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1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9月第25期   作者:程福娟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小学科学教学也发生了较大的转变。
        程福娟
        青岛西海岸新区王台小学  山东省青岛市  266425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小学科学教学也发生了较大的转变。新课程改革要求小学科学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教授给学生相关的科学知识和科学内容,同时还需要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智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精神、探究精神,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接下来笔者将围绕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展开探讨,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广大的读者带来一定的参考价值和阅读意义。
关键词:小学科学;创造性思维;培养
前言:
        科学是小学教学当中的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在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之下,要求小学科学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将学生真正的培养成为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所以小学科学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之一,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出学生对于科学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展开有效地科学教学活动。
一、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质疑
        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基础,而怀疑则是一切的开端。只有让学生产生怀疑,学生才会涌现出强大的探究欲望和好奇心,并产生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和学习的热情,积极地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所以小学科学教育工作者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的质疑,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踊跃的提问,并大胆的说出自己的不同想法和不同的观点,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例如,在进行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空气占据空间吗》这一内容的学习时,教师就可以积极地鼓励学生根据所学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或者是为学生设计疑问,引导学生针对问题积极地展开思考,并完成解答。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事先准备好实验器材,烧杯、漏斗、锥形瓶、带孔橡胶塞、塑料瓶、气球等,调动学生的多项感官,让学生更加深入地进行探究,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都十分的高涨。利用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使学生积极的展开思考,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二、开展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是随着新课程改革应运而生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情境教学具体指的是教师根据所教授的内容、教学的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需求、兴趣爱好等等,为学生创设一个有趣的教学场景,让学生在教学场景中犹如身临其境,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的效率。

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身心发展尚未成熟,他们的思考能力相对来说还比较弱,所以逻辑能力、抽象能力也属于初级发展的阶段。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的根据学生的这一年龄特点展开科学教学。利用情境教学,可以为学生构建有趣的教学场景,让学生在这一教学场景中去感受不同的科学现象。
        例如,在进行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植物的身体》这一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构建一个有趣的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还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校园当中去观察校园中的植物。在教学完成之后,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写成科学日记,以此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发展,促进学生整体学习能力的提升。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科学教育工作者在开展科学教学时,应当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有效地激发出学生对于科学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学生对科学这门课程具有了浓烈的学习兴趣之后,才会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积极地思考和探究,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出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欲望,最终有效地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
        例如,在进行青岛版三年级下册《多变的纸》这一内容的教学时,让学生进行折纸、剪纸等玩纸游戏,学生在玩纸的过程中慢慢发现:纸的形状和大小发生了改变,但构成纸的物质没有改变。这样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理解了其中的科学道理,能够充分地激发出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好奇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和探究,有效地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同时,还能够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科学学习效果的提高。
        再如,在进行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怎样加快溶解》这一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溶解现象,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出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能够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智力,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最终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
总结:
        在小学科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充分地认识到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重要价值和重要意义,积极地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展开科学教学,有效激发出学生对于科学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师所组织的教学活动中,积极地进行科学问题和科学现象的探索,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智力,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以上是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所提出的几点教学策略,希望能够为广大的小学科学教育工作者带来一点微薄的帮助。同时也希望本文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让更多的小学科学教师投入到对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研究当中,有效地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林霞.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科学有效思维的培养策略研究[J].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8,(3):87-88.
[2] 贺沛怡.小学科学创造思维的特点与培养[J].基础教育研究,2019,(10):35-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