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泓浩
广州天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摘要:
2020疫情的爆发,使得我们对于住宅设计有了重新的思考,如何在设计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营造更加健康的居住环境,是本文主要讨论的内容。健康住宅是一个长远的命题,防疫只是作为当下一个契机,延展而开让健康住宅设计有一个更深远的探讨与发展,才是主要的目的。
关键词:防疫、健康住宅、通风防疫空间、隔离住所
引言: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在全国爆发。随着时代高速发展而形成的人口高度密集与全国性的人流跨区迁徙使得疫情在短时间内便在全国蔓延开来。一时之间人心惶惶,而“家”成了普通百姓在这场战役中最坚硬的壁垒,网络上对于人们如何做好外界与家之间的隔离防护的探讨络绎不绝。借由这个契机,本文想探讨关于“防疫住宅”“健康住宅”的设计。
近年各大城市健身房,短途马拉松等新兴的生活方式成为年轻人们的热爱,也证明越来越多人关注到自身可能的亚健康问题,这也与本文的探讨不谋而合,将“健康住宅”不断深究挖掘,成为一个可跟上时代发展步伐的命题,可不止于此次疫情,才是本次探讨的根本目的。
1 历史回顾
瘟疫与古罗马城居建筑形式。公元430年左右,古罗马爆发瘟疫,后来人们发现古罗马的铁匠很少染病,意识到炙热的火焰可驱赶病毒,于是古罗马人走出茅草屋使整座城市燃烧,瘟疫终于散去,由此也发明了燃火熏香净化空气的方法。此后古罗马人对建筑形式极为重视,废除原有茅草屋改建成了附有供水系统的的石墙瓦顶建筑。
黑死病与英国房屋结构。14世纪中叶,黑死病横扫欧洲,并在英国大规模爆发。当时常用篱条,麦秆、泥土等建筑材料,成为了鼠类和跳蚤等的繁殖场所,使其与人类密切接触,疫情过后,英国住房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建材由草木结构变为石木结构,其次,提出“宽阔的街道和富裕的空间取代了拥挤的建筑和弯曲的小道”的规划原则,强调功能分区“阳光、空气和绿化”为主导。
此外,1976年美国的“军团菌”病毒,2003年国内的“SARS”病毒也无不给人们对于建筑带来了许多警醒与启示。
2 归家的第一道防疫关卡
住宅在疫情之中能成为普通百姓防疫的重要壁垒,主要在于两点,第一是在外界归家时,玄关/入户花园如何隔绝外界病毒,第二点是如何做到室内充足的采光通风。
.png)
玄关作为归家的第一道空间,所有的物品(快递,生鲜等)都会经过此处,是相对容易滋生细菌的地方。
如图1,这是一个常见的住宅入户玄关,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没有采光通风,而所有的生鲜食品需要经过餐厅才可以到达厨房,厨余垃圾也是经过餐厅才可以送到外面,这些日常生活行为,都可能使得生鲜等污染到主要的起居空间,入户时也缺少洁手空间,而疫情期间,除了保护好口鼻不吸入病毒,另外一个主要的传播途径便是人的双手。
我们转换思路,将玄关与厨房位置调换过来(如图2),厨房通过加大窗户补充采光,而使得玄关可以取得良好的通风,玄关处加入洗手池,原本的鞋柜可腾出一部分空间转换为快递柜,而每天两餐甚至三餐需要用到的生鲜原材料可以透过厨房窗口直接递进洗菜盆,避免了原来一些包装不好的材料一路滴水从玄关到餐厅到厨房,最大程度减少外界物品对家里的污染。
这样一个简单的空间转换,我们通过增加这个空间的采光通风,最大程度隔绝物品对室内空间的污染,还有一些洁净功能,促成归家的第一道防控疫情的屏障。
3 室内的采光通风
做好防控疫情的第一道屏障之后,保持室内良好的采光通风、空气循环也尤为重要,如图3,公共区域无法形成良好的空气对流,厨房的窗户与公共期间形成的空气对流容易导致厨房味道窜到公共区域,且做饭期间,厨房门常闭。而如果将入户门改成可通风的门,受制于核心筒的通风情况,且伴随人员流动,恐有病菌感染,而且通风门带来的常见问题是清理不变,容易积灰甚至细菌,再者便是核心筒人员与屋内人员产生对视效果,无法兼顾隐私问题,这些种种都不是一个相对好的解决方式。
而如果通过图4的方式,将风从玄关侧方导入,则可保证室内达到较好的空气循环,即便加上入户门的通风,也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到常见的对视问题,这样的通风方式也避免了厨房跟室内的窜味。
4 营造隔离空间
.png)
如图5,是疫情后某实际项目的户型,这样的一个常见户型,我们为后期改造提供了可能性,可以将西南侧卧室改造为隔离间,隔离者不经过玄关便可进入到隔离间内,也有独立的卫生间,可以与其他人员完全隔离开来,保证了其他人员的安全。即便疫情结束后,这样的户型也可作为自住出租双功能,有着丰富的可能性,既及时应对疫情,也使得户型在疫情之后可以发挥着其他的功用。
结语:
健康住宅的设计牵扯到许多不同专业方面的知识,如材料、设备、空气循环等,不是单一的建筑设计可以完整解决的命题,即便在设计里面,每个功能空间对其的要求也是不同的,诸如进深,布局等都可以有不同程度的发散。如能将各不同领域的功用结合起来,去做更多层次的探讨与结合,相信健康住宅一定可以不久将来应用到每家每户上。
参考文献:
赵晓颖.南京地区住宅自然通风设计研究[D].南京: 东南大学,2005
孙项菲.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与住宅设计和通风探讨.山东华宇工学院能源与建筑工程学院 2020
方林,林丽玉.淘大花园SARS事件引发对建筑设计与环境卫生的反思[J].海峡预防医学, 2003, 9(6): 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