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课堂有效开展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0/12/1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9月第25期   作者:吴初灿
[导读] 高中政治课堂是高中生思想道德培养与建设的重要阵地,但是当前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工作当中存在着一些无法忽略的问题。
        吴初灿
        福建省大田县第一中学 366100
        摘要:高中政治课堂是高中生思想道德培养与建设的重要阵地,但是当前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工作当中存在着一些无法忽略的问题,为了让我们现今高中更好地为学生提高政治教学的效率和质量,需要教师在进行授课时竭尽所能避免片面教学,拒绝形式主义,同时也不能忽略从生活化、常态化的角度切入政治知识,在教学策略方面做出政治学科的调整,使得政治教学的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的效果。
关键词:政治教学、生活化、课堂、实际、案例
前言:
        为了更好地提高政治课堂的教学质量,把握好政治教学切实有度的原则,当下的政治科目教学应尽量从生活入手,从生活中的实际案例中获得经验,从而使生活中的日常案例对政治课本中的文本化内容形成一个“真实案例的反映”。从生活入手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政治课本中的文本知识,理解政治学科的特点和内容,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引起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从教师讲解案例入手,开展生活化政治教学
        人文底蕴和学会学习是当今中学生核心素养,受当前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教师和学生对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教师对于综合探究课,只是单纯地进行理论讲授,课堂的教学设计模式单一,缺乏生活气息,使学生对于综合探究课的课堂参与度比较低。
        例如:以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二第一课第一框《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这一节课为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要通过教学,启发学生获得有关于我国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其中包括我国的政体,民族政策,宗教政策,国家性质等主要内容,由于本节课内容涉及到国家政体等大内容,总体来说框架较大,学生在自主整合知识的过程中,一定会出现理解偏差等理解上的问题,为了引导学生跳出传统政治教学的束缚,就需要教师结合生活化的案例来对知识进行疏导和教学,通过对案例的详细讲解让学生感觉到“政治课的内容就在我身边”,从而加深对文本知识的理解。学校选举人大代表的时候,教师以及年满18周岁的高中生公民也具有选举权,这就是人民民主真实性在生活中最强有力的体现。
        通过生活化案例,为学生搭建学习之路的天梯,诱导学生通过一步步解决问题,帮助学生逐渐离开学习的拐杖,获得独立学习的能力,符合学生为学习主体的课程理念,提高学生对人民民主专政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制度自信,坚定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信念。
二、从学生分享生活化案例入手,开展生活化政治教学
        不可忽略的是,学生在高中阶段很明显已经具有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可以简单对社会上发生的事件进行分析和提要,在开展生活化政治教学的时候,教师也可以主动引导学生进行生活化案例的分享,让学生提供大量生活化的例子,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具体讨论来明确每一个案例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具体体现了哪一节课、哪一个小点的知识。


        例如:以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二第八课第二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这一节课为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要通过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理解当下国际环境下影响国际关系的各种因素,其中在授课过程中需要重点突出国家利益这一决定性因素,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照本宣科直接念读教材文本内容,但是这样的教学方式并不利于学生自主吸纳知识,理解知识,认同知识,为了提高学生对本节知识的理解,应当鼓励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主动分享能够体现本节课知识的生活化案例。
        比如,为了让学生明确主权国家具有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理解这四种权利本身的含义,同时明确这四种权利对一个主权国家的重要性,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分享自己对这四个权利的理解,同时让学生举出生活化的案例,以独立权为例,当一个国家具有独立全时,该国家才拥有独立处理本国内政,外交事务的权利,不受他国的控制和干涉。在引导学生理解这一模块知识时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历史上发生的战争和屈辱历史,强调当一个国家没有主权的时候就会陷入被动。但是现如今的中国,作为一个强大的主权国家拥有独立权,就完全可以独立处理本国内政,不受他国的控制和干涉。
三、从作业反馈入手,开展生活化政治教学
        生活化的政治教学应当作为高中政治教学的常态教学方法,让学生自主体验发现,让学生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去探索高中政治学科的趣味性,把高中政治课堂变成教学过程中比较有趣,与时俱进的一种独特课堂。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政治的过程当中应当关注时事,把握当下舆论热点,及时抓住,并且经过灵活处理以后,为学生生成有价值的问题,要求学生针对不同的问题进行回答,可以把这种问答形式用作业的方式进行反馈。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时,为了利于学生正确"三观"的树立,帮助其培养良好的生活、学习逻辑,该册内容对于高中生的成长也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可以结合当下发生的案例,比如《认识的无限性反复性上升性》这一节内容的具体细节性知识较多,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明确认识是一个曲折性发展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认识具有无限性、反复性和上升性,结合当下发生的“挫折性案例”。
        比如某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遇到了一定的挫折和问题,一度陷入困境,但是在经过多方探讨之后,某教师又通过反复的学习和讨论解决了这一教学问题,从而在认识上得到了提高,可以依据这一事情,让学生围绕该话题谈一谈,该教师的行为是如何体现了认识的三种性质的,通过作业和练习反馈的方式使学生加强对知识内容的理解。以学生即兴生成的问题为生长点,帮助学生完善教材,让他们体验思考的快乐。在这种充满探究意趣的平等对话中,课堂不断生成新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走向课外,回归生活,有效拓展了课堂教学。
总结:
        在进行生活化教学时可以分为三个主体,一个是教师分享案例,一个是让学生自主探讨,另外一个是让作业反馈来担任主体,通过等多种方式根据我们日常实际生活中的案例、经历,或对于历史的认知开展教学,把抽象的政治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可以有效提高课堂质量和效率,是一种值得提倡的高中政治教学的方法,值得高中政治学科的教师进行学习和借鉴。
参考文献:
[1] 史璐.关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理性思考[J].考试周刊,2018,(12):150.
[2] 杨端端.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分析[J].中国新通信,2018,20(5):19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