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河道治理过程现状及对策分析 商强

发表时间:2021/1/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5期   作者:商强
[导读] 摘要:水利工程是我国重要基础建设工程项目之一,其对工农业建设事业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梁山县引黄灌区事务中心  山东济宁  272600
        摘要:水利工程是我国重要基础建设工程项目之一,其对工农业建设事业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水利工程不仅能够对水资源进行合理的调配,还能够在预防洪涝灾害方面产生积极作用。河道治理在水利工程中是一项重要任务,其制约因素有很多。本文分析了水利工程河道治理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够对水利工程的发展有所助益。
        关键词:水利工程、河道治理过程、现状、对策
        一.水利工程河道治理的新要求
        1.根据流域特征科学规划治理河道。治理应以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为出发点进行,整合多学科先进技术,为水利工程的开展提供技术支撑;重视与当地自然环境的结合与保护,尤其是要保护好河流区域内的水文和植被环境,保证河道内部生态系统的完整。
        2.贯彻生态水利的理念。生态水利理念的目的在于实现河道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发展。因此在河道治理项目中,应尽量遵循就地取材的原则,并通过种植自然植被的方式涵养水源、减少污染、保持水土。在此基础上建立生态评价系统,对各指标进行细化与量化,及时对河道流域生态环境中存在的负面影响加以改进。在进行河道改造的过程中,还应该尽量保证河道宽度与河漫滩面积,采取堤防后退措施使河道水流更好地连通,以增加河道承载水量,降低洪水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
        3.提升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水利工程应充分利用河流内部固有的生态系统,通过种植高成活率水生植物、投放水生动物等方式构建完整稳定的生态系统,从而提高水体的自我净化能力,促进生态环境自然向好发展。
        二.水利工程河道治理过程的现状
        1.水利工程河道治理的不重视。在城市规划过程中,为了保证城市的美观性,整体的规划布局都按照事先给出的图纸进行,但是多数图纸并没有将水利工程河道问题计划其中,因此在实际建设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占用河道的情况,导致城市内部的河道面积不断缩小,严重者会阻止河道的防洪能力,对城市建设造成影响。
        2.不合理的占用城市河道。在对城市进行规划时,许多河道都出现了被填埋和占用的情况。之所以出现这些情况,一方面是城市内部没有足够的土地开展建设工作,另一方面,受城市快速发展的影响和限制,无法对河道进行良好的治理,致使河道内部被排入过多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导致河道水质发生恶劣变化。
        3.河道防洪排涝能力还需提升,河道淤积情况未有改善。近年来,河道受水土流失及自然灾害影响,防洪排涝功能越来越差。部分河岸因受建设能力影响,并没有加设护岸或堤身比较单薄,导致河道无法达到防洪设计标准,尤其是对有通航功能的河道来说,在常年运行情况下,受自然灾害影响,河道难免出现坍塌、凹陷等情况。此外,由于河道护岸建设力度不足,河道绿化能力较差,更加重了水土流失情况。一旦河道长期超负荷运行,就可使河道淤泥越积越多,进而严重影响河道整体的防洪排涝功能。
        4.河道因居民生活及工业生产等被严重污染。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再加上周边居民没有较强的河道保护意识,工业垃圾、生活垃圾等不断排入河道,恶化了河道水体,也破坏了周边固有的生态平衡,严重地损害了河道水质及周边自然环境。
        三.水利工程中河道治理常见问题的解决对策
        1.强化社会宣传,提升保护意识
        相关部门应强化河道保护宣传力度,提高人们保护河流的意识,例如,通过电视、网络等多媒体方式宣传保护河道的目的、意义等,或是通过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等进行宣传,提高人们保护河道的意识;组织专门的宣传活动采取宣传栏或宣传车等方式强化河道保护意识,重点就是让所有人都能够参与到河道保护工作中来。


        2.完善水利河道治理体系
        施工单位要按照不同区域河道的水流状况,构建起水资源网络结构,对不同工程的水资源合理利用,并开展严谨的方案分析流程,以确保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工程的开展阶段,要以蓄水、防水、泄水作为河道治理工作的目的,合理选用建筑材料,并根据不同区域的需求开展河道治理工作,如滩涂围艮、堤围护岸、清淤除障等。除了防洪抗灾,河道治理时还应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状况,改善沿岸水文情况和生态环境,使水利体系能够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3.做好生态护岸工作
        在开展生态护岸工程之前,应提前对城市内部的河道污染状况进行调查,禁止对城市内部的河道继续污染。之后利用水利工程的建设方案,对城市内部的河流情况做进一步规划,将原有的多样化河道进行统一整理。与此同时,在河道的护岸和护底位置,添加渗透性较强的材料,让河道内部可以自主完成物质和能量的转换。在河岸位置种植合适的植被和树木,让河岸两侧变得更加美观。利用不同植被的生态作用,打造人工湿地系统,使河道区域的环境被改善,构建水生态系统平衡体系。作为一种有效的河道治理手段,在河道上种植必要的水生植物,如水葫芦、荷花利用水植物,对河道中的污染物进行吸收,净化河水,改善水质。部分城市河道内被排放了过多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导致河道水质发生明显变化,针对这些位置,在进行水质治理时,需要利用生物技术手段,才能实现水质快速提升目的。
        4.利用技术辅助清淤
        许多河道在长年累月的使用中底部留存了大量淤泥,不仅影响河道的功能发挥,也不利于河道的美观。在对河道淤泥进行清理的过程中,除了传统的人力和机械作业外,还可以辅以真空预压法进行处理。这是因为淤泥本身自重大,透水性差,长时间沉积在水底还会黏着其他污染物,而通过高压真空的方式,淤泥中的颗粒物与间隙被分解,淤泥也就无法块结,使堵塞问题迎刃而解。此外,在处理排水管道中的淤泥时,可以在管道上层使用抽水装置,同时在淤泥堵塞的起点处增加压力,以水的快速流动带动淤泥排除管道。
        5.建设组合式生态护坡和挡墙
        在生态护坡的建设过程中,首先要将场地清理干净,除掉杂草和障碍物,将面层压实整平,再将有孔洞、淤泥和凹陷的地方用填土的方式压实;之后根据地基土要求铺设碎石垫层或者反滤土工布,浇筑素混凝土趾墙基础,铺设四联生态护坡块,针对存在的缝隙要利用土壤和碎石进行填充;再用素混凝土压顶,使顶部的块体联锁勾和压顶混凝土之间的搭接长度大于60mm,最后针对当地的气候环境,选取适合的花草进行种植即可。生态挡土墙的建设首先应严格按照施工图要求的标高和方向进行,保证墙面建成后与设计图相比误差在每3米±3厘米之内。在垫层上平整铺设第一层砌块,确定对好位置后再插入锚固钢筋,浇筑混凝土,之后如此循环。
        6.开展河流疏浚工作
        在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开展之后,施工单位根据对不同流域的河道水体进行分析,并采取河道疏浚的方式,可以有效提升河道的抗洪能力。施工过程中首先要挖一条纵向排水沟,便于使水归槽,再用土方堆积在槽边形成土埂,这样少量的河水可以通过水槽排水。清淤时需要借助挖泥船等设备,按照工作要求和安排对河体底层一至两米的淤泥开展清理,并首先将大体积的混凝土块、残桩等杂物清理掉,再进行分层、分片清淤,并由装载机、汽车等设备配合清运。
        结语:
        综上所述,水是生命的源泉,人们生活中如果没有了水资源,那么将会受到重大影响。水利工程中的河道治理是现阶段工程建设重点内容,虽然在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问题,但是只要立足于问题产生原因,采用针对性方法就可以解决,并且为保证河道生态稳定性,还应该增加新的治理技术,这样才能提高河道生态稳定性。
        参考文献
        [1]张世安,吴嫡捷 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存在的问题管理和生态水利的应用[J].科技风2019(13):19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