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广鹏
身份证号码:320822199107190332
摘要:地基是房屋建筑建设的基础,关系到整个建筑建设品质和使命寿命,也关系到居民居住的感受与安全,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地基处理,如何提升地基处理技术水平成为建筑行业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基于此,本文将对房屋建筑施工中地基处理技术进行分析,希望对提升房屋建筑施工质量有所助益。
关键词:房屋建筑;地基处理;施工技术
地基是房屋建筑建设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但是在实际建设中由于环境、地质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日常施工受到诸多因素影响,给建设工作带来一定困难,尤其是在地基施工中,需要借助一定的施工技术才能解决地基问题,为房屋建筑施工奠定坚实的基础。房屋建筑地基施工技术实施的主要目的是加强房屋地基的抗剪性能、有效降低房屋建筑地基土的压缩性能、改善房屋建筑地基动力特性,采用适当的处理技术皆是从保障房屋建设质量角度出发,为整个建筑工程质量提供保障。
1、房屋建筑地基施工特点
1.1难度较大
房屋建筑地基的施工所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较复杂,这就是使得施工中所遇到的困难较多,施工起来的难度随着影响因素增多而增大。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不同地质的地基处理方式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在制定地基处理措施之前还要对地质条件进行详细的勘察,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地基处理的难度,而且在实际施工中非常忌讳胡乱套用其他地基处理技术,需要综合分析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后确定最终的处理技术方案,所以说房屋建筑地基施工难度较大。
1.2牵连较广
在地基处理过程中一旦出现不恰当的行为,将可能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不仅会影响房屋建筑地基施工质量,还会影响后续施工的顺利开展,严重的还会给房屋建筑留下安全隐患。建筑行业的特殊性使得大部分从业人员的基本素养水平普遍较低,在实际施工中经常会出现施工不合规的地方,这就导致房屋建筑地基建设中常出现一些问题,小问题积少成多很容易造成房屋垮塌或倾斜等事故,不仅阻碍了建筑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而且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形成严重威胁。地基施工工艺的处理对整个建筑品质的保证是非常重要的,一旦地基处理环节出现纰漏将严重影响整个建筑的使用安全性与稳定性,牵一发而动全身,房屋建筑地基处理技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房屋建筑地基处理施工技术
2.1增强地基承载力
在房屋建筑地基施工中,需要根据不同性质的土质选择不同的处理施工技术,比如遇到湿陷性黄土质的情况,需要做的就是增强地基承载力,那么就可以采取强夯施工法。在进行强夯之前,需要通过现场勘察对黄土地质类型进行确定,才能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夯实程度,同时在施工之前还要对周边环境进行调研,确定地下水的位置,一旦发现规化夯实的范围内有地下水,一定要设置排水渠,实际加固区域要比设计的强夯范围扩大3.5m左右,在彻底清洁施工场地环境之后就可以开始强夯施工法了。加固区域内的夯击点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需要计算每个夯击点的处理次数,一般是5-10次之间,并确保每个夯击点的位置下沉距离不超过50mm,在夯击过程中还要时刻关注夯击点的位置,一旦发现出现位移情况要及时进行调整,避免出现更为严重的问题。与其他夯实技术相比,该项施工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能够有效提高地基稳定性的优势。
2.2水泥柱施工法
当软土地基不符合承重要求时,需要借助施工技术加强地基的承载力,利用水泥柱加强地基的稳定性,以满足上部建筑施工的要求。首先要根据设计图纸和施工场地的实际情况,确定水泥柱的施工位置,为了保证水泥柱的使用性能,需要全面检查钻杆、钻头等工具,对搅拌桩进行准确定位;现场施工人员要严格按照施工标准对水泥集料进行科学配比,并且为了保证在水泥搅拌过程中不出现结块的现象,需要将预制水泥浆统一倒入搅拌机中进行压浆处理,在此过程中保证搅拌机一直处于运作状态,在下沉搅拌过程中,保持一定的搅拌速度对施工而言是最有利的,一般是搅拌速度越来越快;在钻进是要保证钻杆的位置不能发生位移,要求施工人员密切关注钻杆的位置,以便在发生偏移时及时作出调整;当一个水泥柱完成施工后,需要对所有的施工工具进行彻底清理,然后才能进行下一个水泥柱的施工。
2.3DDC灰土挤密桩施工法
在施工中遇到黄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古土壤等地质条件时,可以选择DDC灰土挤密桩技术来进行地基处理,主要是通过合理利用螺旋钻机以分层的形式在孔内打入灰土,分层夯实之后形成桩身,以达到加固地基的效果。在该项技术施工过程中,首先要确定好轴线与桩体的位置关系,根据设计图纸要求进行定桩打孔,沉桩之后还要对沉管进行二次打孔,并对施工现场的土层含水量进行检测,以保证含水量符合施工标准。施工人员需要对桩身进行反复锤击,在锤击过程中还要不断对其位置进行检查,以免发生位置偏移,实施地基处理技术后以降低黄土的湿陷性,继而有效减少地基的变形率,提升原有地基的承载力,为后续工程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该项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还是相对较为常见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尤其是对湿陷性黄土地质条件的改善效果最为显著。
2.4排水固结施工法
流动的地下水往往是影响地基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用到地下水,一旦地下水资源被抽干,就会影响到地基的稳定性,出现类似坍塌或塌陷等问题,所以针对这些问题,技术人员需要采用排水固结施工法,对一些土质疏松、容易出现坍塌的敏感地带设置排水装置,有效提升土壤的密实度,通常所采取的方法包括降水预压法、堆载预压法等,无论是使用何种方法,其目的都是将土壤中影响地基结构稳定性的水分排出,提升土壤的固结效果,进而达到提升地基承载力的目的,具体使用哪种方法进行排水,需要根据具体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地基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排水方法,从而获得较好的地基处理效果。该项技术对工作机械设备要求较低,操作简单,排水能力和效果都较为理想,是一种可观的地基处理技术。
2.5碎石振密施工法
碎石振密施工法是利用振动性机械设备对地基进行处理,通过振动设备在地基上形成孔洞,并对孔洞中的杂物进行清理,然后将碎石填充到孔洞中,使得碎石桩与土体本身的承载力得到有效提升,进一步增强地基的稳定性。该种技术适用于土层较为松散的情况,因为碎石桩自身强度较高,对土体具有一定压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孔洞内的水经过碎石桩的压力不断流出,土体与碎石桩有机结合,地基的强度变得越来越大。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房屋建筑地基施工具有难度较大和牵连较广的两大特点,由此可见地基处理技术应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基于此,本文对房屋建筑地基处理施工技术进行全面分析,包括增强地基承载力、水泥柱施工法、DDC灰土挤密桩施工法、排水固结施工法、碎石振密施工法,文章也针对不同处理技术适用范围和技术优势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技术人员提供些许参考,使得房屋建筑建设质量得以保证和提高。
参考文献:
[1]戴林建.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20(30):177+241.
[2]肖飞.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地基处理技术重点分析[J].陶瓷,2020(07):94-95+98.
[3]贾新军.房屋建筑施工中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处理措施[J].四川水泥,2020(03):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