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如何提高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探究

发表时间:2020/12/1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9月第25期   作者:严丽丽
[导读]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对人们的生活有着重要作用,人们对信息技术也越来越重视,小学阶段教育就将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的课程内容之一。
        严丽丽
        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城关第三小学  福建 大田366100
        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对人们的生活有着重要作用,人们对信息技术也越来越重视,小学阶段教育就将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的课程内容之一。但由于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不作为重点考试内容,所以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学习不够重视,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知还普遍停留在“玩玩电脑”这样的层面,从而导致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难度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本学科的课堂兴趣,感受信息技术学习的乐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信息技术,从而提高小学信心技术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多种;教学手段
        在新时代背景下,教育由原来的应试教育逐步转向素质教育,新课标明确指出小学生信息技术的教学要求:要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意识为前提,使学生能够主动进行知识的学习,提升学生获取信息、利用信息等学科核心素养能力,让学生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乃至生活中运用信息技术知识。因此,教师首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不能依然持有传统教学思想,因为不需要考试所以不加重视,学生可学可不学,而是要紧跟课改的脚步,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信息技术的教学质量。
        一、融入游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学科内容有许多抽象的理论知识,一味的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会让学生感觉信息技术学习十分枯燥、乏味,导致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学习兴趣度不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小学生都比较喜欢玩,所以可以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融入游戏,使得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学习产生兴趣,如在进行“汉字的魅力”教学时,这一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到汉字的演变过程,感受汉字中存在的信息,课前教师提前准备好课件,不同动物的图片,以及所对应的的汉字演变过程的动画,将动物图片放入课前,课堂上设置游戏: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玩找一找的游戏,大家都认识知道十二生肖中的动物都有哪些吗?随后让学生从事先准备好的图片当中,找出十二生肖的图片,然后引导学生“那你们知道这些动物的汉字都是怎么写的吗?它们又是怎么演变而来的呢?”再为学生播放十二生肖每个汉字的演变过程。

在开始新课之前,通过玩游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能够将注意力全部放到课堂当中,从而促进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渴望,打造了求知欲很强的课堂氛围,进而使得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能够保质的进行开展。
        二、明确学习任务,驱动型教学
        首先让学生明确本次学习的任务,在明确学习任务的情况下,学生才能进行重点知识的学习,通过任务驱动学生学习,使得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得到提高,如在教学“学文字编辑,编排的的作文”时,教师可以设置操作性任务:1.用电脑输入我的作文,2.对范文中出现的错别字进行修改,3.给文字插入相关图片,这些任务都是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来设置的,让学生在任务中进行知识的探索,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进行实践操作。通过设置任务,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再对任务进行探索解决,这样比教师对操作过程进行讲解,更能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能够感受信息技术学习的有趣性,通过实现了某项功能,还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今后能够更加主动的参与到实践的课堂当中来。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设置创造性任务,如在学习了《逛海西,排游记》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制作一份电子邀请函卡片,这个任务具有综合性,能够全面考察学生对之前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对之前所学的知识进行迁移和转化,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审美创作出自己认为精美的邀请函卡片,这样不仅巩固了旧知识,还提升了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转化能力,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都得到了培养,从而实现了课堂教学的目标。
        三、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古人云:授人予鱼不如授之于渔,最好的教学不是只传授学生知识,而是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方法,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和工作中学到知识,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让学生对学习产生主动性和探索意识,所以要让学生在课堂中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旁进行有效的引导,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对信息技术知识进行探究学习,这样才能使得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知识解决实际当中的问题,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例如在教学《拼图形,比创意》时,教师可以出示拼接的汽车图形,让学生进行拼接组合,但是教师不要主动的为同学分析图形的组成结构,而是要引导学生对图形进行观察,探究图形是由哪些图形所组成的,然后再让学生进行拼图的实际操作,最终学生展示自行拼接的图形,通过对图形的探究,能够加深学生对图形的认知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一步一步完成图形拼接,会使得其收获成就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喜欢上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从而让信息技术教学能够顺利开展,实现高效教学课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陈燕.运用多元化教学 实现创新式学习—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方法初探[J].海峡科学,2011(7):88-89.
[2]阮颖英. 提升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质量有效方法的探索[J].科教导刊,2019(18):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