自行车的选择呢?”。最终,在讨论、思考后,学生可清晰认知“黑龙江地理位置处于最北边,气温低、冬季天数长,不适合使用自行车。”此外,教师还可以积极采用“听歌识地方”的活动,例如,为学生播放周杰伦的《烟花易冷》猜想地名。在这首歌中,“斑驳的城门,盘踞着老树根”等词语便细致地凸显了“古城”的特色。在听歌曲之际,学生的答案呼之欲出。通过竞赛方式,学生地理学习热情大大上升,既迅速打破了课堂的沉重氛围,又进一步扎实了相关知识,令学生的地理视野越来越宽阔。
(二)展开主题辩论赛事
通过举行地理主题辩论赛,既能高效培养学生地理表达能力,同样又能锻炼学生地理逻辑思维。展开地理主题辩论赛,并非要辩论是非、对错,关键之处在于引导学生从多角度看待地理问题,进而帮助学生建构地理思维体系。例如,以“计划生育合不合理”为辩论话题,有人认为当前社会经济正在不断上升,人们获取自然资源的方式丰富多样,尽管未来人口有所增加,也不会带来消极影响,所以“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并非必要之事。此外,有人则认为,地球资源日益减少,如果未来人口不断上升,便会超出上限,知识地球资源枯竭,经济发展水平不断下降,所以应及时的、严格的实施“计划生育。当学生查阅资料、报刊、校刊等资料后哦,便会持有严谨态度、科学态度参与话题辩论,势必会提升辩论盛宴效果。
(三)培养学生画图能力
在地理学习中,地图是表达地理的有效语言。地图形式多种多样,按区域、按内容可划分为多种多样的地图。依据地图,可精准发现交通路线、区际线、气候条件、河流流向等,并且也能进一步了解世界面膜。基于此,在教学地理内容时,教师应注重锻炼学生“画图”技巧。在培养学生画图技巧时,应先从校园平面图下手,将班级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小组,五个学生为一组,指定特定学生作为组长,用小组长为组内成员分工。在画图时,需要针对学校建筑物、道路等长宽比例进行测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实践意识,引导学生塑成“图标”概念,进而锻炼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在学生独立绘图时,便可进一步感受地图内容,实现自身地理思维的长远发展。在小组合画图后,教师应对学生绘制的作品进行评价,并针对优异作品做出赞美,以此激发学生竞争能力。
(四)巧妙联系现实生活
在地理学科发展时,既总结了生产、生活现象,又总结了自然现象知识,为人们提供了认知世界与自然的渠道,对当代人的生活极有指导意义。例如《流浪地球》这个影片,就颇深广大学生青睐。其中,包含了大量地理知识,如地球自转与公转等。为此,教师在讲解这部分知识时,教师便可以密切联系该影片。通过生活中常见情境营造地理学习情景,刺激学生探究地理知识的兴趣,切实提升学生地理操作能力、实践能力。
结束语:总的来说,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可促进初中地理教学质量的上升。参照地理实践理论进行研究,科学规划地理知识大师赛、主题辩论赛等,并融入生活化问题,可切时提升初中生地理实践能力,强化学生地理学科素养,促进学生在地理学科方面有更多的收获。
参考文献:
[1]杜静,杨广斌.浅谈初中地理活动课程的设置对地理实践力培养的作用[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9(22):27-30.
[2]蔡述亮.谈初中生地理实践力素养的培育[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39(09):241-242.
[3]张彦顺.初中地理实践力培养面面观[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9(07):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