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拉萨供电公司 西藏拉萨 850000
摘要:配网供电可靠性管理是目前电力企业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提出的相关管理策略,为高效利用有限的人力和合理的技术管理手段,进而提升供电可靠性指标提供了重要途径。
关键词:配网;供电可靠性;管理策略
一、供电可靠性存在的管理问题
(一)预安排停电时间不合理
目前,在配网建设改造、生产检修、用户接入等作业的计划安排中存在重复停电、“一事一停”等情况,导致停电总时长增加、停电范围增大等问题。因此,必须加强预安排作业计划的刚性管控力度,减少因计划停电造成供电可靠性下降的情况。
(二)设备健康运行水平不高
目前,国内各地市公司的配电线路均存在线路结构不合理、数量多、设备老旧等问题,易出现树障、外破、重过载、三相不平衡等缺陷,若平时运维管理不善,容易造成配电线路频繁停电,影响供电可靠性指标。同时,相对于中高压线路,配电线路跳闸次数较多,若无法及时消缺,可能存在大量安全隐患,造成线路频繁停电。
(三)抢修流程时间长
配电网故障频率通常较高,应急抢修效率是影响用户停电时长的重要因素。目前,部分配网应急抢修现场存在到达时间不及时、抢修准备不充分、人员技能不熟练、工单回复不及时等问题,严重影响恢复送电的速度,进而降低供电可靠性指标。
二、提升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相关策略
(一)强化网架前期管理
电力企业建立严格的方案及项目前期评审制度,遵循“能转必转、能带不停、先算后停、一停多用”的原则,在供电方案编制及工程项目立项前期应考虑对供电可靠性的影响,按照供电可靠性、经济性综合最优确定方案,对停电超过300时户数的应采取过渡方案予以解决,过渡方案应与正式方案同步可研、设计、实施。过渡方案包括临时线路、带电作业、移动电源等,将过渡方案费用纳入工程概算。
电力企业坚持“标准化、差异化、精益化”规划原则,结合市政规划、供电范围、负荷特性、用户需求等特点,合理划分供电网格和供电单元,深入研究各供电网格和单元的发展定位和用电需求,细致开展近期及饱和年负荷预测,统筹变电站出线间隔及通道资源,科学制定各供电网格标准统一的目标网架及过渡方案。
(二)严格控制计划性停电作业
电力企业强化施工检修作业组织,做到前期准备充分、现场措施到位,确保施工检修工作按计划顺利实施,减少无效停电等待时间,避免因准备不充分导致的多次重复作业。严肃停电计划刚性管理,强化过程管控,确保作业进度和质量,严格执行停送电时间计划,杜绝擅自扩大停电范围、超计划时间送电等问题。加强农网施工检修作业规范管理,确保农网干线、分支及台区停电作业全部纳入计划统筹管控,杜绝农网随意停电,切实提升农网供电可靠性。
电力企业加强计划停电作业方案编制管理,加强停电合理性审核把关,在停电计划拟定时同步开展停电影响范围模拟计算,按照“先算后报、先算后停”的原则,严格落实供电可靠性管控要求,确保计划停电方案最优、影响范围最小、停电时间最短。
(三)加强电网停电过程管理
电力企业深化供电可靠性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持续完善供电可靠性统计、监测、分析、管控功能。常态开展供电可靠性指标异动监测,按月开展指标预测、诊断分析与跟踪管控。
加强供电可靠性指标分析结果应用,开展不同停电性质专项统计,分析各类停电责任原因占比及变化趋势,为相关专业供电可靠性管理持续改进提升提供决策支持。
电力企业建立停电时户数预算式管控机制,结合年度施工检修项目计划安排、电网转供电能力、不停电作业能力、自动化及运维管控水平提升情况,确定年度停电时户数较上年压降比例,明确各专业年度停电时户数预控目标,将预控目标层层分解、逐级落实到每一个专业、每一个班所、每一条线路。
电力企业充分发挥供电服务指挥中心业务流程实时管控、营配调数据融合贯通的优势,全面开展供电可靠性过程管理。落实停电指标预算式管控要求,根据电网拓扑关系自动校核生产计划停电范围、模拟计算停电时户数。强化“站-线-变-户”拓扑关系一致性校核、配电线路频繁跳闸和台区重复停电统计分析、单次停电时户数超限预警督办。
(四)加强电网技术应用
电力企业按照新建改造电网一、二次同步建设原则,统筹推进配电自动化系统建设。推进配电自动化系统实用化应用,提高线路有效联络和合理分段比例,在城市范围推广就地型智能分布式馈线自动化模式,在农村范围推广配电线路故障指示器或就地重合式馈线自动化等设备,推动自动化系统向低压侧和客户侧延伸,实现停电事件主动上报、快速隔离故障和恢复供电,减少故障停电区域和故障查找时间。
电力企业统筹考虑不停电作业需求和远景发展,大力培育输电、变电、配电不停电作业专业队伍,制定不停电作业工作绩效奖惩措施,积极推行配网不停电作业集体企业外包服务。增加不停电作业装备配置投入,加强绝缘斗臂车、旁路作业车、应急发电车等装备配置。加强不停电作业技术交流培训,提高10kV配变、电缆旁路作业及综合不停电作业项目应用能力。带电作业室、各供电分公司带电作业班要积极扩大不停电作业应用范围,在各类工程建设可研设计阶段,优先论证不停电作业可行性,具备条件的项目将不停电作业费用纳入工程概算;以实现用户停电“零感知”为目标,全面推广10kV不停电作业,加快0.4kV低压不停电作业进程,常态化采用发电车、移动电源开展施工检修范围内用户临时供电,努力保障作业期间终端用户不停电,全面推进电网工程建设、检修由大规模停电作业向不停电或少停电作业模式转变。
(五)压降故障停电
电力企业强化项目建设管理,加强用户产权电力设施设计和设备选配管理,在分界点处配置具备接地故障隔离功能的自动化开关,明确分界开关选型标准,指导用户规范保护定值整定,降低用户产权电力设施故障对其他电网用户的用电影响。用户对发生故障经抢修的产权电力设施,应委托供电公司或具有相应资质的试验机构,根据相关技术规程进行试验,实现抢修质量的闭环管理,严格执行送电申请审批制度。对用户产权电力设施故障等原因造成公共线路故障停电的,抢修恢复费用由故障造成方承担,并按照相关规定追补损失。
电力企业加强电网应急抢修组织管理,规范抢修时长标准。抢修时间包括到达现场时间、准确定位时间、故障处理时间,对于时间异常的抢修任务进行原因分析,对发现的抢修准备不充分、人员技能不熟练、工单回复不及时等问题进行整改。推进配网运维检修和抢修服务一体化,强化备品备件管理,合理布置网格化抢修驻点,优化抢修半径,缩短抢修到场时间。建立故障抢修主配网联动机制,提升故障快速研判和准确定位的能力,加强抢修过程管控,缩短故障处理时间。对受到故障停电影响的居民小区和重要用户,应按照“先复电、后抢修”的原则,及时采用转供电、应急电源等措施,先行恢复用户供电再组织故障抢修。
结束语
综上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电网企业发售的电量虽已满足用户基本需求,但用户对电网供电可靠性的要求持续提高。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水平是配网规划、网架、运维、计划、设备技改等方面质量和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为了保证用户的用电质量,如何进一步提升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实现供电可靠性的精益化管理,成为目前电网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基于低压配网供电可靠性及其增强措施探究[J].李钊. 决策探索(中). 2020(01)
[2]关于提高配网供电可靠性的措施探讨[J].黄远洋. 机电信息. 202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