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勇
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湖北武汉 430000
【摘要】对于高度大于10米的超高挡土墙,挡土墙背后土需要承受较大压力,同时还要求有较大的墙截面尺寸,为了保证挡土墙结构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对超高挡土墙结构进行重新设计,底部采用扶壁式钢筋混凝土修建,并设置两个减压平台,通过24个月变形监测,挡土墙顶部水平与垂直位移量均处于标准范围内,证明该方案合理、有效。
【关键词】超高;挡土墙;结构设计
一.项目概况
某场所基地的东北方向为山坳,山坳的下面为上山道路。基地负责单位希望将道路与基地中间的山坳完全填充,在该处修建一个停车场。所以,在公路西南方向需要修建一个挡土墙,要求在墙背面能够达到22米挡土高度。墙下部的基础持力层为花岗岩,墙背面填土地下水通常是地表降水。
初始设计方案是重力式浆砌片石挡土墙,建设方式为二级台阶,并计划在2018年11月前结束工程。然而在6月份连续出现暴雨、大风恶劣天气,造成挡土墙出现滑坡现象,将挡土墙的上部二级完全破坏掉,下面一级挡土墙有轻微损伤,墙背面的人工填入倾倒在道路中央,地下水通过损坏的墙基流出去,使整个道路浸泡在水中,影响该处正常的交通通行。
为了尽快修复挡土墙,并确保挡土墙的稳定性与安全性,本文针对该超高挡土墙设计了新的建设方案。将边坡高度超过10米的挡土墙采用扶壁式钢筋混凝土修建,具体细则如下。
二.土压力核算以及稳定计算
挡土墙平面图以及剖面图见图1。挡土墙底部受力层采用中风化花岗岩,该花岗岩的力学特征为fak=1498kPa,摩擦系数μ=0.60;挡土墙背面填土ψ=14°,c=0kPa,γ=18.4kN/m3;挡土墙上部地面承载q=9.8 kN/m3。
.png)
(一)挡土墙后部土压力计算
因为挡土墙高度严重超高,在挡土墙背后土将要承受非常大的压力,为了确保挡土墙的稳定性,应当要提高挡土墙的横截面。基于此,在离挡土墙顶部12米与6米位置各规划一个减压平台,相对应的界面尺寸大小为5000x1200、5000x600。依托于减压平台,能够有效分担平台以上的土压力,从而很好的降低挡土墙背后土压力。构建减压平台前后的土压力计算示意图如图2所示。通过计算,减压平台的添加能够有效降低挡土墙后部土压力,从原始的2945kN降低到987kN。
(二)稳定验算
1.抗倾倒计算
.png)
由于K=1.4,大于1.3,因此满足使用需求。
在挡土墙截面设计中,依照最大极限承载力开展抗弯、抗剪以及配筋验算。
三.变形监测
为了验证加固后的超高挡土墙能否满足实际应用需求,在挡土墙建设以及使用过程中开展变形监测,在挡土墙顶面间距18米左右位置设置若干个监测点,总监测时间为24个月,查看各个监测点沉降以及位移情况。在建设过程中每星期查看一次,在建设结束以后,前12个月每个月查看一次,在后12个月每两个月查看一次。挡土墙顶部水平位移数值应当要小于墙高度的0.5%,也就是0.11米。设置挡土墙顶部位移量达到0.06米为警报线。
经过24个月的观察,分析各个时间点挡土墙监测数据,能够得出,挡土墙顶部总水平位移量仅为28mm,垂直高度总移动量为5mm。挡土墙水平位移主要出现在墙背后土回填的一个月内,在后面的时间内趋于平稳,出现这样的情况,是由于连续下雨后挡土墙背后土受力增加造成的。可见,挡土墙总形变量处于规定标准内,能够满足实际使用需求。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10米以上高度的超高挡土墙建设,应当要使用扶壁式钢筋混凝土挡土墙;在挡土墙中间部位设置相应的减压平台,能够很好的分担上层土压力,降低挡土墙截面大小。通过计算与变形监测,证明该设计方法具有良好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刘海松,倪万魁.一种超高重力式挡土墙的设计及其工程应用[J].西部探矿工程,2005(04):21-22.
[2]李慧军.某工程扶壁式挡土墙结构设计优化及施工技术[J].山西建筑,2016,42(24):68-70.
[3]尹双.住宅小区下沉式庭院挡土墙结构设计方法探讨——以绿洲香格丽花园为例[J].住宅科技,2013,33(09):22-24.
[4]张文英.浅谈超高重力式挡土墙的施工设计及设计计算[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3):22-23.
[5]段明石.某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U型槽式挡土墙的受力分析及结构设计[J].四川建材,2020,46(02):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