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雪娜
温州市艺术学校 325000
摘要:新课改以及素质教育对教师的要求较高,直接考验着教师的基本功。教师开始以新课标作为自身的教学实践要求,主动分析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以及变动。其中生物教学质量的提升是新课改中的核心问题,对原有的教育教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较大的挑战。教师一方面需要全面推进生物学的课程改革,另一方面需要注重内容的与时俱进,关注学科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新课改;策略分析
一、引言
高中生物教学新大纲在实施的过程中受到了许多教师的好评。但是,在进一步加快改革步伐时,目前的高中生物教学出现了许多的突出问题。有的教师已经接受了新的教育理念,并且不断的促进实践改革。但在实践中所取得的经验和成效不够理想,教师面临着许多的困惑和疑点,这一点严重影响了新课程的进一步推广。对于高中生物教师来说,在学习优秀教师的教育经验时,还需要了解自身的教学经验。实现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之间的迁移,通过简单的总结和分析来提出不同的见解。
二、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现状
(一)新课程变动较快
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材的版本越来越多。内容也越加丰富,版面设计非常活泼及生动。因此能够更好的体现教育与社会实践之间的联系。但是,很少有授课教师拥有教材的选择权,有的教师往往会在多个版本之中进行简单的分析。通过这种形式来帮助自身全面了解课标的精神,进而更好地体现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研究是重点,有一部分教材的变动过快。但是,练习形式并没有实现及时的改进,缺乏针对性和探究性较强的内容。因此,在改变教学方法时,教师无法获得有意义的教材支撑。尽管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的生动,但是教师所面临的教学压力却持续上升。
(二)新课改的落实不够全面
新课程改革在实验阶段所遇到的问题非常的多,在实施教学中,新课改理念难以得到全面的落实。与旧课程相比,与知识本位相关的问题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不管是现有的教学格局还是基本组织形式,都存在明显的问题及障碍。其中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所发挥的作用较小,往往流于形式,形成虚设。教师的负担持续增加,应试教育的主导地位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变。
三、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应用策略
(一)坚持与时俱进
坚持与时俱进能够有效的应对新教材过度变动所带来的挑战。教师需要关注对教学实情的分析,了解新课改中的探究教学要求。充分体现课堂的灵活性、开放性,留出一定的空间来调整教学思路。将重点和核心放在教学能力的提升和教学方法的改进上,尽量避免教材变动所带来的局限。主动适应教材的生成性以及开放性,严格按照教材以及配套的教学参考设计要求为教学改革打下扎实基础。其中科研负担的减轻最为关键,学生对课程的选择权和主动权往往会受到高考方案的影响。比如在讲解浙科版高一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时,教师一方面需要主动坚持新课改实施的主干道,另一方面需要实现根本性的教学转变。
面向全体学生,让所有学生都能够意识到新课改的重要要求以及理念,确保学生能够实现进一步的学习和深造。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教师需要了解不同的教育原则及要求,关注减轻过重课业负担的教学策略。其中素质教育并不代表着课业负担的持续增加,社会各界也非常关注学生的减负。学生减负和教师的减负都非常关键,但是目前还没有制定切实可行的对策。学科之间出现了极不均衡的问题,教师也需要深刻意识到课时的严重不足,课程容量与课时之间的合理配比最为关键。教师需在与时俱进理念的指导下适当补充教学内容,尽量避免教学一刀切。关注旧课程与新课程之间的联系,站在客观的角度分析两者的优点及不足。
(二)全面落实新课改理念
新课改的全面落实不仅是一个教育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直接影响着和谐生活的建设以及人类文明进程。目前的学科建设存在诸多的困境,学科发展不够均衡,新课改的工作受到了诸多的负面影响。对此,教师和学校需要了解新课改理念中的教学行为要求,分析不同观念的合理性。在深入剖析的基础上,找出目前教育改革所存在的困境及不足。其中新课改在实践中存在许多的片面性。教师一心一意的改进目前的教学环境,忽略了对教学评价工作的创新。因此,教师所面临的压力仍然非常巨大。这一部分压力既来自于新课改本身,更来自于应试教育理念的负面影响。教师需要始终坚持新课改理念的核心地位,了解推进新课改的重要要求,关注升学率提升与学生全面发展之间的相关性和不同之处。结合目前的基本国情,采取与之对应的新课改解决对策,确保实践教学活动的顺利落实。
(三)主动面向未来
新课改十分强调与时俱进理念的落实以及遵循,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综合和素质全面发展的相关要求以及影响要素。旧有的课程体制无法解决目前的新问题,只有探索出全新的教育发展出路,才能够更好地振兴教育,主动地适应国际发展潮流。教师是生物教学中的实践者,同时也是提升学生素质的指路人。比如在讲解浙教高中生物细胞呼吸时,教师需要坚定不移的坚持新课改的大方向,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提升学生创造性和主动性。实现新课程改革与学生专业素养培养的齐头并进,在进一步细化课程标准的前提上更好的体现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优势。其中,以往教材大纲的分析及研究是基础。这一工作板块能够帮助教师对新课改和旧有的课程体系有一个全面的理解,意识到已有教材的问题。大部分的问题是显而易见,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教育教学要求,实现学生的学习素养进一步的提升。增强整个课程的弹性,关注活动方法的丰富化及多元化。根据目前的教育教学实行,对取材和形式进行灵活的调整。
很多学生能够在细化的课程标准指导下,主动参与各种我们实践活动,自身的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得到了锻炼。教师需要意识到自身的社会责任,克服以往教学模式所存在的不足。尽量避免片面的认知以及理解,专注生物学科之中不同知识点之间的逻辑联系。明确具体的课程标准要求,在提升学生知识水平的前提上,适当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及负担。
四、结语
新课程改革是一个全新的工作,为了有效发展我国的基础教育。教师需要深入了解这一教学改革工作的现实内容及要求,在不断实践之中摸索和总结进而实现进一步的发展,确保新课改工作的稳定落实。其中师生之间的互动以及教师对新课改理念的全面剖析最为关键,教师需要注重不同细节要素与教学改革工作之间的融合,确保一一突破。
参考文献
[1]冯飞.浅析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生物学趣味教学[J].中学生物教学,2020(10).
[2]汪芳红.新课改下如何提高高中生物教学质量[J].当代家庭教育,2020,000(004):P.13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