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溧水区水务局 211200
摘要:溧水,是百里秦淮的源头,1067平方公里的大地上,水域面积占到23.44%。境内两大水系为石臼湖水系、秦淮河水系,79座中小型水库、280个河长制水体。拥有1个国家水利风景区,5个省级水利风景区。2019年底全区水质监测结果显示,3个省考断面达标率100%,1-12月份水质均值全部达到或优于地表水Ⅲ类标准;10个市考断面达标率100%,1条城市内河,16个水功能区达标率100%。在几代水利人的共同努力下,全区众多水利设施保存完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为全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但近年来,随着溧水的高速发展,人民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的需求远大于对除水害兴水利的需求,水利工程能力不足逐渐被弥补,转而形成水利行业监管能力不足在凸显。
关键词:南京市溧水区;水利改革发展
南京市溧水区水务局和下属单位多次专题研究水利改革发展,持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治水重要论述精神,深刻领会新时期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总思路提出的时代背景、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在认清水利改革的意义、破解当前主要矛盾上方面,厘清了“上”与“下”、“总”与“分”、“标”与“本”的3个重要关系;在破解制约水利改革发展的一些关键问题方面,通过持续提升防洪排涝能力和供水保障能力,建成了一批现代化防汛基础设施,实现了安全供水全覆盖;在水环境提升方面,以“健康溧水”城市建设工作为内动力,围绕全域主要水体基本实现Ⅲ类水的总目标,聚焦源头治理、创新制度改革,科学系统谋划水环境治理工作,在准确把握了水利改革发展的内涵的前提下,牢牢抓住水利改革发展的机遇,走出一条水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溧水路径”。
1 充分认识水利改革发展的重大战略意义
当前,我国治水主要矛盾已从人民对除水害兴水利的需求与水利工程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的需求与水利行业监管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水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与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息息相关,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治水矛盾也相应变化。因此,要实现系统治理的治水方针的前提,就需要找准目标,抓住主要矛盾。
为此,溧水区水务部门充分认识水利改革发展的战略意义,以目标为导向、以问题为导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2016年至2020年先后编制出台了20多个水利、水环境专项规划和行动方案,重点厘清了3个关系。一是“上”与“下”的关系。各级水务系统都必须肩负起强监管的责任,上下一心、共同努力。基层部门守着水源、守着河湖、守着工程,必须依法履行好管理保护职责。上级监管部门,既要做好涉水涉河涉湖行为的监管,也要做到对下级部门工作的监管。二是“总”与“分”的关系。总就是牵头总管,通过成立考核专项小组、督查专项小组,由专项小组领导一个指挥棒统一计划、要求、管理,统筹和协调各重点领域的监督检查和建设推进。分是指各科室、各下属单位根据各自的职责,在做好具体业务的同时,也要建立自我监管和互相监督的模式。三是“标”与“本”的关系。水利行业强监管,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既治标又治本。治标就是要着眼纠正人的错误行为,对非法取水、排水,无序用水,河湖“四乱”等问题全面宣战,发现一起处理一起。治本就是要着眼调整人的行为,通过建立严格的制度体系,实施有力的监管手段,让节水、护水、爱水成为公众的自觉行动。
2 加快破解制约水利改革发展的一些关键问题
2.1 深化河长制工作,营造全民治水氛围
今年以来,溧水不断深化河长制工作,落实区镇村三级河湖长近344名,累计开展河道巡查1.4万余次,持续实施河湖“三乱”和“两违”专项整治。同时,积极探索“河长制+”新模式,推行“党建+河长制”模式,成立党员河湖管护队伍,以合作社为平台,搭建“巡河、护河、管河、治河”四位一体的工作;实行“纪委+河长制”“督查室+河长制”双管模式,通过开展专项督查,强化区纪委和区政府督查室与河长办的协作配合和监督制约,提供干群认识,形成工作合力;打造“河长+片长”农村河塘长效管护机制,全面落实农村河塘长效管护“六大”标准,全面推动河(湖)长制体系向农村延伸。同时,在全市率先设置水环境有奖举报电话,引导公众参与水环境问题监督,接收举报电话110余个,发放奖励5万余元。对违法排水行为加大处罚力度,2019年发出限期整改通知书70件。利用电视、报纸、抖音、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台,举办3•22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最佳河长评选活动、河小青护河行动等活动大力宣传水环境工作,在河长制工作的统领下,不断营造全民治水、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
2.2 加大基础建设,提升供水防洪体系
在城市安全供水工程方面,大力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农村供水规模化标准化建设,基本建立和完善从源头到龙头的农村饮水安全保障体系,农村供水入户率达100%;积极推进优质供水工程,加快推进30万吨新水厂建设,建成后将作为主城区重要备用水源地之一。在城市防洪建设方面,编制全区防洪排涝能力提升方案,投资30亿元全面提升防洪排涝能力,相继实施完成了秦淮河水系溧水河、一干河、二干河、三干河等骨干河道的除险加固工程,2016年水毁险工段消险246处,撇洪沟56条119.5公里,石臼湖全线防洪能力提升工程。全区中小型水库、主要河(湖)建设水雨情遥测设施,15处水利工程均设置视频监控,并聘请专业单位进行系统维护。在库区移民村安置村建设方面,打造一批如白马李巷等十余个“美丽库区 幸福家园”移民安置示范村,实施河道清淤、水系连通、农村防洪等一些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村民生活水平。
2.3 创新管理体系,加快水利现代化建设
积极创建天生桥河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及方便水库、中山水库、卧龙水库、老鸦坝水库、环山河水库5个省级水利风景区、7个省级一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48个省规范化小水库。此外,积极探索水库物业化管理新模式,积极培育引进水库堤防物业化管理专业公司、科技手段以及管理人才梯队,不断提升水库信息化管理水平。建立全区河长制河道1118个排口“身份证”,制定“一口一案”治理方案;对主城区431.5公里雨、污水管线,330个排口进行测绘入库,并建立排水设施管理系统,将排水设施普查测绘及管网检测结果纳入信息平台,常态化运行、管理水务设施一张图建设项目,并荣获“2019年度江苏省优秀测绘地理信息工程项目”二等奖。
3 经验启示
“补短板”当前重点是抓住有利历史时机,再掀水利建设新高潮;而长远任务则是要着眼战略布局,完善现代水利工程体系。“强监管”要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当前要盯住风险持续开展专项监管;而长远任务则是建立完善监管体系,实现规范化、常态化监管。
今年是奋力夺取“十三五”规划和“六大水利”发展目标双胜利的收官之年,坚定践行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落地生根意义重大,南京市溧水区水务局抓住机遇、用好机遇,秉承新时代发展新理念,坚定信念、干字当头,创新制度改革、强化科技支撑,用严密的制度体系和严格的监管制度,建设完善了一批成效显著的重点水利工程。下一步,全区水务部门将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确保水利改革发展有力有效;加强巡查监测,确保水环境治理成效;及早谋划准备,做到水旱灾害防御准备、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两不误。在新时代水利改革发展的大环境下,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大力弘扬新时代水利精神,对标目标任务,主动担当作为,忠实履行职责,推动水利工程补短板再掀新高潮、水利行业强监管再上新台阶,为推动溧水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水利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