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磊
滨海县农旅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盐城 224500
摘要:
在国有企业中开展政工创新是当下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课题。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是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在国有企业内部,政工工作的发展直接影响企业能否获得长远发展,因此,为提升国有企业的凝聚力,应当重视政工宣传,让政工工作成为助力于国有企业高速良性发展的攻坚力量。
一、当前国有企业政工工作存在的问题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正在不断推进,但政工工作却面临边缘化,甚至在部分企业中负责政治思想工作的部门成为了被精简的对象,在以发展企业经济为目标的背景下,负责政工工作的部门与其他部门进行了合并,忽视了企业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但笔者认为,重视政工工作,并不等于完全排斥在政工工作之中引入其他部门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例如,将人力资源的开发思维与传统的政工工作相结合,可以培育出更加系统化的创新工作方式。但在研究创新性工作模式之前,应当深入剖析国有企业政工工作存在的不足,这将有利于我们利用人力资源开发思维解决有针对性的解决各类问题。
第一,政工工作形式单一,内容陈旧,片面追求说教,无法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求。
不可否认,在部分企业之中文山会海的现象并未得到有效抑制,政治思想工作者每天需要汇总的会议纪要繁多,尤其是对于党中央精神的贯彻与学习,单纯的通过小组讨论、视频学习等方式,无法使企业员工对其精神进行深入理解。这个问题在人力资源实践过程中早已得到克服,从传统的书面交流到面对面交流,从单向传授到互动式教学,从枯燥的课程到沉浸式宣传,人力资源所采取的分析工具以及工作方式更为多变。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在于培训,但目前并没有针对政工工作建立一套完整可行的培训体系。部分国有企业在进行培训时,仍旧是宣读上级下发的纸质材料以及召集大家共同观看视频资料,就培训工作本身并未建立科学合理的培训架构。反观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已经形成了行之有效的、系统性的培训方案,且在培训过程中善于利用各种工具,以促使达到既定的教育效果。
第二,政工工作缺乏标准化考核机制。
个别政治思想工作人员为防止犯错误,会采用消极懈怠、不作为的方式,拒绝创新。但从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考量,缺乏评价机制的工作行为因无法对其工作效率、执行结果进行判定而被认定为无效行为。即使部分国有企业,对政工工作设定了量标准和考核指标,但由于缺乏广泛适用的统一标准,其结果的权威性和公正性可能受到质疑。
第三,缺乏对政工工作效果的激励机制。
科学合理激励机制能够使企业员工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主动践行党中央各项指导方针。而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的激励机制,已经获得了广泛的实践基础,有关人员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二、人力资源开发思维在国企政工工作中的应用
第一,建设创新开放的政工工作环境。
为了打开政工工作的新局面,应当综合利用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的“软件”及“硬件”。这里的软件指的是建立充满社会风尚和文化气息的学习氛围;硬件指的是对各类活动所必需的基础设施进行必要投资。
将上述“软件”及“硬件”其投射在政工工作领域:
前者指的是培训体系,为持续提升培训体系的契合度和成熟度,政工工作人员应当不断强化自身政治思想学习,认真且深入了解企业员工的思想需求。从培训体系内部分析,通常由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对象以及课程安排等多种要素组合而成。因此,任何一种方式的创新,对政工工作都具有积极推动意义,例如,培训地点可以从会议室来到各个基层单位,在一线生产现场与同志们共同工作,认真体会基层工作的困难与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将单纯的思想教育培训转变为以实地考察为基础,以基层需求为导向,以转变机关作风为途径,切实提高国有企业政治思想工作效果。
后者应当包括培训所需的设备及资金支持。任何一项宣传工作仅凭口头宣传,都无法达到深入人心的目的。因此,只要我们建立的培训体系较为完善,必要的资金支持将发挥重要的物质支撑保障作用。
第二,在政工工作中引入激励体制。
从人力资源开发视角分析,创新能力的运营体系应该包含三大模块:开发体系、激励体系以及能力配置体系。在任何一个国有企业当中,员工基于相同的组织机构拥有共同的目标以及适行的约束机制,这是实施政工工作激励体系的重要前提。
激励体系的达成,存在内因驱动和外因驱动。传统的政工工作激励体系大多属于外因驱动,比如员工可能会为了一份礼物而互相抄袭理论考试的答案,其内在学习中因被弱化直至丢弃。想要从内在驱动员工主动加强政治思想工作的学习,应当从人力资源的角度,挖掘和剖析员工的心理需求。将员工面临的薪酬问题、工作压力问题、身体健康问题与政工工作相结合,将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积极作用。通过提升国有企业员工个人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员工提供适合的平台去实现自身价值,实现内部激励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
第三,设置规范化的政工人员考核标准。
鉴于政治工作以思想教育为主,其考核标准应当重点评价政工人员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是否与党的基本方针路线相一致,其各项行为是否符合党章的要求。但除了主观方面外,还应当对政工人员的行为设定考核方案,比如,在发生关键(重大)时的反应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还应当对其日常的工作行为进行量化分析评判,以便政工人员在面临重大事件时,具备解决危机的基本能力。
参考文献:
[1]新时代国资国企改革中职工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 武嘉剑. 现代国企研究. 2019(10).
[2]新形势下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现状与措施[J]. 张葡明.新西部. 2017(24).
[3]加强国有企业基层党建政工工作的新思路探讨[J]. 陈词珊.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8(33).
[4]浅析新常态下国有企业廉政教育的任务和思路方法[J].丁清华.祖国. 2019(01).
[5]新常态下国有企业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研究[J]. 崔越男.科技风. 2017(19).
[6]构建大党建格局[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17(03).
[7]新常态下油田党建工作的思考研究[J]. 韩小龙.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7(03) .
[8]浅谈如何加强国有企业政工干部队伍建设[A].杨健文.“决策论坛——区域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