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海涛
陇西县交通工程质量安全服务站 甘肃省 748100
摘要:文章以公路工程路基沉陷、翻浆处理施工技术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公路工程路基沉陷、翻浆病害原因进行了简单的介绍,随后围绕这些道路病害的处理,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施工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公路工程;路基沉陷;翻浆;处理施工
前言:公路工程在建成通车以后,受种种原因的影响,很容易出现各种道路病害问题,而公路工程路基沉陷翻浆作为两种典型的道路病害,不仅会严重影响行车安全,若不及时处理,还会加重道路损坏严重程度。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公路工程路基沉陷、翻浆处理施工技术的研究,提出一些有效的道路病害处理措施,推动我国道路交通事业实现更好发展。
一、公路工程路基沉陷病害原因分析
路基沉陷是指路基存在竖向变形,路面存在一定深度的凹陷。之所以出现路基沉陷,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种:一是路基填料品质较差,难以发挥出应有的路基稳固作用价值,最终导致路基不够稳固,引发路基沉陷问题。二是在实际进行路基施工时,没有做好施工工艺的落实。在实际进行路基填筑时,没有做好填方路基施工,压实次数不足,压实层厚不合理,压路机规格难以满足实际施工要求等,均会对路基施工质量造成不利影响,最终引发路基沉陷问题。针对一些填挖结合区、土石混填区等路基施工,如果存在局部压实度不足的问题,同样会影响路基的稳固性,导致路基沉陷问题出现。三是路基受水害影响,若在开展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没有做好排水通道施工,在雨季来临时,道路路基排水不畅,道路积水会通过裂缝渗入路基,最终对路基稳固性带来严重的影响[1]。
二、公路工程路基翻浆原因分析
公路路基翻浆简单来说就是路基基层的粉细料浆在行车作用下,直接从沥青面层裂缝或空隙处渗出。之所以会出现路基翻浆问题,同样包含诸多因素,比如路基基层用料不当或搅拌不匀,导致路基施工细料过多,由于路基材料水稳性差,在遇水后很容易软化。同时在道路车辆荷载的作用影响下,很容易导致浆水冒。若道路工程是在低温季节进行施工,路基基层处于半刚性状态,强度增长缓慢,如果此时路面开放交通过早,在行车荷载以及水作用影响下,很容易导致道路基层表面粉化,形成浆水,造成翻浆。在冬季,道路中含有的水分很容易造成凝结冰,在春天解冻时,若道路沥青面层比较薄,且有着较大的空隙率,此时若结构层内排水措施没有做好,很容易引发翻浆问题[2]。
三、公路工程道路路基沉陷处理施工技术
在甘肃丘陵地区,公路工程通常会采用高填路堤,在填料获取方面,多直接从路基附近就地取材,常以碎石土为主。受种种因素影响,在公路工程高填路堤路基边缘,很容易因为压实度难以达到标准要求,为后续路基沉陷埋下质量隐患,最终在公路工程建成通车后出现路基沉陷问题。针对这一病害问题的处理,我们可以选择灌浆施工技术,通过将水泥浆液填充灌注至公路工程路基孔隙,形成新的结石体,最终提高路基强度,有效解决路基沉陷问题。
该灌浆施工技术具体实践如下:首先进行注浆孔成孔施工,在注浆施工过程中,注意做好以下两点:一是控制好注浆花管直径,一般为37至43mm,管长控制在1.6至2m左右,花管前端通常是尖锥状,借助冲击锤,直接将花管打入受注层位。二是注意钻机应提前准备就位,严格根据施工序次进行布钻施工,在施工过程中,注重避免注浆孔倾斜。二是进行注浆施工,通过在注浆设备的帮助下,将浆液注入到地层之中。
在公路地基沉陷处理方面,可选择两种方法,一是自下而上式孔口封闭注浆法。这种施工方法能够一次成孔,孔口用三角楔止浆塞进行封口。在注浆时,采用自下而上方式,控制好注浆段高度,一般在1.5至2m之间。若公路路基地层黏性土层较多,非常适合采用这种注浆施工方法。二是自上而下式孔口封闭注浆法。这种注浆施工方法不能一次注浆成孔,每次只能钻成一段注浆孔,孔口同样可以采用三角楔止浆塞进行封口。通过进行分段自上而下进行注浆,控制好注浆段高度,一般在1.5至2m之间。如果公路地层中上部中粗粒砂土层较多,非常适合采用这种注浆方法。
开始注浆前,一般需要先来到施工现场,做好注浆试验,明确单孔注浆量,具体注浆量可采用以下公式确定:
.png)
在实际进行注浆过程中,还应控制好顺序,一般先进行边缘帷幕孔注浆施工,再进行加固孔施工。当注浆量达到设计要求后,即可终止注浆。在完成施工后,可以根据设计终孔压力与平均单孔注浆量,做好施工质量的控制。在边缘帷幕孔施工后,需要结合工程治理段实际水文地质情况,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施工排水孔。如果该施工路段的地下水位较高,需要采用钻机做好排水孔钻孔施工。在这一过程中,注意控制好排水孔孔径,一般在105mm左右,从而便于将边缘帷幕孔所围范围内的地下水随注浆施工排出,能够更有效地保证注浆质量。
最后进行封孔,需要将先将孔口封堵物排除,然后向孔内投入砂石,一直到水稳层顶面。此后如果发现浆液存在下沉的现象,需要及时补充水灰比相同的浆液,直接浆液能够达到水稳层顶面。
四、公路工程道路路基翻浆处理施工技术
针对传统公路工程道路路基翻浆处理,主要是通过重新刨除道路面层或者基层,然后再重新铺路。而道路路基翻浆是在道路路基深处,因此这种处理方法只能治标不治本。后续随着时间的推移,路基翻浆问题依然会卷土重来。除此之外,还会采用路基开挖方式,直接抵达路基病害处,通过对路基进行重新施工,虽然能够彻底解决路基翻浆问题。但这种施工方式需要的成本比较高,且施工工期也比较长,对公路正常交通影响也比较大。因此为了有效解决上述翻浆处理施工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采用一种新型的路基翻浆处理施工技术,即干拌水泥碎石桩施工技术,这种施工技术主要以水泥为固化剂,然后搭配一定级配的碎石,按比例均匀混合后,采用钻孔、回填、夯实方式,能够有效改善路基的强度,降低路基含水率,最终达到解决路基翻浆问题的目的。相较于传统翻浆施工处理技术,干拌水泥碎石桩施工技术施工效率更高,由于不需要开挖破除路面,成本也比较低,能够有效减少交通影响,且带来的环境污染也比较小。以下是对该施工技术的简单介绍:首先需要在路基土层中进行钻孔施工,通过在大型螺旋钻杆设备的帮助下,直接钻进路基,钻孔深度一般在7m左右,然后将已经配置好的为回填料(水泥+级配碎石)进行钻孔回填,每灌注回填0.5m,便采用夯实机械夯实。在夯实施工过程中,做好夯锤规格合理选择,夯锤重120kg至150kg,同时还要控制好夯锤螺距,一般为1m至1.5?m,每次夯实3~5次,若前后两次沉降差在5mm以内,即可停止夯实施工。最后进行封孔,封孔材料可以选择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冷补料等材料,要求孔顶宜略高于道路路面,高度控制在5mm左右,通过进行上述翻浆处理,能够有效提高路基强度,改善路基翻浆问题。
总结:综上所述,路基沉陷、翻浆是两种比较常见的道路病害问题,不仅会影响公路正常使用寿命,还会严重威胁行车安全,影响司机行车舒适度。因此需要明确道路路基翻浆、沉陷的原因,并采取针对性处理技术,有效实现道路病害问题解决,保障道路运行安全。
参考文献:
[1]张伟, 张一鸣. 试析市政道路路基翻浆施工处理建议[J]. 居业, 2018, 023(006):134-135.
[2]王涛. 公路路基翻浆的原因及维护施工研究[J].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20, .311(01):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