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道路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

发表时间:2021/1/13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29期   作者:赵海法
[导读] 当前,城市道路交通网日益完善,道路建设的规模和质量都在不断强化
        赵海法
        江苏太平洋建设有限公司   江苏省淮安市   223200
        摘要:当前,城市道路交通网日益完善,道路建设的规模和质量都在不断强化,为城市发展及市民出行提供极大的便利。同时,也唯有全面提高市政工程道路施工质量,才能有效满足日益增长的城市交通出行需求,保障交通安全,提供更为优质的城市服务。为实现这一目的,本文对市政工程道路施工质量与管理问题进行探讨,提出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及管理优化措施,希望可以实现工程建设目标,保证市政道路质量。
        关键词:市政工程;道路施工;质量控制;管理措施
        一、市政工程道路施工概述
        1.施工特征
        1.1干扰因素多
        施工现场环境复杂,周边区域密布建筑物,分布大量行人与车辆,施工区域内堆置多处施工材料,停放各类机械设备,人员出入场地频繁。城市交通系统复杂,受到环境、人为等因素干扰,存在很多风险因素,在客观层面上加大了道路建设管控的难度。
        1.2交叉作业频繁
        市政工程道路施工涉及到诸多专业领域,如路面排水、土方开挖、路基回填等,需要频繁开展交叉作业。同时,为追赶施工工期,部分施工单也选择开展交叉施工作业。在这一施工背景下,对不同专业工种的协作施工能力提出严格要求。在实际建设阶段,交叉作业是质量问题的高发环节。
        2.道路施工常见质量问题
        2.1路基问题
        道路路基性能关乎道路结构整体质量,路基压实的程度影响路面平整及承载力,还会削弱道路结构的承载性能及稳固性能,导致路基沉降病害。因此,在道路路基施工中,需要重点检查路基平整度、压实度、回填质量,解决潜在的质量问题。例如,在沟槽回填密实度不达标,及时调整路基施工方案,适当增加路基碾压遍数,对漏压部位进行补压。在路基回填前,对填料性能质量、含水率进行检测,在必要情况下,对填料进行翻晒晾干、洒水保湿处理,将含水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预防路基下沉。
        2.2检查井与雨水井衔接塌陷
        市政道路工程长期受到过往车辆行人、施工机械设备的碾压影响,检查井与雨水井衔接部位承受较大荷载。在井盖直径过短、填充质量不达时,可能出现衔接部位塌陷量问题,存在交通安全隐患,削弱道路路面排水性能。因此,在市政工程道路施工中,需要重点检查检查井与雨水井衔接部位的回填夯实质量,根据工程情况,准确计算井盖直径参数的最优值。
        二、市政工程道路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优化措施
        1.道路施工质量系统性控制
        在工程传统施工质量控制模式中,往往是在出现路面裂缝等质量问题后,被动采取补救措施,极大的降低了道路整体质量。因此,加强市政工程道路施工质量的首要任务在于,对市政道路施工质量开展系统性控制活动,秉持“事前预防、事中控制”理念,不同环节的具体控制措施如下。
        1.1事前质量控制
        开展工程现场勘察作业,采集汇总现场水文地质资料、燃气与水电管道敷设情况等资料,为道路施工方案的制定提供信息参考,实施现场施工组织计划。根据工程情况,准确评估道路施工质量问题,针对性制定应急预案,并开展技术交底工作与首次工地例会。
        1.2事中质量控制
        根据工程特征与合同内容,制定完善的道路施工质量控制程序,明确质量控制目标,准确下发各项具体质量控制任务。考虑到设计方案与实际施工情况有所出入,做好试验路段道路施工,根据试验路段施工情况来选择施工方法。

做好材料管理工作,将各批次施工材料质量与采购清单进行核对,禁止使用性能规格不符合施工标准的材料。重点控制道路基层强度、平整度、稳定性等技术指标,巡查施工情况。
        2.做好施工协调工作
        在市政工程道路施工中,涉及诸多专业领域,在实际施工中偶尔出现专业冲突。因此,需要做好施工协调管理工作,综合分析各专业施工内容与工艺要求,明确划分不同专业工种与施工团队的施工范围、加强各方沟通协调,避免出现扯皮现象。
        3.提高人员控制力度
        在市政工程道路施工中,人为因素是多数施工质量问题的产生原因,人员管理是道路施工质量管理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工程施工阶段,需要做好技术交底工作,详细阐述市政道路施工流程、操作要点与注意事项,减小人为主观因素对道路施工质量造成的影响。建立行之有效的质量监督模式,对道路施工情况进行监督,对违章操作的施工人员进行问责惩处,禁止施工人员以任何理由不按照相关施工规范操作。对足质足量完成生产任务的施工人员进行物质奖励,保证施工人员的主动性能得到发扬。
        4.科学编制施工计划
        根据工程情况科学编制施工计划,对施工现场进行实地考察,全面掌握施工现场环境特点,要求施工计划各环节科学合理。可选择应用BIM技术开展模拟施工,持续提供协调优化数据,对施工计划进行调整。例如,分析施工人员、机械设备的分配情况,准确计算施工效率与工程量,如若施工班组无法在限定时间内完成施工任务,表明施工计划不具备实施条件,需要对施工计划进行调整,延长施工工期,调整施工资源配置结构。禁止在设计方案中使用不符合国家相关施工规范的施工材料。
        5.跟踪检查
        在市政道路中,很多质量隐患是通过跟踪检查的方式进行及时控制。因此,为提前发现出现质量隐患,杜绝重大事故发生,需要重点开展跟踪检查工作,遵循手勤、腿勤、眼勤的"三勤"原则。其中,腿勤就是要管理人员侧重开展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眼勤就是管理人员重点对现场施工情况进行观察,手勤就是管理人员频繁对路基回填厚度等施工参数进行测量。在出现质量问题后,减小所造成损失。
        例如,在道路回填阶段,管理人员督促施工人员遵循相关施工规范开展回填作业,观察路基回填方式是否与施工方案内容相同。不定期对填料含水率、路基分层回填厚度、路基压实度等参数进行测量,对存在的质量问题与违规操作问题进行解决。管理人员向施工人员提供技术指导,演示正确的操作步骤。在各项施工活动结束后,对施工成果开展一定时间的跟踪检查,定期对施工参数、道路路况进行检查记录。例如,在市政工程使用期间,对道路路基的沉降量进行测量,准确计算道路路基的工后沉降量。
        6.做好机械设备管理工作
        在市政工程施工中,如若出现机械设备运行故障,将会对道路施工质量造成影响。因此,管理人员需要做好设备运行维护管理工作。在道路施工前,对机械设备开展调试运行检查工作,解决设备潜伏故障。在施工过程中,观察各类机械设备的实时运行工况,记录设备运行参数,清除设备表面污渍。在设备出现异常振动现象时,开展设备停机检修工作,在设备故障得到解决后,再开展道路施工作业。管理人员向施工人员演示各类机械设备的正确使用流程、讲述管理养护知识与技巧。
        结语:
        综上所述,在市政工程道路施工中,对施工质量控制力度与管理水平的提升,可以降低道路施工质量问题出现率、保证施工活动顺利开展、提高工程施工水平。因此,企业应对施工质量管理工作加以充分重视,积极落实上述质量控制与管理措施,切实抓好各施工环节质量,持续对工程施工管理体系进行完善补充,促进我国城市基础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郁.浅议沥青混凝土路面主要缺陷的成因及防治措施[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0(1):63-64.
        [2]李燕.关于市政工程加强施工质量管理的有效策略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0(32):244-244.
        [3]李改丽.道路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措施研究[J].山西建筑,2016,42(33):210-2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