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国
泉州供电服务有限公司安溪分公司,福建 泉州 362400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电力的需求日益增加,对于电力企业而言,不但要注重对当前设备进行升级和改造,还要结合实际情况及现实需求,适时构建地理信息系统。当前我国大多数省份均未在配电GIS基础之上开展营销及配网生产管理系统的建设工作,尤其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GIS平台的配电生产管理系统更是少之又少。以电网生产管理系统平台为基础,借助地理信息系统这一现代化先进的技术手段,以服务营销及配网生产为目的,结合当地电网实际情况构建电网生产管理信息平台实属必要。
关键词:配电GIS;营销;配网生产;应用
1 GIS技术原理及特征分析
1.1 GIS技术原理。GIS是当前环境中具有高研究价值的空间信息系统,需要硬件和软件的计算机技术支持,以及特定地区或世界各地的地理信息数据存储和收集、计算和分析、管理和描述技术系统。在使用地理信息系统的过程中,必须与多种专业技术人员合作,以确保效率的提高。根本原因是地理信息系统结合了地图系和计算机系等多种科学领域。简而言之,地理信息系统实际上是构建在计算机平台上的工具,GIS可以对获得的地理数据信息进行处理等级评定。这意味着对文字描述的地球表面类别内的数据信息进行图像处理,同时执行特定分析。综合来说,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可以用观测地图的形式分析地理数据,而构建地图时,人们收集的数据则是地图形成的重要依据。
1.2 GIS技术应用的特征分析。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称为GIS)是指通过计算机等相关技术收集、存储、分析和描述信息的技术流程,包括自动绘图系统、设备管理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从电力信息系统的角度来看,GIS系统的应用可以显着提高自我管理水平,同时快速解决紧急情况。GIS信息系统技术通常在电力信息系统中使用计算机网络设备管理系统、系统维护摇晃、电源和配电维护系统来实现。配电地理信息系统是一个高级别的信息管理系统,它利用10kV配电管理系统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领域收集和识别的地理信息来构建电网数据库,从而使您能够更加动态和直观地了解区域内电力设备的运行状态。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与电力系统技术相结合,绘制包含空间和属性数据信息的区域电力设备空间分布图,有效地促进设备维护人员的维护和维护,有效地提高设备维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显着提高电力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它提供了设备操作数据的清晰直观的视图,有助于设备管理员及时调整设备以满足使用需要,从而保持设备的运行状态并有效地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2 配电管理中GIS技术的应用
2.1利用GIS分区管理配电。GIS技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具有分区功能,在对配电网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能够自动的对配电网配电设备进行有效的分区管理,其分区所依据原则就是相邻原则。GIS在对配电进行分区管理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对原来的配电设备管理方式进行保留,同时还能够从整体上实现对配电网的合理规划及管理。这样做的好处保证了不同区域的配单设备在不同的管理人员管理时都能够最大限度的节省人力物力。
2.2GIS技术可以实现线路与设备资料的更新与查询。配电设备或线路出现变动时,工作人员需要及时了解配电设备的运行情况、负荷情况等,利用传统方式往往要花很长的时间,利用GIS技术可以避免很多冗余的工作,其线路台账、线路走向图等诸多功能均可以体现出来,如果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就可以对GIS系统进行实时更新,这样就可以实现对设备的动态管理。
2.3GIS技术可以实现配电系统的综合管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背景图层,可以对配电网变电站设备台账、配电网设备台账等进行综合管理,同时利用GIS技术还能对线路走向进行定位,对配电设备长度进行测量等等。此外,还能建立属性数据及图形数据等,为配电管理人员的工作提供各种图形及数据,全面展开配网管理工作。
2.4可以自动显示停电范围。通过应用GIS技术,可以在屏幕上及时显示停电的范围,以及对周围小区情况的影响,除此之外,该系统还能对用户和停电设备等进行自动统计和自动查询,在此基础上,针对故障的严重程度,可以提前向一些重要单位,或者相关单位进行通告,在最大程度上控制故障影响,建少企业的损失,及时让各方面人士了解故障的情况,避免造成恐慌,影响公共安全。通过对配网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目标和功能的应用,相关人员认识到,配网管理地理信息系统能够很好的提高供电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如果遇到突发性问题,其快速反应能力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2.5配电站管理。在系统中,可以利用配电站名称,设备或者回路名称来查询对应的配电站,也可以直接在一次接线图中直接选择,从而能够更好的进行配电站设备的维护工作;同时还可以查询和记录针对配电站的日常巡视、检修方案以及缺陷处理等具体情况。
3 系统效益分析
3.1管理效益。通过系统的推广应用,可及时且有效地帮助运行管理人员掌握配电设备台帐和运行记录情况;方便、直观地帮助管理人员及时掌握电网建设和设备运行的完整情况,为设备维护和状态监督提供了完整直观的信息支持,进而有效提高了供电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实现了电网的科学化运营水平,提升了劳动生产率和配电生产管理水平。
3.2社会效益。提高了供电可靠性,减少了全省各局用户的停电时间与次数;提高了客户服务中心的服务响应与准确性,提升了电力企业形象。
3.3经济效益。第一,实现了工单串接所有配网业务的功能,领导只需通过跟踪工单就可监控所有配网业务的处理情况,从而为领导决策提供了更有效的信息服务;第二,实现了设备履历表功能,通过设备履历表及时了解设备台帐信息、版本信息以及与设备相关的运行管理信息;为状态检修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第三,实现了配网运行业务在系统中运行,减少了资料、信息在流程员与各环节之间的人工传递,提高了传递速度;第四,实现了图形与业务的无缝应用集成,减少了用户在C/S系统与B/S系统间切换的烦琐,加强了系统间的应用集成,实现了C/S系统与B/S系统的互动,例如用户可在网页中进行图形开票操作等。
4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GIS技术的广泛运用,使得供电局配电系统具备快捷、高效等优势,而且还能充分发挥出管理地图的重要作用,有利于加快语言的沟通,快速生成用户界面。与此同时,还可以促使配电系统的管理结构更加科学、可靠,进而符合整个供电局的发展要求,同样使其具有延伸性。再加上数据库的建立,它能有效将网络图和数据库信息结合在一起,促使它们融为一体,以便为供电局的设计规划与生产提供决策依据,最终实现信息数据的共享。
参考文献:
[1]杨健.浅谈配网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在惠州供电局的实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
[2]崔琳,李华茂,郑连红.关于配网生产管理系统(MIS)存在问题的思考[J].湖北电力,2008.
[3]李旭.GIS技术在配电管理上的应用研究[J].民营科技,2018(10):56.
[4]王佳镔.GIS技术在输配电网中的开发与应用[D].天津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