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质量控制要点研究

发表时间:2021/1/13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29期   作者:马婷婷
[导读] 对农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施工要点和质量控制措施进行合理分析
         
        马婷婷
        连云港市港圣开关制造有限公司,江苏 连云港 222000
        摘要:对农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施工要点和质量控制措施进行合理分析,如加强地下管网施工、防渗施工,并明确土方质量控制要点、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要点等,可以保证农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稳定运行,提升农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的总体施工质量。
        关键词:农田水利;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一、农田水利工程的作用和要求
        灌溉系统作为农业水利系统的核心设施,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管道灌溉与渠道灌溉系统。通过严格控制渠道工程建设施工质量,可以显著提高该地区的用水管理效率,提升渠道有效利用率。在一些建设施工规模比较大的农田水利渠道工程中,由于各类设施数量较多,为了进一步提高灌溉效果,要求施工单位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施工,确保水利灌溉渠道工程能够正常运行。
        在增强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背景下,各地区提出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要求,通过建造集中连片、旱涝保收且节水高效的高标准农田,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组织开展新建与改造工程,全面提升农田的质量,发挥高标准农田的价值。做好水利工程建造的管控,认真落实建设任务,做好前期准备,严格把控工程施工与监理工作,按照高标准农田的验收标准做好验收检查。通过严格执行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做好工程建造全过程的质量监督管控,保障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发挥水利工程的价值与作用,保障农田系统稳定运行。
        二、农田水利工程设备与材料管理
        基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的影响因素特点,实施质量控制,重点围绕工程设计与材料入手,采取适宜的方法加以防范应对,避免产生质量问题。工程建造期间严格把控设备与材料品质,杜绝使用低劣灌溉设施与材料,质控实践中采取以下措施。
        (一)严格把控采购关
        明确提出灌溉设施与材料的选择要求,指导工程采购工作的开展。对采购的物资组织质检员进行检查,避免不达标材料进入工程施工现场。
        (二)做好使用环节的监督与检查
        灌溉设施与材料等受到存储环境与管理因素的影响,极易产生质量问题,影响农田水利工程的建造质量,因此使用前要进行检查。
        (三)工艺运用
        在控制质量时,工艺技术的运用管理为关键。组织开展农田水利工程建造前,按照设计的方案,分析采用的技术与工艺重、难点,组织参建人员进行培训。利用三维模拟技术等,模拟施工作业的流程,使得作业人员掌握技术的重难点,确保建造的质量达标。完成每道工序后,组织质检员和监理员等进行质量检测与检查,排查存在的质量问题与隐患,提出整改方案,并落实到工程实践中,打造高品质农田水利工程。
        三、农田水利工程质量控制措施
        (一)施工要点和质量控制措施
        (1)地下管网
        在地下管网施工之前,施工人员需要开挖沟槽,沟槽开挖完毕后,需要将管道内部的石子清理干净,保证管道平整度符合规定要求,避免出现倾斜,防止发生渗漏现象。在水利灌溉地下管网施工期间,主要采取焊接方法,将管道进行有效连接,在实际安装环节,要求施工人员结合具体的设计要求,遵守先大管、后小管的安装原则。
        (2)防渗施工
        砌石防渗施工。如果水利渠道灌溉工程所在区域的石料比较丰富,则可以采取砌石防渗施工技术。施工单位需要合理设置垫层,进一步提升防渗效果。由于石板的厚度比较小,为了确保其和渠床有效结合,需要铺设200~300mm的砂料,也可以采用低标号砂浆作为垫层。
        (3)混凝土衬砌防渗施工。

结合混凝土衬砌特点,可以采取板状结构,如果水利渠道灌溉工程施工规模比较大,渠道占地面积大,则可以采取现场浇筑施工方法。在制备混凝土之前,要开展相关配比试验,确保其各项性能满足设计要求,经过监理单位认可之后,方可批量生产。在运输环节,要对设备进行全面检验,避免出现漏浆现象。混凝土到达施工现场后,若出现离析现象,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加入同配合比的水泥砂浆与减水剂,进行二次搅拌。
        (4)沥青防渗施工。沥青混凝土衬砌属于一种柔性结构,具有良好的适应变形能力,而且稳定性与耐久性比较高。在正式施工之前,要求施工人员进行试验段施工,从而合理确定材料的配合比与厚度。
        (5)塑料薄膜防渗施工。此种防渗方式比较特殊,不仅具有较强的防渗性能,而且质量较轻,抗冻性与抗热性均比较突出,施工作业流程较为简便,施工人员可采取塑料薄膜防渗施工技术,从而获得良好的防渗效果。
        (二)土方质量控制要点
        在水利灌溉渠道工程当中,要求施工人员合理控制土方含水量,回填土的含水率宜控制在最佳含水量±2%之内,如果土壤比较干燥,需要适当增大含水量,若土壤过于湿润,则需要采取排水与晾晒等方法。如果采用人工削坡方式,一旦削过量,需要采取相同标号的混凝土进行回填施工,严禁使用浮土回填。施工人员可以采取机械开挖方法,对坡面进行有效整修。在土方开挖过程当中,可以适当减少地基土水分,不断提高土体强度,在土方回填前,需要将地表的杂草与树根清理完毕后,进行分层回填夯实。施工人员要清除施工场地内部的障碍物,如果场地内部存在较多的腐殖土与软土,或者土壤的含水率比较高,则需要换填素土,并及时碾压夯实,及时进行排水施工,从而有效降低该地区的地下水位,确保施工现场干净、平整。妥善处理弃土。在水利灌溉渠道混凝土浇筑施工和回填施工完毕后,施工单位要妥善处理弃土,将其运送到指定地点,并在出口位置设置洗车池,安排专人清扫道路,减少环境污染。通过加强土方质量控制力度,可以显著提高农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的整体质量。
        (三)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1)合理控制水泥质量。施工人员根据具体的设计要求,以及施工配比,合理确定出水泥的品种与强度等级。水泥运送到施工现场之后,要根据其品种和强度以及生产批号,采取分类存放模式。若水泥的存储时间超过三个月,则需要进行性能试验,试验达标后,方可使用。
        (2)严格控制骨料质量。重点检查骨料的强度与颗粒级配,包括其颗粒形式等,同时,施工选择质地坚硬、整洁的碎石或者卵石。
        (3)合理控制拌和用水的质量。通常而言,施工单位需要采用自来水作为拌和用水,严禁使用没有经过处理的生活污水与工业废水,若需要使用地下水或者地表水,需要经过检验,检验达标后,方可使用。
        (4)科学控制混凝土浇筑质量。混凝土在入仓之前,要保持渠道底部处于湿润状态,避免混凝土出现大量失水现象。同时,适当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宜超过25℃。
        (5)加强混凝土养护。通过做好混凝土养护工作,不仅可以提高农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而且能够延长灌溉渠道工程的使用寿命。在实际养护过程当中,施工人员需要根据外界温度变化情况,采取科学的养护措施,如果外界温度比较低,需要采取保温覆盖措施,若外界温度比较高,则需要定期洒水,保证混凝土表面处于湿润状态[4]。
        (6)妥善处理伸缩缝。在处理伸缩缝的过程当中,要求使用塑料胶泥。填充伸缩缝避免出现渗漏。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属于农业大国,水利灌溉对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影响较大。在农田水利灌溉工程中,通过加强渠道工程质量控制力度,可以避免出现边坡垮塌现象,防止发生大面积的渗漏,进一步提高农业灌溉效益。
        参考文献
        [1]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质量控制要点[J]林勤杰低碳世界2017(27)
        [2]浅谈抽水灌区改建工程项目建设质量控制[J]车文秀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2)
        [3]山区小型水利工程建设质量控制[J]刘有裕中国农业信息2013(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