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刚毅
中煤科工重庆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市 400016
摘要: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速度在经济、科技的带动下有了极大提高,建筑规模不断扩大,建筑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与此同时,客户对于建筑工程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建筑设计正面临新的挑战。本文对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安全隐患及解决措施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构设计;安全隐患;解决措施
引言
建筑安全生产事故的频发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和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因此做好建筑安全管理工作至关重要。就我国目前建筑安全管理系统各组成机构的职责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梳理,并绘制建筑安全管理系统组织结构图进行表示,希望为开展建筑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1我国建筑安全管理系统组织结构简介
1.1建筑安全行业协会
建筑安全行业协会是由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专家学者等自愿组成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法人,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中国建筑业协会建筑安全分会、中国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协会等就是典型代表。这些协会在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督、指导下,协助国家制定相关安全法规、标准、规范;开展安全生产方面的调查研究;宣传安全生产经验;研发、推广安全新产品、新技术;提供安全公益性活动及咨询服务;反映会员的合理诉求、维护会员合法权益。
1.2政府安全监管部门
我国建筑安全管理目前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管理模式,根据《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规定:国务院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规定,对全国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规定,对本行政区域内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国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实施监督管理。国务院铁路、交通、水利等有关部门按照国务院规定的职责分工,负责有关专业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实施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水利等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专业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
2建筑结构设计基本原则阐释
建筑结构设计的优秀性主要通过安全性、经济性、实用性以及美观性等多个方面体现出来。一般来讲,需借助设计各环节与因素保证建筑物功能的合理有序,增强结构可靠性与安全性。在结构设计中一般要遵循建筑设计,不应对建筑设计产生影响,且尽量与建筑功能需求相适应。另外,结构设计应处于建筑设计能够实现的范围,对安全加以把控,实现结构设计的经济性与合理性目标。要想使建筑结构设计更加实用与安全,就必须明确设计的基本原则。
3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见安全问题分析
3.1建筑基础设计常见安全问题
建筑基础设计对于建筑整体结构安全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但当下在实际开展建筑基础设计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比较常见的安全问题。比如在开展基础设计工作之前,针对建筑施工现场水文地质条件勘察不够充分,直接选择参考建筑场地周边建设物地基情况作为建筑基础设计的重要依据,这必然给建筑基础设计带来严重威胁。在具体建筑基础设计环节中,没有做好各种影响因素的考虑,荷载取值不准确,基础拉梁荷载计算不合理,比如在开展多层框架建筑结构基础设计时,一般会选择采用柱下独立基础,但在具体结构计算方面,仅仅考虑持力层地基的反力值计算,没有考虑到关于软弱下卧层验算,最终为基础设计带来一些安全隐患,从而对基础设计安全带来一定不利影响。
3.2抗震设计不完善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建筑的抗震能力是重要的设计内容,并且直接决定了建筑质量与整体的安全性,与人们的人身安全密切相关。
抗震设计包括抗震计算、抗震构造措施,设计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尽管设计师明确了本地区的烈度,但是却忽略了相关规范中要求的抗震等级。抗震等级除了和建筑类型有关,而且还与建筑的高低、所处场地、周围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很多情况下,抗震设防烈度应该提高1度~2度,以此来确定抗震等级。因此,如何判定抗震等级成为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重要工作,而抗震等级同时又决定了建筑结构设计的计算,并且对结构构件内力的调整产生影响,只有准确确定建筑的抗震等级,才能满足“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的规范要求。
4改善建筑结构设计安全的策略
4.1做好建筑结构基础设计
在具体开展荷载计算工作过程中,不应机械化地对基础设计公式进行直接套用,还需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结合建筑基础宽度与深度要求,在计算荷载时做好科学合理的修正,从而有效提高建筑地基承载力,保障建筑基础设计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受不同地质土壤性质的影响,地基容许承载力也各不相同,这对实际设计取值必然造成一定的影响。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在实际进行基础设计时,还应参考规范验证公式,选择合理的验算方法。如果选择电算方法,则需要先结合实际需求,做好模型的制定与校核,比如针对筏板下满布桩,在实际设计时,可以应用比较广泛的变刚度调平方法,在此基础上,针对获得的最终结果,还应确保与有限元分析结果一一对应,从而有效降低计算误差,更好地保障建筑基础设计安全。
4.2做好建筑工程结构抗震设计
针对底盘比较大的高层建筑,如果裙房是乙类零售商场兼职,那么针对上部结构建筑而言,如果是高层住宅建筑,且入住人数在1万人以内,在抗震设防方面应设置为丙类。同时在设计开展抗震设计的过程中,通常还需要将与大型商场相邻的上部高层住宅两层定为加强部位,并按照乙类建筑抗震设防标准,做好抗震设计工作。反之,若人数在1万人以上,需要将抗震设防设置为乙类。针对小学三层以内的砌体结构教学楼,为更好地保护学生生命安全,应将抗震设防设置为乙类。
4.3做好建筑的安全性计算
安全计算是建筑安全性的重要保障,根据设计方案严格计算,从中找出设计方案和建筑工程实际情况之间的差距,及时调整设计方案。根据安全计算结果来规划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综合分析建筑工程所处的环境,结合当地情况选择建筑材料,优先选择抗震性能强的材料。设计师从细节做起,合理规划混凝土结构、钢筋和剪力墙等各环节,充分考虑当地烈度,了解当地以往的地震资料。安全计算过程中,选择科学、针对性的计算方法,保证计算方法和建筑项目相吻合,以尽可能地控制计算误差。安全计算中,设计师还要跟踪分析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质量,禁止劣质材料入场。
4.4提高设计师的安全意识
建筑结构设计是一项既需要理论知识,又需要实践经验的工作,设计师必须具有大量的知识储备,熟悉国内具有代表性的建筑设计经典案例,掌握先进的设计技巧,充分认识到结构设计对于建筑安全的重要性。在制定设计方案时,需要考虑建筑企业的经营情况、资金力量,与相关部门进行技术沟通和协商之后,再明确设计方案,认真分析潜在的各类风险因素,提前制定应急预案。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结构会承受较大荷载,如果稳定性与抗震性能无法满足国家建筑设计标准要求,很容易出现坍塌或者是位移等多种安全问题。建筑结构设计可更好地保证建筑整体结构的性能与功能稳定,为此,设计工作人员要对建筑结构设计方案予以合理选择,并结合具体状况考虑多种因素,规避容易出现的问题,增强建筑物抗震性能与稳定性能,使得建筑物利用价值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赵文.研究结构设计中的安全隐患及解决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9(34):94-95.
[2]万仁华.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居舍,2019(34):127+135.
[3]冉凯龙.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安全隐患及解决措施研究[J].河南建材,2019(03):6-7.
[4]张宇.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16):61.
[5]赵永伟.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见问题与解决措施分析[J].四川水泥,2018(1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