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阳
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 新疆841000
摘要:随着节能环保理念深入人心,绿色染整工艺也备受关注,生物酶在其中的应用非常重要,并且随着工艺的成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纤维素酶在生物抛光整理和牛仔布返旧整理中取得了巨大成就。基于此,本文探讨了纤维素酶在纺织染整中的应用。
关键词:纤维素酶;纺织染整;应用
纤维素酶是一种无毒无害的生物制剂,其开发应用符合绿色生产加工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另外,纤维素酶的高效性、专一性、处理条件的温和性、无毒性等特点,在染整加工中对节约能源、提高纺织品加工效率和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是纺织品加工的一种理想方法。
一、纤维素酶概述
纤维素酶是生物产生的一种多组分的混合蛋白质,在适当条件下,能使不溶性纤维素材料水解成可溶性糖的生物催化剂的总称。纤维素酶具有蛋白质的物理化学性能和四级结构特征,它不仅仅是由许多氨基酸组成的简单肽键,不同的酶,其氨基酸排列的顺序和主链的结构()及整个分子或基团的空间排列都不同,是呈现出复杂的主体构象的巨大分子。其精细而复杂的主体构象决定了酶的一些独特性能,如高度的催化效率、专一的反应性,以及其作用易受外界条件的影响等。因而,纤维素酶可作用于多种纤维素纤维,在染整工业中应用广泛。
二、纤维素酶在染整加工中的应用
1、对棉织物表面的整理工艺。生物抛光是利用纤维素酶对棉织物进行表面光洁度的整理,以达到持久的抗起毛起球,提高织物的光洁度及柔软度的一种整理工艺。天然纤维素结构复杂,结晶度高,在一定的酶浓度及时间条件下,纤维素很难完全水解成葡萄糖单体,它只作用于织物表面或从织物表面伸出的茸毛状短小纤维。生物抛光是去除纤维表面伸出的细小纤维,经纤维素酶处理和机械加工,即可得到表面光滑且茸毛少的织物。生物抛光的功效是使服装及面料长时间保持光鲜,手感更柔软。与传统的加工方法相比,织物表面更加光滑无茸毛,且更加均匀,降低起毛起球趋势,增加悬垂性并具滑爽手感,处理后的织物更环保。另外,经生物抛光处理织物还具有诸多优点,如穿着洗涤不易起球、色彩鲜艳、保色保新时间长,尤其对印花织物效果更好。
1)去除茸毛,改善印花效果。印花技术方面,特别是印花面积大的印花面料,经常出现由于锡网被羊絮或杂质堵塞状况,导致印花织物上存在未印到的白点,后续人工处理较困难,尤其是对纱质量差、捻度低、结构舒松的织物,印花时更易出现“塞网”。当前,印花底布主要采用烧毛或纤维素酶处理,去除织物表面的茸毛。采用烧毛的方法可去除织物上的茸毛,但这种方法隐含着烧焦织物的危险,并且不环保。纤维素酶处理是一个合适的选择。棉织物经纤维素酶处理后,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可去除大量的茸毛,从而提高织物的光泽,染色后色光更鲜艳。活性印花底布织物经纤维素酶处理工艺为:原坯→定坯(必要时)→落缸前处理→纤维素酶酵洗→漂白或染色→脱水干布→除毛尘→半定成品→印花→焙烘→开幅洗水→干布→成品定型→成品检验。这一流程处理的印花底布,将大幅降低“塞网”率。采用改良的气流机过滤器和特殊的除毛尘工艺,可彻底解决印花中由于毛絮毛尘引起的“塞网”问题。
2)纤维减量。纤维素纤维织物经纤维素酶处理后,会伴随纤维的减量或失重,并引起许多性能变化。减量处理主要是提高织物的柔软性、弹性及悬垂性。经纤维素酶处理后,纤维间的孔隙会增大,从而增加了织物的弹性。
经纤维素酶处理后的织物弹性可提高约30%。
3)改善起毛起球。棉或棉混纺织物在使用后很快会变得发灰及起绒毛,因棉纤维中有很多微原纤,织物在织造及整理中微原纤会被暂时压下,一旦使用,微原纤又从纤维向外延伸,并夹住许多污物粒子、油迹、石墨等,从而使织物失去原有的色泽,变得暗淡。经一段时间的摩擦,服装表面会出现球粒,其外观会变得不漂亮,看起来很旧。生物抛光是一种可长期改善织物性能的方法,该方法可改善棉织物起毛起球现象,使织物具有丝绸感。丝光处理后再进行纤维素酶处理效果会更好,酸性纤维素酶可催化降解纤维素大分子,使织物表面光洁、纹路清晰,手感柔软,悬垂性好,防止起球,预防染色色花,从而提高产品档次。
4)超级柔软整理。纤维素酶加工可使织物有较好的柔软手感,这种柔软性不同于一般柔软剂的处理,在穿戴过程中,经不断洗涤可长期保持这种柔软性。超级柔软整理作为一种新的整理加工工艺,其加工产品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它是协同化学、生物、机械等作用,使处理后的织物具有超级柔软效果的一种整理方法,其中生物酶整理是整理中重要的一环。整理时,因织物先受到纤维素酶的作用,蓬松柔软,之后的柔软剂降低了纤维的摩擦阻力。这两种作用使织物硬挺度比单纯用酶或柔软剂整理的都低,织物的悬垂性得到改善。随着柔软剂用量的增加,织物强力损失减小。柔软剂吸附在酶处理产生的纤维裂痕上,不但增加了吸附力,还弥补了酶水解使纤维分子间力减弱引起的强力损失。
5)提高织物吸水性。因纤维素酶的水解作用,纱线中的纤维更加松软,其吸水性能也得到了提高,处理后的吸水率是原来的1.5倍,吸水速度也有改善。能处理需良好吸湿性的内外衣裤及运动服等。
2、牛仔布加工。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酶种,这些酶已广泛应用于纺物及服装加工中。酶对牛仔布水洗是其中之一。酶洗牛仔布具有以下优点:1)服装质量好;2)增加运转批量;3)不污染环境;4)适用范围广;5)对缝线、边角和标记损伤少;6)无需额外的柔软剂;7)设备磨损少;8)易加工地毯、缝纫材料;9)不使用浮石陶瓷。将纤维素酶用于牛仔裤产品的洗涤加工,取代了石洗加工工艺,最早用于靛蓝牛仔服装的洗涤整理,以获得与石磨相同的染料脱色和洗白等褪色仿旧效果。其加工原理是,先去除牛仔服装上的浆料,充分发挥纤维素酶在洗涤牛仔服装表面时易发生染料脱落的优势,在纤维素酶处理时,牛仔服装在转鼓中不断摩擦,加速服装表面纤维的脱落,并使吸附在纤维表面的靛蓝等染料脱落,产生石磨洗涤的效果,且有独特的外观及柔软的手感。在酶洗或石洗后,牛仔布及口袋用三种不同的方式水洗,以去除反面沾污。经试验表明,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初始拉伸强力下降,浮石的使用加剧织物拉伸强力的下降,而且加重了织物的磨损。酸性纤维素酶和浮石联用处理的织物比其他酶洗处理磨损更严重,当前使用的纤维素酶大多为中性或酸性纤维素酶。为了解决机械摩擦导致织物表面光洁度及手感差的问题,利用纤维素酶和机械摩擦复合处理织物的优点,采用酸性纤维素酶对牛仔布进行水洗。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纤维素酶浓度、浸泡温度、浸渍时间、pH值对织物白度、耐磨性、顶破强力及弯曲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温度和pH值对白度的影响显著,纤维素酶浓度对织物顶破强力的影响大于其他因素。经纤维素酶处理后,针织牛仔的耐磨性和白度均有所提高。因此,纤维素酶可有效提高针织牛仔的使用性能。纤维素酶用于牛仔服装水洗石磨加工,加工后的服装雪花点多、立体感强、色光好;与传统的石磨工艺相比,酶洗工艺条件温和、能耗低、服装与设备磨损少、水洗效率高;与传统的化学助剂整理工艺相比,酶洗工艺大幅减少了污水排放,有利于环保。
综上所述,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及环境的要求,生态整理技术在不断涌现。而纤维素酶整理属于生态整理技术中的一种。由于酶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具有高效、专一、反应条件温和等特性,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所以可生物降解,其对环境友好。
参考文献:
[1]张健飞.纤维素酶应用于棉织物染整工艺的实践[J].针织工业,2015(05).
[2]陈旭.纤维素酶在染整中的应用研究[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5(01).
[3]刘兴澳.纤维素酶在纺织染整中的应用[J].辽宁丝绸,2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