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电线路的网格化管理与风险评估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中国电业》2020年7月21期   作者:宋旭琳
[导读] 随着经济和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经过多年电力建设的大发展,我国电力施工中的输电线路施工能力已经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已经具备完成国内和境外各类施工任务的能力,满足当地的用电需求。
        宋旭琳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泰兴市供电分公司  江苏省泰州市 225400

        摘要:随着经济和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经过多年电力建设的大发展,我国电力施工中的输电线路施工能力已经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已经具备完成国内和境外各类施工任务的能力,满足当地的用电需求。本文通过对输电线路施工管理的目的和任务进行分析,了解输电线路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电力行业的国际化步伐。
        关键词: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管理
        引言
        电力企业发展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内外部高危和突发事件的影响,这不仅给电力企业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还给社会用电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电力系统中的输电线路本身大部分都暴露在野外,受到地形、天气和一些自然因素的影响,输电线路的安全很难得到保证。因此为了对输电线路进行风险评估,需要对输电线路各网格的风险值进行具体量化,得到相应的风险计算模型,从而实现对输电线路安全风险的评估。
        1输电线路遇到的风险类型
        1.1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一般都体现在输电线路检测员身上,一般来讲电力企业需要定期的派遣检测团队来对输电线路进行整体的、系统的检查,检查线路本身有没有出现老化、腐蚀的情况,检查线路有没有因为天气原因而受到损坏,检查线路是否存在着安全隐患,影响正常的输电工作。这情况都是人工检查的意义所在,而正是因为人工检查的缘故,人工检查的质量直接影响着输电线路发生风险的概率。在检查工作中如果有个别员工或是因为身体状态的原因,或是因为检查技术的原因而没有对输电线路进行仔细认真的检查,那么输电线路的工作质量将得不到保证,发生风险的概率也会极大提高。针对这种情况,电力企业需要建设出一支具有专业技术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检修团队,并定期考察他们的技术实力以及工作态度,从人员的角度来杜绝风险情况发生的概率。在面对设备较多、地势较为复杂的地区时,电气企业需要进行加派人手进行检查,在保证检查人员生命健康的同时完成对输电线路的检修工作,尤其是在对架空输电线路进行检修时,要着重注意检修人员的工作安全,避免因为慌乱而发生危险。
        1.2施工环境方面
        输电线路架设及施工过程作业范围广且通常为露天作业,往往受到风雨、雷电等恶劣气候条件及地形的制约,例如山区电网架设、输电铁塔选址、输电线路长度、线路交叉、线路老化、环境条件等,都会对输电线路架设施工质量产生重要影响。此外,输电线路电力施工工序复杂,调试环节多,变数大,包括基础施工、主体工程、电气支架架设、电气试验、设备安装调试等在内的施工阶段设计、施工内容各不相同,潜在的危险源非常多,安全隐患突出。
        1.3施工质量方面
        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输电线路电力施工项目的成败,我国当前有关电力企业安全施工的相关法律法规并不完善,在电力工程施工态度方面,也更倾向于保施工进度,不管不顾进度、质量和投资三者之间此消彼长的关系,甚至以牺牲施工质量为代价,导致电力工程竣工运行后频繁出现道路塌方、线路交叉干扰、变压器型号等方面的问题,影响输电线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顺利发挥。
        2相应解决对策
        2.1建立系统性的施工管理机制
        经过多年的工程实践研究发现,在输电线路工程施工管理工作中,建立系统性的施工管理机制是非常重要的,甚至是首要的。项目建立系统化的施工管理机制需要做很多准备工作,首先,就需要对现场管理人员、施工人员以及当地劳务人员进行严格的按章管理,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也能提高项目整体效益;其次,在项目施工管理方面,要严格控制各项经费的支出和各类资源利用,可以借助各类工程管理软件来完善施工管理机制。

最后,对参加项目建设的全体工作人员制定公平公正的奖励惩罚制度和措施:对各项工作表现优异的工作人员进行形式多样的奖励,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对工作态度不积极甚至恶劣的人员给予惩罚甚至劝退。基于上述几个方面,项目可以初步建立系统化的施工管理机制,并能够让输电线路工程施工管理工作得到充分有效的保障。
        2.2施工技术管理
        施工方对施工技术的管理应贯穿于输电线路电力施工全过程,施工技术管理的依据主要包括各项规范、规程及文件。施工管理人员自身必须加强对现有规范、规程及施工准则等的学习与掌握,并严格落实执行。此外,对工程技术资料的管理也应纳入输电线路电力施工技术管理,工程技术资料是对实际施工情况的全面反映,是施工质量评价的直接依据,是工程竣工交付使用后性能效果评价及改扩建的直接技术依据。对于工程技术资料应严格分类分项管理,并与分部、分项工程一一对应。
        2.3施工现场管理要求
        电力设备在初期的安装和调试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操作,确保电力设备安装正确,同时,在后勤保障方面,做好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提高相关人员的警惕性、自觉性。根据当前的计划安排,结合实际情况,落实安全技术交底工作,确立安全技术施工条例,严格按照施工计划,安全、稳定、合理运行。现场人员按照规定要求,穿戴防护服,保障自身的人身安全。
        3网格内风险危害值的量化评估模型
        在输电线路网格内风险评估工作开始之前需要对网格内风险危害值量化评估模型进行了解和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网格化风险评估工作的准确性。在研究的过程中需要收集输电线路中各个网格的风险类型以及风险发生的时间,风险所影响的具体范围以及影响效果的大小,因为风险所造成的财产以及环境损失等等。这些数据都是进行风险评估所需要参考的重要数据,在信息收集并确定信息的准确性之后,需要使用这些信息来评估网格内的风险对电力系统以及运输线路安全的威胁情况以及负荷损失的程度,最后将这些风险评估数据进行量化。
        4风险发生概率的值量化评估模型
        风险发生的概率值指的就是运用网格化风险分析来确定危害的发生概率,是以一种具体的数字来确定相关危害发生的概率,这一过程也可以理解成为风险发生概率数字化。风险发生概率的大小和电网安全风险可能性具有直接关联,相关概率以及可能性具体分为可能性很大、较大、一般、较小、很小五个等级,其中很大和很小属于两个极端,分别代表着风险发生的概率最高和最低。在进行预测分析之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与量化取值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这种关系可以保证在发生紧急风险灾害时,相关人员可以通过这种关系来进行主观预测风险发生的概率,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性。除了关系预测,相关人员还可以根据《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来进行分析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其中一次设备、保护和稳控等元件发生故障时,该种故障的类别因素就要根据三级故障分类法来进行预测分析。
        5风险评估模型和流程
        风险评估模型的主要工作理念就是分析风险所造成的危害值和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以此来综合评估风险的大小,并且确定风险的等级,具体的等级划分有六级,前五级分为用红色、橙色、黄色、蓝色、白色为代表,第六级的风险较低不设置颜色代表。风险评估的主要流程从搜集输电线路以及各网络的风险资料开始,并且利用网格内风险危害值量化评估模型进行分析,依照电力企业和输电线路的量化结果进行评估,以此来判断风险情况是否在安全范围内。
        结语
        要做好输电线路工程管理工作,就必须要求有关部门和人员精心工作,对决定和影响工程管理的所有因素提前识别并进行控制,即全面管理提倡的通过改善和提高工作效率来保证输电线路施工管理得到落实。
        参考文献:
        [1]张定君.试论电力工程中输电线路施工管理.电源技术应用,2017.
        [2]卢泓.浅谈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管理.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