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刘忠勋
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山东省济南市250000
摘 要: 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使建筑施工技术更加多样化,其中,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凭借其稳定、实用等优势,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文章对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应用价值和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了该技术在建筑工程应用中的常见问题,并提出了应用建议,以期促进其在建筑工程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关键词: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建筑工程
1深基坑支护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价值
在建筑工程实践中,深基坑支护技术的主要作用就是保障施工稳定性,进而提升建筑工程质量。相较于常规施工技术, 深基坑支护技术较为安全且便于操作,有助于维护工程施工的稳定性,因此具有较高的应用比例。尤其是在地下管道或其他特殊环境下,借助于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应用,使施工过程不易发生形变、坍塌等现象,降低了工程沉陷的风险,从而大幅提升施工安全性 [1]。另外,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应用需要进行降水、排水等操作,使施工环境能够保持在地下水位, 降低建筑工程对于施工环境的条件要求,有效压低施工成本, 显著提升施工过程的经济性。
2深基坑支护技术的主要特征
2.1支护种类多
深基坑支护技术中,可供施工人员选择的支护方式较多, 同时在大部分建筑工程中,仅凭一种支护方式往往难以完成施工,需要至少两种支护技术相配合。因此在建筑施工实践中, 施工者可根据工程实际需求灵活选择支护方式 [2]。而施工人员对于支护方式的选择是否合理,则对工程施工质量存在非常密切的影响。
2.2基坑较深
国民汽车保有量的增加,不仅加大了交通压力,也使停车问题越来越受关注。因此,在当前的城市建设中,几乎所有高层建筑在施工时,都会留出一部分空间作为停车场,而且大多会将停车场设置在地下。因此在工程施工中,施工者需要挖掘深度较大的基坑,以维护建筑的功能性与稳定性。
2.3施工难度大
国民安全意识日益增强,对于建筑稳定性的要求不断提高。在利用深基坑支护技术进行施工时,地基是否具备足够的承载力,直接影响整个建筑的可靠性 [3]。但在施工实践中, 深基坑支护技术施工面积通常较小,可用于材料堆放和设备工作的空间相对较少,由此加大了施工难度。如果施工现场临近水域,还需要考虑土层较软的问题,使工程施工难点增多, 施工难度进一步加大。
3深基坑支护技术在建筑工程中应用的常见问题
3.1边坡整修不到位
作为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基础环节,深基坑的挖掘效果是影响整体施工质量的关键,同时也是该技术的应用难点。施工单位通常会以机械设备挖掘为主,由于机械挖坑的灵活性偏低,对于挖方数量难以实现精准控制,由此导致的问题就是边坡的平衡性较差 [4]。因此对于机械设备不便工作的部分,施工方会安排人工配合挖掘,从而实现人机协作,不过对于施工人员而言,基坑的人力开挖难度较大。而且为保障施工者安全,施工条件的限制性较强,因此也难以确保边坡整修效果,进而对工程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3.2地基土层取样不合理
在深基坑挖掘完成后,需要对地基土层加以取样分析, 在对相关数据、指标加以科学计算后,根据计算结果确定支护结构、设计及施工方案。对于钻孔、取样及分析的标准, 国家制定了明确的规定和规范。可受到施工条件的限制,施工单位实际的钻孔数量相对较少,所得到的计算结果随机性较高,难以准确反映出现场地质结构的实际情况[5]。受此影响, 支护施工操作难免出现各种误差,严重降低了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实用价值。
3.3施工人员操作不规范
在建筑工程施工前,虽然制定了设计方案,可到了实际施工过程中,经常有施工人员会出现侥幸心理,在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如降低搅拌桩的水泥用量,由此加大搅拌桩出现裂缝的风险,使其难以满足施工需求,降低深基坑支护的稳定性,进而有损整个建筑的质量 [6]。施工单位普遍对工期极为看重,甚至有时为了赶工期而选择违反图纸要求操作, 期间会出现大量的偷工减料行为,虽然能够准时完成施工, 但其材料性能并不符合规定,使工程质量存在诸多隐患。
4深基坑支护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建议
4.1前期做好充足准备
建筑工程施工前,管理者需加深对深基坑支护技术的认知,并围绕该技术的应用制订工程质量控制计划。首先由施工团队进行地质调查,从地质情况、地层走向等多个方面尽可能全面了解施工现场实际状况,并做好数据整理和分析。对于复杂或存在隐患的环境,要提前制定应对方案,尽可能提升施工安全性。其次要做好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强化施工人员的责任与安全意识,使其掌握基本的深基坑支护技术, 并能将该技术适当的应用于施工实践中。另外,还要细化每个施工岗位的具体责任,使其能按规操作,确保施工的安全及稳定。
4.2土层锚杆施工
深基坑开挖前,需确认施工环境的安全性,然后选用锚杆机钻孔,确定钻孔位置达到计划深度,然后向孔中注入水泥浆,在此过程中,施工人员要注意观察并及时补浆。在规范的施工流程中,施工人员需根据工程设计方案,确定适宜的锚杆位置,并对其加以仔细检查,确保其正常工作。钻孔完成后,施工人员需结合钻孔深度遵守既定的施工标准开始施工。为确保水泥浆的效能,应确保其配合比适宜,防止其中出现杂物,在注入水泥浆的同时,要对其进行搅拌,直至浆液注满为止。
4.3钻孔灌注桩施工
在钻孔灌注桩钻孔施工时,施工人员需要利用其做结构外模,根据施工图纸的既定要求,通过对平面位置及垂直度的调节,有效控制搅拌桩。为确保钻孔灌注桩的实用价值, 在对其进行设计时,需要根据项目需求对其进行底部标高, 待成孔达到既定高度后,再确定具体孔深、孔径及高度,从而发挥出钻孔灌注桩加止水帷幕的作用。
4.4钢板桩施工
在钢板桩施工环节中,施工人员需要准确掌握施工现场土层的实际特点,再遵循项目施工具体要求,通过落地式帷幕的方式,确定合理的下卧隔水层设计方案,从而确保整个施工过程的稳定性。另外,在钢板桩施工时,需要注重对其深入把握,确保其符合项目设计需求,其作用在于保障工程的防水施工效果。
4.5基坑的监测管理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应当以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应用为重点环节,确定每个具体工程的管理规范。首先,要做好对深基坑支护质量的动态监测,及时发现其质量问题,并尽快对其加以补救,从而维持施工整体的稳定性,确保施工质量。其次,要做好对于施工现场的管理,不仅要明确各施工人员的具体责任,而且要对现场材料加以系统盘点,确保施工材料的质量及合理配置,在施工过程中发挥应有价值。最后,要做好对现场环境的动态监测,随时确保降水系统稳定工作。此外,要严格控制锚杆位置、长度等数据,避免对其加以随意调整,一旦发现其发生异常变化,应当及时与设计人员进行商议,并在经专家审核后对其加以适当调整,从而尽大限度减少施工中的安全隐患。最后,如果施工人员在应用深基坑支护技术时发现异常,需及时向管理人员汇报并停止挖土,在妥善处理异常现象后再重新动工,进一步提升施工安全性。
5结束语
当前的建筑工程施工中,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已然成为一种常用技术,但是由于应用条件、操作不合理等因素的限制, 降低了该技术的应用效果。希望在今后的施工实践中,管理者能够提高对深基坑支护技术的重视,加强对现场材料及人员的管理,明确该技术的应用要点,确定适宜的施工方案, 使深基坑支护技术在建筑施工中发挥更高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林玉伟 . 浅议深基坑支护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J]. 住宅产业 , 2018(5):41-43.
[2]杨湘茹 . 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分析 [J]. 工程技术研究 ,2019,4(8):52-53.
[3]赵永立 . 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探讨 [J]. 住宅与房地产,2019(33):185.
[4]彭皓. 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 散装水泥, 2019(3):38-40+52.
[5]郭仕龙 . 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J]. 绿色环保建材 ,2019(4):15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