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故障特性分析

发表时间:2020/12/24   来源:《中国电业》2020年25期   作者:李迅
[导读]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主要存在两种故障类型,分别是断线故障和短路故障
        李迅
        国网西藏电力有限公司检修公司    西藏拉萨市850000
        摘要: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主要存在两种故障类型,分别是断线故障和短路故障。在远距离输电过程中,最容易发生的是短路故障。断线故障主要是发生在天气恶劣的情况下,一般在雨雪天气的情况下,导线负载过重,导致断裂,直接造成输电中断。本通过分析高压直流输电的原理,分析故障发生的机理并对保护措施进行了说明。
        关键词: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故障特性
        前言
        我国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电压等级为±800kV及以上。近年来,随着输电能力的不断提高,输电过程的稳定性和输电设备的安全要求不断提高,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用电需求逐年增加。为了使我国电力资源得到更好、合理的开发和高效利用,我国电力专家开始关注和研究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同时,直流输电可以实现远距离输电的目的。此外,由于我国自然资源和能源分布不均,供电侧与用电侧的距离相对较长。与现有相对经济高效的输电方式相比,直流输电技术无疑是首选。它可以降低输电过程中的线损,合理利用地理优势不明显地区的丰富资源,促进能源革命,转变为绿色经济,提高一次能源利用率,有效保护环境。目前,世界上输电技术和电力设备领先的国家已将直流输电作为首选,有效解决输电距离长的问题。直流输电的工作原理是先对交流电源进行整流,再经变换器逆变,最后注入交流电网。与交流输电技术相比,直流输电具有节省设备面积、降低输电损耗、灵活改变输电方式等优点。因此,在当今世界电力系统大规模采用直流输电的今天,开展高压直流输电关键技术研究,分析未来发展趋势,总结高压输电设备运行维护经验,从而确保我国高压直流输电技术不断创新和完善,切实保障国民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
        1高压直流输电基本原理
        简单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整个直流输电网络主要由整流侧和逆变侧还有直流线路组成,输电系统主要包括换流站和输电线路。输电系统中的接线方式主要有单极、双极和同极三种形式。单极接线系统,这种接线原理就是利用一根极性为负的导线为输电导线,将大地考虑为另一根导线,此方法能够大大节约建设成本,设计简单,并且为了提高电压等级和容量,通常都采用两个换流桥,缺点就是容易使地下管道电腐蚀,破坏管道的保护性。双极系统则是采用两根正负导线来进行输电,解决了利用大地为导线使管道腐蚀的问题,但是加大了投资费用。双极接线系统中的双桥换流器一般采用的两种形式。保障换流器正常工作的重要元件是阀元件,基本都是利用晶闸管优良的特性来作为阀元件,为了保证换流器具有良好的电压电流耐受性,通常采用多个换流桥并联构成,这样可以确保换流器在大电压大电流的情况下稳定工作。在整个直流输电系统中,换流桥的主要作用是整流和逆变,并且在运行过程中为了减少高次谐波的产生,需要加装合适的滤波器,减少对电能质量的影响。同时,为了降低直流侧电压电流的波动,在工程上,通常在线路中安装电感值很大的电抗器。
        2我国的能源分布情况
        随着我国中东部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需求量大,但一次能源储备量低,利用率不高。西南地区水资源充足,有利于水利发电工程的实施。同时,西北地区煤炭资源丰富,有利于火电项目的实施。这种能源分布不集中,导致用电侧与发电侧分布不平衡。西北地区有2/3的煤矿资源,西南地区有2/3的水资源。然而,中国2/3的电力需求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和中南部经济发达地区。因此,电力需求量大的地区与能源产地的距离相对较远,一般可达1000~2500km。目前,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可以实现远距离输电,具有经济运行成本、灵活性和稳定性,能够有效满足部分经济发达地区的巨大用电需求,保证区域经济平稳高质量发展,符合我国电网长远发展规划。


        3直流输电线路的故障分析与保护
        3.1直流输电线路故障特点
        在直流输电线路的网路架构上,在多个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结构上,分布简单,层次分明;造价上,由于线路不复杂,导线需求相比交流少,可节约大量资金。输送性能上也比较强。直流输电线路双极输电结构,可见,该输电线路的结构对称,在进行相关潮流分析时,由于线路分布参数一致,可大大进行简化。在2014年,我国建成的哈密南到郑州的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全长约为2192km。大多数比较长的输电线路,经过的地理位置条件不一,在不同的地区,气候因素影响重大,线路极易发生故障。根据国家电网公布的故障数据,在直流输电系统总故障中,线路故障占比50%以上。其中,线路故障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发生故障后,线路中的故障电流会导致电弧的产生,容易引起火灾,在自然情况没有人为干预的情况下,难以熄灭。在交流系统中发生这种故障时,通常采用交流断路器切除即可,但在直流系统中,该方法无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基本是都是采用控制换流站触发延迟角的方法。
        (2)在直流系统中采取的控制措施,对该系统的线路保护和后备保护的影响需要进行考虑。直流输电系统的控制对系统的各个特征量具有强相关性,所以,控制措施不能像交流系统一样,忽略对保护的影响。
        (3)直流输电线路的故障发生的位置不同对线路的保护也有较大影响。
        (4)采用运行方式不同的直流输电系统,当发生故障时,各种电气量的变化情况也不一样,加大了线路保护的困难。
        3.2直流输电线路保护方法
        经过对直流输电线路保护长期探索,常用的两种保护方式为行波保护和微分欠压保护。其中行波保护在直流输电系统中至关重要,能够在线路发生故障时,及时响应,进行故障的切除,保证系统损害最小;微分欠压保护,则是为了当行波保护没有产生效果时,提供给系统的另一种保护方式,主要是为了加强系统的安全性。故障发生时,系统中电气特征量的变化非常迅速,行波保护的原理就是根据系统中电压的变化和电流的变化为依据,通过机器识别出故障行波各个电气量变化情况,对不同的故障类型进行分类,再根据故障进行针对处理,完成对线路的最佳保护。在实际工程应用中,行波保护在进行故障处理时,常常没有延时设置,当行波保护启动后,将会使得线路处于恢复过程中,知道正常运行。微欠压保护相比于行波保护,在启动时比较缓慢,所以常常作为次保护方式,这种保护方式基本上都只安装在整流侧,当事故发生时,故障信号进行传递,微欠压保护进行启动。具体的保护判据如下:
        可知,该保护方式具有微分和欠电压两种形式,但是实际运用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延时,进行故障的识别来对进行更好的保护。
        结束语
        通过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故障的分析,得出了直流输电线路中的四种故障的表现形式,当系统故障发生后,针对不同电气量的变化,采用行波保护的方式对线路进行保护,可以较好的进行故障切除,使线路恢复到正常的工作状态。
参考文献:
[1]于洋,赵彦龙,崔川,等.频率相关参数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故障特征分析[J].电气工程学报,2019,14(4):79-84.
[2]庄祎,李小鹏,滕予非,等.一种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接地极线路保护新方法[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9,39(09):74-79.
[3]张艺迪.高压直流输电母线差动保护PSCAD仿真[J].中国科技信息,2019(15):91-93.
[4]李岩,洪潮,黎小林,等.直流输电工程系统调试技术总结[J].南方电网技术,2010,4(04):8-13.
[5]张福,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成功启动双极全压送电[J].变压器,2019,56(0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