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伦
河北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河北保定 071000
【摘要】土建工程施工过程非常复杂,同时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在土建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施工属于重要的一部分,因此施工单位需要保障混凝土施工质量,因此保障土建工程施工质量。本文分析了土建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进一步提高混凝土施工水平,促进土建工程健康发展。
关键词:土建工程;混凝土施工;施工技术;应用措施
近些年在土建施工中广泛利用混凝土施工技术,利用混凝土施工技术,可以保障土建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性,如果建筑物产生裂缝,将会破坏建筑物的美观性和功能,甚至会破坏建筑物整体结构。因此施工单位需要注重混凝土裂缝发生的原因,及时处理裂缝问题,发挥出混凝土施工技术的作用,保障建筑物的安全性。
一、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一)合理选取水泥
在配置混凝土的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利用大量水泥,在选取水泥的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重视价格和质量等因素,不同工程对于水泥质量提出不同的要求,而建筑工程和路桥工程的水泥具有较大的相似性。在材料采购阶段,施工单位需要根据规定标准选择水泥,不能因为节约施工成本而选择劣质水泥材料。【1】
(二)选取骨料
在配置混凝土的过程中,骨料是重要的材料,在选取骨料的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严格把控骨料质量。当前建筑市场中具有各种类型的骨料,很多施工单位主要是利用天然骨料和人工骨料。在施工之前,施工单位需要详细分析骨料和水泥的配比,顺利推进土建工程施工的进程。
(三)选取水
工程施工建设需要利用水,但是很多施工单位不够重视水的质量,但是在土建工程中并不是可以利用所有的水质,而施工和养护等环节对于水提出较高的要求,尤其是严格要求水的杂质和Ph值,只有满足工程标准才可以使用。在土建工程中不能利用污水和沼泽水以及海水,如果水质不符合土建工程标准,将会影响到混凝土质量,甚至会为土建工程埋下安全隐患。
二、土建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
(一)混凝土搅拌技术
在搅拌混凝土之前,施工单位需要做好配料工作。施工单位需要分区堆放各种配料,避免在搅拌之前发生混合问题。施工单位还要检测各种称重设备,做好设备保养工作,使材料配比的准确性因此提高。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准确的计算各种材料配比,满足土建工程施工需求。施工单位需要利用实验室试验检测混凝土材料,通过实验科学配比材料。因为实验室和施工现场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施工单位需要落实施工现场实验,提高混凝土的质量。在混凝土搅拌阶段,施工单位需要根据特定顺序投放各种材料,首先是装入石子,再装入水泥和砂子,同时要充分混合各种材料。在搅拌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安排专业技术人员操作机械设备,因此控制混凝土质拌和效果。在实际施工操作中,施工单位要注意重点关注运输车辆的容积和型号。【2】
(二)混凝土浇筑技术
在土建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技术属于重要的施工环节,在浇筑混凝土之前,施工单位固定模板之后,需要根据施工要求控制混凝土强度和标高。详细检查浇筑部位钢筋和预埋件,严格检查钢筋和预埋件的数量和位置,同时需要检查保护层的厚度,要注意详细记录所有的参数。施工单位要注意处理浇筑部位的油污和锈蚀等问题,清除模板中的附着物和杂物等。固定了模板之后不能留下较大的缝隙。通过浇水湿润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合理计算混凝土浇筑量。施工单位需要分层浇筑混凝土,在浇筑竖向结构的过程中,施工单位要注意在浇筑底部铺设水泥砂浆,控制浇筑高度在3m以内。如果高度超过了3m,施工单位需要采取辅助滑落措施,在浇筑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严格检查模板和钢筋以及孔洞等部分,避免发生位移问题。
如果中断了混凝土浇筑过程,施工单位需要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中断时间,在浇筑层凝结之前尽快继续浇筑。
(三)预留施工缝
在土建施工阶段,如果中断了混凝土浇筑过程,并且中断时间超过了混凝土初凝时间,施工单位需要在预留施工缝,保障施工缝符合设计标准和技术要求,提升施工缝的位置和宽度的合理性,避免后续施工影响到土建工程施工质量。
(四)混凝土振捣技术
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为了保障混凝土的强度和结合力,施工单位需要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开展振捣作业,保障混凝土强度,同时提高混凝土的平整度,建立合理的混凝土结构构件。在入模之后,施工单位需要利用振捣棒充分的振捣混凝土,在模板中充分渗入混凝土,有效排出混凝土中的气泡,保障混凝土的均匀度和密度。在土建施工中,施工单位可以选用机械振捣方式,进一步提高混凝土强度,模板周转率也会因此提高,同时可以进一步提高土建施工效率。如果土建工程量比较小,施工单位也可以选用人工振捣方式,保障混凝土振捣效果。
(五)混凝土养护技术
落实混凝土养护技术,可以提高土建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如果施工单位没有及时养护混凝土,将会影响到混凝土施工质量,引发混凝土裂缝和脱离问题。完成混凝土浇筑工作之后,施工单位需要及时洒水,避免混凝土过于干燥而产生裂缝。施工单位在养护混凝土的过程中,针对高塑性混凝土,施工单位在浇筑混凝土之后的6h以内,需要落实控温养护操作。针对低塑性混凝土,施工单位在结束浇筑工作之后需要立即开展养护工作。控制养护时间在4周以上。施工单位需要采取连续性养护方案,控制混凝土内外部温度,通过比较温度计算值和实测值,合理选择混凝土养护措施。
三、土建工程中混凝土裂缝防治措施
(一)预防措施
预防混凝土裂缝,施工单位需要严格选择混凝土中水泥的质量,选择的水泥要具备较小的收缩性。满足混凝土性能,减少水泥用量,优化混凝土骨料配比,合理添加粉煤灰和减水剂。水灰比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收缩性,因此施工单位需要严格混凝土中的水灰比。在混凝土结构中合理设置收缩缝,通过添加外加剂,使混凝土和易性和塑性因此增强,因此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施工单位需要加强测控混凝土温度。合理设置预埋件,避免混凝土发生裂缝。施工单位可以设置钢丝网,使混凝土表面的抗裂性因此提高。施工单位需要加强早期养护工作,完成混凝土浇筑工作之后,施工单位需要及时覆盖遮蔽混凝土,控制混凝土养护温度和湿度,根据施工要求严格把控养护时间。
(二)合理使用原材料
施工单位选择的材料要具备抗裂性能,施工单位在水泥中掺入适量的粉煤灰,使混凝土抗裂性能因此提高,避免尾插影响到混凝土质量,施工单位可以利用具备膨胀性的水泥,也可以将适量的膨胀剂掺入到混凝土中,促使混凝土产生微膨胀,有利于补偿混凝土的收缩。施工单位需要严格控制碱骨料的反应,根据施工标准选择砂石材料,施工单位选择的砂石材料应该是低碱或者无碱。
(三)利用温测技术
为了保障混凝土质量,施工单位需要利用温测技术控制混凝土温度,避免因为温差产生混凝土裂缝。施工单位需要在每个土层开展温测工作,全面搜集数据深入分析混凝土温度特性。为了获取科学的测量结果,需要解除钢筋和测温线,因此降低温度应力。混凝土浇筑成型之后,施工单位需要利用降温法控制混凝土内部温度,主要是通过冷却水循环系统实现降温的目的。施工单位可以在外部增加保温材料,利用碘钨灯或者定期喷洒热水等方式,使混凝土表面温度因此提高。
结束语:
混凝土施工技术是土建工程重要的一部分,施工单位需要严格控制混凝土施工质量,严格根据施工标准规程开展混凝土施工技术,避免因为各种因素引发混凝土裂缝问题,因此提高混凝土施工质量,保障土建施工质量,促进我国建筑行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杨龙兴.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浅谈[J].科学技术创新,2019(21):127-128.
[2]周石磊.探讨土建施工中清水混凝土技术的应用与实施要点[J].建材与装饰,2018(1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