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丰
中国葛洲坝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四川 成都 610091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建筑行业的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人们对工作和居住环境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建筑物是实现这一要求的基本载体。现阶段,框架结构依然是最为普遍的一种结构形式。因此,探究框架结构施工过程中的各种施工技术,确保建筑物施工质量尤为重要。
关键词: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框架结构的施工质量会直接影响建筑工程整体的安全性。因此,应当确保施工设计的合理性,提高施工质量。在框架结构施工的过程中,注重混凝土施工、钢筋施工、模板施工的技术要点,尽量减少人为因素对施工质量的影响,从而确保整体建筑的强度以及稳定度。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采取合适的措施进行处理,避免存在安全隐患。
1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的特点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高度越来越高,这对框架结构的质量要求也随之提高。建筑楼层的增加,建筑内部的竖向构和承载能力也需要随之提高,为此需要实现建筑内部框架结构尺寸地科学设计,确保其能够支撑住建筑工程。与此同时,建筑工程项目除自身因素以后,还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为此要确保框架结构的承载能力满足抗震、抗风荷载需要,最终保证工程项目质量达标。其一,关于建筑工程抗震荷载的分析。建筑荷载的支撑力与楼层高度呈正比,随着高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对于项目的框架结果一定要严格遵守施工技术要求和相关设计标准,确保设计质量过关;其二,技术的进度,钢结构框架支撑体系逐渐健全,施工人员在设计阶段需要对其承载力进行计算,保证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为此,必须从建筑工程的出发,根据其实际情况,选择科学恰当地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应对问题,实现其控制的针对性有效性,这样有利于实现框架结构抵抗较大变形和侧向荷载能力的提升。
2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要点
2.1模板施工技术
模板虽然是辅助性结构,但也是新浇筑混凝土的支撑系统,且在施工过程中,建筑的结构荷载和施工荷载都是由模板系统支撑,因此模板工程的设计与组装工艺是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在模板工程施工前应编制专项施工企业案,并应经过相应审批或专家论证。施工过程应严格控制模板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确保支撑面积满足受力要求,并保证模板的几何尺寸、空间位置、底模起拱、预埋件及预留孔洞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严格控制拆模时混凝土的强度和拆模顺序。但在实际施工中,个别施工企业过分追求经济效益,在楼板还未达到规定强度的情况下,就在模板上进行施工,使楼板出现裂缝和损坏等质量问题。此外,施工企业为提高模板周转利用率,还存在提前拆除模板的情况,这都会给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留下质量和安全隐患。因此进行建筑框架结构模板工程施工技术探究时,可从完善模板施工技术,加强模板分项工程质量控制及施工监管方面进行探究,以保证建筑框架结构的施工质量。在施工企业进行模板工程施工时,要对模板的平面位置、几何尺寸、高度进行合理的设计,并在相应位置进行明显的标注,通过使用垂线的方式进行测量和标记,保证模板几何空间符合施工要求。不仅如此,在施工前还要对模板进行复测,把误差控制在规范允许范围内。要对模板本身和接缝处出现的缝隙进行填补,防止出现混凝土流出的状况,从而确保混凝土浇筑后的观感质量。设置模板时,要在保证模板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的同时,坚持便于施工安装和容易拆卸的原则,避免给以后模板拆除工作带来麻烦。拆模应根据规范的要求,在保证混凝土强度等级达到拆模条件的前提下方可进行拆模。并且要做到一边拆卸一边整理,避免出现材料丢失或对施工人员造成人身伤害的情况。
2.2钢筋施工技术要点
在钢筋施工开展的过程中需要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尤其是针对钢筋材料的准备,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钢筋材料的下料需要严格按照施工图纸来进行,将钢筋切割成最为合理的长度并进行折弯,使钢筋都能够满足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造型设计要求。在钢筋切割完之后,需要分门别类地进行储存,防止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针对每批钢筋材料的领用都需要做到有迹可循,确保钢筋材料的合理使用,杜绝随意领用问题。再者,建筑工程的各个部门需要做好交接工作,针对钢筋的储存和输送都要做好相应的记录,提前沟通好特殊类型材料的存储,为其预留空间,确保钢筋质量。通常情况下,如果钢筋材料的类型不同,那么其性质和热胀冷缩的系数也会有差异,就需要预留相应的尺寸来确保放料、下料过程的合理性。钢筋在经历了二次加工之后,其体积会产生变化,留出合理的尺寸能够有效提高钢筋施工的质量。在预留过程中可以参考钢筋弯曲的总长度,若<250mm,应当预留约0.6cm的长度,若>250mm,需要预留出9mm的长度。在实际放料、下料的过程中也需要时刻注意好钢筋的收缩和膨胀程度,做好预留尺寸,就能够防止因长度不合理而重新放料、下料,在降低施工成本的同时有效提高了施工效率。
2.3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
混凝土工程施工是建筑框架结构施工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确保框架结构梁柱支撑系统成型质量及强度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建筑工程框架结构质量安全的重要保证。在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首先要控制材料的选择和配合比。施工企业选择混凝土材料时,要对混凝土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把控,如选择石子和砂时,要对其规格和硬度进行把控;而选择水泥时,不仅要从包装、生产日期、强度等方面进行检查和控制,还要让供应商提供相应的质量保证书,从而确保混凝土材料的质量。其次是混凝土的配合比方面,施工企业要根据实际用途,严格进行配合比实验,合理确定材料的配合比,控制好水泥、石子、砂的掺入量并正确使用外加剂。由于现行工程采用预拌混凝土,所以要根据生产厂家的资质、生产能力和现场运距及工程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预拌混凝土,根据预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单明确配料,并严格控制混凝土坍落度及时间,从而确保浇筑混凝土的质量。最后是混凝土的浇筑过程,施工企业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合理制订混凝土浇筑施工企业案,在方案中不仅要明确混凝土的浇筑过程和浇筑方式,还要针对各类突发状况制订应急处理预案和具体措施,在通过相关部门和监理方的审批后,才能进行施工。此外,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要对混凝土的浇筑方量进行把控,可根据构件尺寸信息进行计算,在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的同时避免出现浪费现象。综上所述,通过从材料选择、材料配比、混凝土浇捣养护3个方面完善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从而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
3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主要由钢筋工程施工、模板工程施工以及混凝土结构施工三大部分组成。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整体质量。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应对钢筋施工技术、模板施工技术和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提升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建辉.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12):2195.
[2]罗成希.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探究[J].建筑技术开发,2019(21):60~61.
[3]林志鹏,闫瑞华.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分析[J].农家科技(上旬刊),2018(7):210.
[4]吴刚.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施工技术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33):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