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彬斌
中共盐城市委党校,江苏 盐城224002
摘要:本文运用开放式创新与制度理论,以高科技产业集群为研究对象,用组织距离衡量高科技产业集群内企业的地理邻近和制度合法性距离,用技术服务和技术授权度量商业模式,用产权激励和产权竞争度量知识产权协调。实证研究通过SEM模型分析了外向型开放式创新的动力机制,阐述了外向型开放式创新绩效、知识产权协调和商业模式等关键因素的作用机制。研究结论对高科技产业集群的自主创新具有理论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高科技产业集群;外向型开放式创新;组织距离;知识产权协调
中图分类号:F062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哈佛大学的Ches-brough教授最早对开放式创新进行了定义,开放式创新是指企业的创新活动突破了现有的组织边界,在知识网络中与企业、消费者、科研机构等进行多角度动态合作的新型创新范式。在经济全球化热潮当中,在位企业的技术垄断经常会遭受到挑战,传统的依靠内部创新的封闭式创新模式已经不再适合企业的管理实践。开放式创新在国内已经成为一个热点研究概念,对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创新战略提供了参考。
根据企业的创新活动是由外向内还是由内向外两种模式,Chesbrough 和 Crowther(2006)将开放式创新的模式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两种。其中,内向型开放式创新(inbound open innovation)是指企业借助外部的知识源,在企业外部寻找创意和技术以整合到企业中来,从而实现外部创新成果的商业化;外向型开放式创新(outbound open innovation)是指企业把自身作为其他企业的知识源,主动将内部研发成果输出到组织外部,由其他组织或企业进行商业化的过程。纵观以往文献,在开放式创新领域现有的研究主要注重于内向型开放式创新,对于外向型开放式创新的研究也极为罕见,尤其缺乏可依据的相对成熟的理论模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试图解决上述问题,为高科技产业集群开放式创新理论与实践做出贡献。
1.研究设计
新能源汽车作为中国高科技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柱,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这里我们以新能源汽车为例探讨高科技产业集群的开放式创新活动。2019年1月7日特斯拉在上海临港的超级工厂正式动工,从去年开始,关于特斯拉在中国的投资对中国的影响一直是经济学界争论的话题。目前特斯拉已经爆出了与天津力神、宁德时代以及智慧能源在锂电池领域有合作的意向,众所周知,特斯拉主张知识共享开源理念,今年已经宣布释放所有特斯拉电动汽车专利,如何抓住特斯拉带来的挑战与机遇,研究开放式创新与园区产业集聚、开放度和R&D合作的商业模式对于中国的相关产业有一定的意义。
1.1 变量度量
1)外向型开放式创新绩效因素的度量
可以用产品创新绩效代表外向型开放式创新绩效,参考 Zhang的测度量表。将外向型开放式创新绩效分为:公司新产品研发种类逐年递增(PACA1),公司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总销售收入比重逐年递增(PACA2),公司新产品开发速度在同行业位于前列(PACA3),公司新产品开发成功率有了显著的提升(PACA4)。
2)知识产权协调的度量
Lichtenthaler(2009)指出企业以专利许可方式出售研发成果,除了可以获得一笔许可费以外还可以藉此建立行业标准的优势。李明和马尧坤(2016)发现知识产权协调可以起到优化企业之间组织关系以实现降低创新成本、提高资源配置能力的功能。知识产权的功能主要有激励功能与进攻功能两种。可以把知识产权协调分为产权激励和产权竞争,产权激励可以用企业卖出专利得到的收益可以弥补新产品和服务开发中的投资(CKS1)和在线有的法律框架下企业能够在侵权案例中捍卫自己的权利(CKS2)两个指标来度量。对于产权竞争来说,可以使用企业在专利许可费的定价上有较高的话语权(TKS1),其他企业经常希望贵公司在创新上能够提供帮助(TKS2),收取专利许可费对于企业来说可以造成市场的进入壁垒(TKS3)来度量。
3)组织距离的度量
可以把组织距离分为地理邻近和制度合法性距离。李琳等(2012)认为在产业集群的形成和成长阶段,地理邻近因素对产业集群创新产生正的效应。可以把地理邻近分为:公司容易了解到竞争者的创新活动以加强对前沿技术的整合(ESC1),地理上的集中大大增加公司与园区内其他同质企业面对面交流的机会(ESC2),公司雇员与其他园区内企业R&D人员的互动频繁,从而促进从临近知识来源获得知识(ESC3);Meyer指出制度合法性是指是制度环境影响企业的具体机制.Chang的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创新能力相对依赖于内外部制度的耦合。Reay等把制度合法性分为市场制度环境和政府制度环境,在市场制度和政府制度距离较远时,企业将缺乏支持创新的制度环境[11]。结合高照军等的研究,制度合法性距离可以概括为:政府行政力量影响了市场创新环境的良性竞争(SSC1),园区内同质企业之间的竞争对公司的研发活动造成了很大的压力(SSC2)。
4)商业模式的度量
在外向型开放式创新情景下,企业的商业模式是将内部的创新成果外部化来实现商业价值,包括技术授权和技术服务。技术授权是技术许可企业以签订合同的形式,向技术受许可企业提供所必需的专利或专有技术的使用权,而受许可企业向技术许可企业支付报酬,并承担保密等义务。技术授权可以分为:公司现有资源无法满足进行所需技术研发(STP1),公司出售专利使用权可以获得不菲的报酬(STP2),技术授权签订的协议可以保证知识产权不会被泄露(STP3);技术服务是企业为寻求特定技术问题的其他企业提供的技术服务。技术服务可以分为:其他公司提供的技术服务可以有效降低研发风险(GTP1),技术服务的外包可以节省公司在R&D投入上的开支,提升利润获取能力(GTP2),园区内不同企业的技术禀赋存在差异,模块化的研发可以改善园区的规模经济(GTP3)。
1.2研究假设
本部分旨在探讨组织环境对开放式创新动力的影响以及专利转化效率与产学研合作之间的内在关系,据此提出本研究的关系假设:
假设1a:产权激励与外向型开放式创新绩效正相关
假设1b:产权竞争与外向型开放式创新绩效正相关
假设2a:地理邻近与外向型开放式创新绩效正相关
假设2b制度合法性距离与外向型开放式创新绩效负相关
假设3a:技术授权与外向型开放式创新绩效正相关
假设3b:技术服务与外向型开放式创新绩效正相关
2.因子分析及可靠性检验
通过向江苏省盐城市中韩汽车产业园相关企业、奥新新能源汽车公司以及领途新能源汽车公司发放问卷,将问卷数据导入SPSS,得出三个潜变量的因子合成的KMO值分别为0.796, 0.813,0.873,0.755均大于0.7,适合用来做因子分析。Bartlett球形度检验值给出的伴随概率均为0.000,非常适合做因子分析。
我们选取江苏省盐城市大数据产业园相关企业为实证研究对象,对知识产权协调、组织距离、商业模式与外向型开放式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上述几个变量之间的路径。结论如下:
(1)产权竞争与外向型开放式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关系,而产权激励与外向型开放式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并不显著。这也表明现在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并不完善,不利于高科技企业进行外向型开放式创新。
(2)地理邻近与外向型开放式创新绩效存在正相关关系,而制度合法性距离与外向型开放式创新绩效存在负相关关系。进一步验证了上一章中的结论,强调了在产业集群中企业更容易从外部环境中获得知识提高其创新能力,集群内部企业的“抱团式”发展也可以更好地匹配政府资源,提高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的耦合度。
(3)技术服务与外向型开放式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关系,这是因为高科技企业提供的产品涉及算法研究、智能传感器和视觉技术等,即使是行业的领军企业也有动力去购买技术服务;技术授权与外向型开放式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并不显著,说明在外向型开放式创新模式中,小企业的自主研发限于人才和经费等原因很难保证研发成果的商业价值。
3.展望
3.1结论与启示
本文建立了对外向型开放式创新模式开展研究,发现产权竞争显著提升了外向型开放式创新绩效,而产权激励和创新绩效的关系并不显著,这也表明国内高科技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并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企业的创新动力;地理邻近和缩短制度合法化距离都可以显著地提升外向型开放式创新绩效,这从侧面证明了目前国内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有赖于产业集聚和新兴市场的良性制度环境;与技术授权相比,技术服务与外向型开放式创新绩效存在更为显著的正向关系,这也为国内中小高科技企业商业模式的选择提供了理论借鉴。
3.2 研究局限与未来研究方向
本研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外向型开放式创新的类型需要进一步更为细致的划分,并综合考虑特定类型的情景因素。研究样本只包含高科技企业,这限制了研究结论的适用性。另外,文章的研究方法是静态的方法,缺乏动态建模和分析。进一步的研究应加入时间序列,着重探讨开放式创新模式选择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影响因素与内部机理。希望在以后的研究中探讨上述问题,对现有的研究进行扩充和改进。
参考文献
[1]李明,马尧坤.网络化企业组织开放式创新中知识产权协调功能分析[J].湖南社会科学,2016(5):142-146.
[2]詹爱岚.企业专利战略理论及应用研究综述[J].情报杂志,2012(5):23-28.
[3]汪涛,王慧.地理邻近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基于企业能力视角[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7,304(2):2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