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厚浦
连云港市赣榆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江苏连云港 222000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市场占有份额的逐渐增大,装配式建筑的施工速度逐渐被大家所认可,然而其施工质量和安全性能备受大家关注。
关键词:预制装配式建筑;项目管理
引言
相比较传统建筑业的生产方式,装配式建筑在设计上实现了标准化、一体化设计,在施工上实现了装配化、专业化,并且还能实现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因此具有绿色环保、节能高效地优势,能较好地适应我国当前发展的理念。尽管装配式建筑在我国起步较早,但受理论和施工技术水平的限制,在工程实践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预制构件间出现裂缝,配件间跨度小等,导致装配式建筑项目质量不高,制约了其发展速度。由此完善项目管理体系,加强对装配式建筑的质量监控力度,就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装配式建筑施工的特点
①材料方面:作业中使用的材料大多为工厂已经养护好的构件成品,加工后运送到现场组装,较之前的材料而言更环保更方便。特别是预制的夹心保温外墙板,制作时混凝土和保温材料一次浇筑而成,外墙保温层不宜脱落。装配式建筑的材料更方便更先进。②施工方法方面:装配式建筑的施工以吊装作业为主,通常采用塔吊吊装预制构件,吊装中吊钩与构件预留钢筋连接或与起吊点连接,吊至计划部位进行组装。当然过程中要根据构件情况设置安全防护栏或临边防护措施,完成构件钢筋焊接和防水条焊接。根据施工方案可以在同层顶现浇完成后进行套筒灌浆,或在本层墙板吊装完成,顶板模板安装调试完毕后进行套筒灌浆。施工方法总结为构件吊装后进行焊接,然后套筒灌浆,接着再进行构件吊装,以此循环进行。
2预制装配式建筑的项目管理措施
2.1预制构件的吊装与堆放
装配式建筑施工一般采用塔吊或汽车吊作为主要起重设备,垂直运输的效率是整个工程能否保质保量完成的关键。因为预制构件的重量普遍较重,在起重设备的选择上应与传统的现场现浇工法有所区别,应在设备型号和最大起重重量上留有余地。投入使用前必须起吊最大起重重量和最大幅度处的额定起重重量,使各机构分别进行一个循环作业的运动。并应调试及检验全部安全装置能否正常工作。涉及多塔同时作业的应认真编制多塔作业方案。因为吊装组装预制构件有许多是塔吊司机无法直观观测的部位(如预制楼梯等),所以地面塔吊司索指挥人员至关重要,应由有经验的专业指挥人员担任,严禁由无塔吊司索资质的现场作业人员充任。
2.2装配式建筑项目质量管理的内容
对于工程设计阶段,需要重点考虑如何把建筑整体框架拆分成各个部件,现场如何把各个部件再重新组装成整体。同时装配式建筑设计人员没有太多设计经验可以参考,需要深入思考预制构件的多角度视图,后期连接、预留孔洞等问题。生产加工阶段需要保障预制构件的质量,首先应在加工前对钢筋、水泥等原材料进行逐一检查,确保其型号满足设计要求。其次要保证模具的刚度和精度,如预制墙板的嵌入部件,连接器和保留孔部件都要精确到位。最后对于某些特殊构件需要特别注意,如截面较小的构件,应选用小型的振动设备;对于复杂的构件,可适当延长振动时间,以保证混凝土的均匀分布。预制构件在运输过程中,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工厂到现场的运输,需要制定运输方案及运输中的固定措施方案,避免预制件受到破损。二是现场内的运输,可采用吊装机直接吊装至施工位置。此外当预制构件到达施工现场后,还要根据施工的先后顺序,做到分类、有序堆放,以避免或减少二次运输。吊装和连接阶段是工程的核心,其主要施工流程为:吊装、拼接、灌浆以及部分混凝土的浇筑。吊装过程中要平稳抬高,避免摆动,以防止预埋件碰撞或脱落。连接过程中容易出现构件就位困难、拼装误差大等问题,由此要严格预制构件拼装的准确性,做好构件的水平和垂直精确度的调节工作。
2.3持续加大培训和宣传力度
在装配式建筑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培育上,上海开展了多轮集中培训,每年培训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千余人次;依托骨干企业,建立了装配式建筑施工实训基地,有效提高了施工人员的实操能力。为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推动装配式建筑社会关注度持续升温,上海还拍摄了装配式建筑发展宣传片,通过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介宣传装配式建筑政策措施和典型案例。
2.4生产管理
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住宅生产方式以现场砌筑、湿作业、手工操作或半机械化施工为主,工业化水平低,不能批量生产,存在工人的劳动强度大、生产条件差、劳动生产率低、施工工期长,以及能源和原材料消耗高等问题。整体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是一次生产方式的变革,主要体现在现场手工操作向工厂机械化、自动化生产转变,劳动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单件定制向大规模定制转变,粗放型生产向集约型发展四方面。装配式建筑的高度现代化、高度集约化生产方式,影响建筑业的管理模式与未来发展前景。整体装配式施工技术对管理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在于可引入工业生产管理方式,使得管理更加柔性、敏捷,管理方式也更加集中;对企业而言,企业资质、管理模式、组织机构、发展战略等都将发生改变;对项目而言,建筑承包商考虑的不仅是现场项目管理,需要快速精进于预制构件吊装安装的施工经验,更需要项目现场与工厂的协调配合,所以需要一个新的管理方式来配套装配式建筑的项目管理。
2.5进度管理
都明白装配式建筑理论上是可以缩短工期。原因是不需要在施工中留出大体量混凝土的养护时间,同时没有大体量混凝土现场浇筑施工,就使得施工受外界影响较少,特别是受气候环境影响降到最低。这样的一个施工情况并不代表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对进度的管理可以放松。因为如果预制构件供应不及时,或供应来的构件尺寸精度不够不能按设计要求进行安装,现场需要多次吊装调试导致费时费力,以及安装工人技术不熟练等都会导致拖延进度,同时还会影响工程质量,所以在构件进场前就要加强前期跟踪,及时核对构件数量和检查构件质量,确保构件能及时保质保量到达施工现场,不影响施工作业进度。除此外在构件安装时也要进行进度管理,提前做好吊装计划,在吊装施工前就进行模拟,确保构件摆放场地合适,吊装机械能顺利作业。确保预制构件尺寸精准,不需要多次使用吊装机械调整位置或进行置换。所以在进度管理方面,要在吊装施工中加强进度管理,在材料供应方面也要进行进度管理。
2.6对高空坠物的防范
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重物坠落是比较常见的安全事故,如预制构配件吊装时,若是混凝土的强度不够,或是塔吊司机操作不当,构件及主体结构可能会被碰坏,这样大块的混凝土便会从高空坠落,容易砸伤地面的施工人员。这就要求现场的作业人员严格按照现场吊装的规定要求,吊物底下及周边不得站人,待吊物稳定后再上前作业。
结语
总的来说,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实施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也是切实转变城市建设模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的现实需要。同时也是实现国家既定的建筑节能减排目标,建筑全寿命过程的低碳排放综合技术指标的一个有效且重要的途径。因此在工程实践中,要强化装配式建筑模数化设计管理,确保部品部件满足标准化和通用化要求。还要创新施工组织方式,推行绿色施工,采用结构工程与分部分项工程协同施工新模式,提高施工效率,缩短工期,降低劳动力投入。此外还要全面进行实测实量,用数据诠释质量,以高精度高标准来约束过程实施,提高项目整体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惠.装配式建筑构件节点连接技术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20).
[2]盛元明.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问题及防范策略[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20).
[3]马道新.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分析[J].安徽建筑,2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