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厂锅炉应用在热能动力工程中的发展 苗壮

发表时间:2020/12/28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4期   作者:苗壮
[导读] 摘要:随着社会整体经济模式的革新以及民众生活质量和水平的日益提高,电能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资源短缺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中电国际新能源海南有限公司  海南省  571924
        摘要:随着社会整体经济模式的革新以及民众生活质量和水平的日益提高,电能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资源短缺问题已经迫在眉睫。本文将对电厂锅炉应用在热能动力工程中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电厂锅炉;热能动力;发展
        引言
        当前,可再生资源不断减少,火电厂生产面临较大的资源压力。与此同时,伴随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产、生活用电需求量不断增加。面对这一局面,在利用热能动力系统发电的过程中,火电厂要引入先进技术进行系统优化和改造,提高能量转化利用效率,减轻资源利用压力,满足节能生产需求。因此,要加强系统优化与节能改造研究,以科学技术为支撑,推动发电事业的健康发展。
        1、电厂锅炉设备的应用特点
        电厂锅炉的工作过程是由燃烧系统和汽水系统这两部分组成的。锅炉的燃烧系统的工作过程为:把煤炭等资源放入原煤斗中进行平等分配,然后加到给煤斗中做好存储,接着进入磨煤机进行研磨,一部分接受干燥风,一部分煤粉进入燃烧器。干燥风下的煤粉通过空气预热器再进行两次风机吹风。燃烧后的灰渣进入除渣装置,产生的烟则通过屏式过热器、对流过热器、再热器、省煤器、空气预热器、除尘器的过滤,通过烟囱排到空气中。锅炉的汽水系统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给水系统,蒸发系统和加热系统。水汽在进入锅炉之前经过省煤器,吸收了煤炭燃烧时产生的热量,降低了煤烟自身的热度,提高锅炉的利用率。接着水进入由汽包、下降管、水冷壁和联箱及联通管道,吸收锅炉内的热辐射,使下降管送入的水汽变成饱和蒸汽。饱和蒸汽通过屏式过热器,对流过热器形成过热蒸汽至汽轮机高压缸。同时,汽轮机高压缸排泄气体到再热器,变成再热蒸汽进入汽轮机中、低压缸。
        2、电厂锅炉应用在热能动力的发展
        2.1、改进完善燃烧方式
        对于热能与动力工程科技创新,锅炉燃烧过程必须得到重视,这是由于其不仅是热能与动力工程应用的主要方向,锅炉燃烧过程也以热能转化为主要原理。实践证明,在以往传统的锅炉运行模式中融入智能化元素,一方面能促进锅炉运行稳定性与安全性的有效提升;另一方面对锅炉燃烧实际效率的增强也非常有利。另外,因为锅炉燃烧效率与燃料、炉内空气与温度等都有密切的联系,而通过对智能化操作技术的有效运用,能进一步合理化与科学化上述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将各项数值作为根据,转换锅炉燃烧方式,从而实现电热厂综合效益提升的目的。智能化锅炉的另一显著优势,就是在运行之前可进行模拟数值的预设;在对锅炉风机翼型叶片进行合理改造的情况下,锅炉燃烧系数也会随之提高[1]。
        2.2、供热调节
        在燃煤过程中,系统供热时容易出现热力平衡差,存在流量大、温差小的问题。为加强蒸汽过热度控制,人们需要将供热蒸汽热量传送至系统,实现热度转化。为使供热系统达到平衡,减少热量损失,还要对热力管网进行改造,在完成采暖地沟敷设的同时,在部分区域新建地沟进行循环输泵改造。通过安装水泵变频器,加强供热系统计量,人们能够对系统进行变流量控制,结合设备负荷曲线对温度进行设定,促使水温得到有效控制。采暖供热方面,设置恒温阀进行调节,使温度维持稳定。应用热能动力系统供热,运行温度变化也将引起能源损耗,要结合设备实际带负载情况进行控制阀调节,对控制单元输出信号进行控制。通过动力操作,调节介质的压力、流量等,使系统维持可靠运行。结合火电厂建设经验,通常上半年将进行单阀运行,下半年采用顺序阀进行系统运行调整,使系统保持最佳运行状态,提高系统能源利用率。
        2.3、注重湿气损失控制
        以火力发电厂为例的企业在运行过程中,湿气损失是不可避免的,但同时湿气也是能够提高汽轮机运行效率的重要因素,在热能与动力工程应用效果的改善方面,也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一般来讲,汽轮机在运行中若出现蒸汽膨胀现象,在由空气温差导致凝结后会出现湿气损失的情况。在水分的作用与影响下,蒸汽会出现极大程度上的损耗;热能与动力工程在转化过程中,蒸汽温度若呈下降趋势,也有可能导致湿气流失。基于此,企业可及时引进轴流式汽轮机,并将其应用在热能与动力工程中,在使用高压蒸汽机转移低压蒸汽的情况下,使湿气损失量得到有效控制,进一步增强热能与动力工程的效果[2]。
        2.4、优化电厂锅炉内部结构
        为了推动电厂锅炉的整体改革,提高在热能动力原理中的使用效率,应该进行设备的内部优化。电力设备专业性较强,为了确保其能够长期稳定的运转,必须进行内部结构优化,定期进行养护与维修排查问题,提高各个零部件的使用寿命。值得注意的是,内部优化需要考虑锅炉所使用的煤炭原料和机械的各种参数,因为周围环境的影响,其参数可能会有一定的浮动。在电厂锅炉内部优化的过程中,不仅要求机械的使用功能满足具体的生产要求,还要使锅炉内所有零件的整体结构性能得到进一步优化。就目前情况来看,如果希望电厂锅炉能够一直保持高速运营,其内部零件应该充分发挥各自功能,完善内部运营结构。此外,技术人员还应该根据电厂锅炉的实际运营情况对热能动力原理技术进行调整,确保技术在实际操作中发挥最大作用。进行妥善的内部优化有利于电厂设备的合理利用,提高生产效率,拉动经济的整体增长[3]。
        2.5、做好对火电厂锅炉的检测
        锅炉设备是火电厂热能动力装置的核心设备,整个锅炉设备在火电厂热能动力装置运行的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确保火电厂热能动力装置的稳定运行需要加强对锅炉检测的重视。从整个装置设备的运行发展实际情况来看,水中的物质沉淀往往是导致锅炉设备无法稳定运行的关键,这些沉淀物的存在会加剧锅炉堵塞的几率。针对这个问题在锅炉运行管理的过程中需要相关人员采取有效的措施把控水蒸气的热能,避免出现热能无法顺利传递出去而对锅炉后续发电不利影响的现象。在锅炉平时使用的过程中还需要对相关人员对锅炉进行检测,特别是要检查锅炉管道的运行是否顺畅、锅炉的手孔和排泄是否正常,如果在手孔和入孔密封严谨的情况下锅炉还出现泄漏问题就需要相关人员及时停止锅炉的运行[4]。
        2.6、科学优化热能动力系统流程
        就热电厂而言,热能动力系统运行时产生的部分能耗与能量损失,可以系统流程优化的方式实现降低。在系统运行中产生的湿气损失是由于湿蒸汽在既定条件下凝结为液态水,且部分凝结的水珠,极易造成蒸汽流动动能降低。就此热能动力系统损失较多的情况而言,需以一定流程进行系统优化,防止由此导致能量损失。在具体生产中,基于中间再热与去湿装置,适度降低湿气损失,或利用轴流式的汽轮机通过压力作用驱动蒸汽流动,从而实现能耗降低,电厂资源利用率提升,能源节约。
        结束语
        电厂锅炉设备采用全自动化的操作模式降低了能源的损耗,在燃烧系统和水汽系统的运作下产生新的能量。电厂锅炉应用在热能动力工程中的发展前景较为广阔,热能动力的发展与创新为其提供了优质的发展道路,增加了实际的收益值。所以,电厂锅炉想要进一步发展,就应转换思想、优化电厂锅炉内部结构、提高热能和机械能转化效率,加大对热能动力的学习探究[5]。
        参考文献:
        [1]李响.新形势下火电厂锅炉设备在热能动力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9,(07):147+149.
        [2]苏占.电厂热能动力锅炉燃料及燃烧[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9,(07):150+152.
        [3]陈要华.电厂热能动力锅炉设计与燃料燃烧分析[J].锅炉制造,2019,(04):30-32.
        [4]王艳星.热能动力工程在电厂锅炉中的运用分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9,39(09):148-149.
        [5]冯帅.基于电厂热能动力锅炉燃料及燃烧分析[J].河北农机,2019,(03):5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