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技术背景的煤矿机电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发表时间:2021/1/1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5期   作者:阎鑫
[导读] 摘要:本文介绍了煤矿机电设备正常运转的几个前提条件,分析了机电设备正常运转的工作要求,探讨了保障机电设备可持续运转的几个主要关系,剖析了机电设备管理工作现存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改善措施,以更好的保障煤矿机电设备的长期连续可靠运行。
        陕西陕煤黄陵矿业有限公司一号煤矿  陕西黄陵  727307
        摘要:本文介绍了煤矿机电设备正常运转的几个前提条件,分析了机电设备正常运转的工作要求,探讨了保障机电设备可持续运转的几个主要关系,剖析了机电设备管理工作现存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改善措施,以更好的保障煤矿机电设备的长期连续可靠运行。
        关键词:机电设备;运转;条件;管理;问题
        前言:当前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煤矿设备中已经开始逐渐实现集成化、智能化的大设备,从而出现了一种全行的模式:设备换人、技术换人,因此煤矿企业的经营性与安全性都得到了大大的提升。因此,新时期煤矿井生产管理开始朝着设备的安全、可靠以及可持续方向发展。由于设备在自身安全保护方面的检测以及相应的运行控制都得到了优化,因此能够极大的提升设备的正常运行与可持续性发展。
        1、设备正常运转的前提条件
        (1)自身条件。要想优化设备的完善性,往往需要从设备的进货、验收、使用以及相应的保养等方面入手。在设备的升级改造方面,需要工作人员不断观察、验收以及相应的改进等优化处理。
        (2)环境条件。由于煤矿设备所处的条件比较特殊,因此需要对设备的各种条件进行检查诸如:第一,顶底板;第二,淋水;第三,瓦斯;第四,温度;第五,安全间距等等。同时需要各个相关单位需要协同维护。
        (3)工况条件。工况条件是一个基本条件,由于现场设备的工作环境发生变化时,都可能对设备的运转条件产生影响,因此必须做到超前预测与判断、超前处理以及相应的控制等。虽然现在使用的设备都选用了变频控制,但是负荷问题依旧突出,因此需要各个单位协调才可以保证设备的高效运行。
        2、设备正常运转的工作要求
        (1)设计与安装。要想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必须在设计的源头进行控制。通常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其一,设计层面,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从环境以及负荷方面进行设计,同时还应该考虑设备在相应的工况下设备运行的可行性、技术先进性以及质量可靠性等。其二,从安装的角度进行考虑,通常将巷道以及硐室质量问题放在突出的位置,相应的设备安装质量必须满足设计标准。只有在设计与安装时下足功夫,才可以给设备的安全运行提供有效地保障。
        (2)维护与巡检。鉴于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可能危及设备正常运行的条件,需要借助相应的专用仪表,同时配置技术人员实施超前巡回检查。一般超前巡回检查包括如下几点:第一,数据检测;第二,维护保养;第三,调整控制;第四,消缺更换等等,从而能够有效地保护设备的完整性。可以安排专业人员每天进行严格的巡查,可以借助专业工具以及相应的仪器开展检测工作,从而能够有效地开展数据分析以及结果验证。
        3、设备可持续运转的几个关系
        (1)环境保持关系。从四维空间进行考虑发现,通常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通风;第二,防治水;第三,地应力;第四,瓦斯;第五,顶底板等,进而可以有效地优化设备的安全运行。
        (2)超前预控关系。在工况条件下设备运行时往往遇到地质灾害以及地质异常情况,因此需要对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超前分析、超前质量以及防控工作。与此同时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将相应的生产过程进行透明化处理,以及及时跟进应急方式,从而能够有效地保证设备运行情况。
        (3)运检持续关系。在设备运行的过程中必须凸显检修为了运转,相关工作人员在停产时,都应该严格按照检查检修规定进行维护,以及构建有效地监督机制。
        4、设备管理现状分析
        (1)制度方面。当前在机电管理机制管理时是由如下几个领导组成的专业制度执行小组比如:机电副矿长、机电副总、机电科等。

可是并未从矿井层面制定设计、安全以及维护等方面的制度,同时也未营造出一个机电管理就是生产管理的工作环境。通常机电设备管理工作人员工作的重心为设备档案管理、设备维护以及相应的固定设备的巡检管理。对于移动设备而言,分析特殊设备时发现,在巡检维护监督方面不到位,更有甚者出现设备强制运行不理想的现象,从而导致设备故障率频出。
        (2)职能方面。在职能分配方面主要是依据分管业务,比如抓生产的领导主要负责采掘业务以及生产组织,抓技术方面的领导主要主管采掘技术、通防以及地测防治等方面的工作。对于机电管理而言,主要是有机电矿长负责,但是未形成相应的协同管理。例如,机电设备机房、硐室管理干部管理方面仅仅对分管机电矿长、机电副总工程师等人进行相应的职能分工,进而导致在出现问题时设备运行环境得不到有效地调整。由于分管工作不能有效地协调,从而导致设备初夏超负荷运转的情况,进而不利于设备的可持续发展。
        5、机电管理的几个转变
        (1)观念转变。经常给工作人员灌输机电系统运转的有效性就是矿井开采的重要保障的理念,逐渐转化思想,从而优化管理模式以及管理理念等,从而才可以有效地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以及矿井系统的可持续性。
        (2)机制转变。在对机电进行管理时,应该构建“大机电”管理模式,最终可以形成“大机电”运营机制。同时各个单位的领导必须充分结合机电系统的设计、安装以及相应的维护开展工作。通常情况下,一个安全有效地机电管理机制包括如下几个方面:有效地安装条件、监督符合条件以及维护巡检管理等。通常总工程师主要从机电管理的源头开展工作,其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负责机电设备选型;第二,巷道与硐室设计;第三,从技术层面创造条件;第四,提出可行性分析以及组织开展设备运行情况。生产矿长在机电方面主要负责机电管理控制过程,而总工程师则是要制定相应的技术策略,从而必须严格抓住现场工作,将采掘工作面位置的机电设备当做工作核心,同时还应该注意在不同的环境下设备运行管理情况。机电矿长主要负责机电综合管理工作,对设备进行有效巡检以及维护,同时能够有效地推动先进技术在井下的应用。
        通常可以借助智慧矿山技术实现如下功能:第一,矿井生产更加透明化;第二,可以实施扁平管理机制;第三,实现各个专业协同配合机制。因此,可以在矿井单位设置专业技术可是以及生产单位,从而能够实现业务的交叉与协同管理,实现高效的有效地生产组织。
        (3)制度转变。以“大机电”管理工作为目标,不断构建“大机电”管理机制。在对设备运转质量的管理时,从而开展设备管理、系统优化以及工况运行等工作,与此同时必须构建监督考核机制,最终可以构建以矿主为核心的监督考核机制,从而能够实现多层面的制约,多角度的协调管理等。
        (4)培训转变。在对员工进行专业技术培训时,通常情况下是以“大机电”管理为理念,实现分层级与职能落实培训内容以及相应的对象,这样每一个员工熟知自己的职能,从而不仅可以发挥自己职位的效果,而且可以发挥系统作业的能力。
        6、结语
        当前由于技术的不断发展,矿井设备水平得到了全面的优化设升级,从而形成了“以设备换人”的管理方向。由于生产力主体的变化,从而要求矿井生产经营者必须围绕设备的良性运转为目的,进而可以有效地实现管理模式的转化,进而能够有效地实现“大科室、大区队”协同管理的系统,不断提高煤矿的作业效率,从而能够为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提供动力。
        参考文献:
        【1】刘亚楠.煤矿机电设备安装要点及质量控制分析【J】.能源与节能,2019(10):75-77.
        【3】王晓勤.煤矿机电设备安装及调试技术探讨【J】.山西能源学院学报,2018(02):43-45.
        作者简介:
        闫鑫(1985—),男,河南洛阳人,汉族,大学本科,从事煤矿机电工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