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程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发表时间:2020/12/1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9月第25期   作者:崔显元
[导读] 在现实课堂教学中,大部分学生能够充分接纳并保持对编程学习的热情,特别是学期初刚开始上课的时候,学生都很激动,充满了学习的欲望和操作的期待。
        崔显元
        郑州市惠济区实验小学  450000
        在现实课堂教学中,大部分学生能够充分接纳并保持对编程学习的热情,特别是学期初刚开始上课的时候,学生都很激动,充满了学习的欲望和操作的期待。慢慢地,学生创编大多数以模仿为主,以教材和老师提供的理论知识和资料为主,自己的创意并不能被激发,或者在编程过程中缺乏自己独特的素材,久而久之,有的学生开始觉得枯燥,他们本身知道编程有趣,但是很想创编出却创编不出自己的游戏或故事时,两者日益增长的矛盾加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衰减,学习有效性大大降低。
        针对这一个问题,我们主要进行了以下研究:
        1.巧妙设计课堂导入环节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在课程导入环节能够使学生快速进入课程环境,帮助学生建立编程的基本意识,会大大提高整节课的教学效率。课题研究总结出“编程课堂导入游戏”,在课堂教学开始时引入学生生活中熟悉的游戏或项目作为导入游戏,吸引学生注意力,适时进行课堂提问,让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潜能和主动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编程课堂的巧妙导入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课程相关问题,快速明晰课堂程序设计对象间的相互关系,迅速掌握课程程序设计中界面应有的控制方法。这样就很好地整合了编程知识与学生兴趣之间的联系,提升了课堂的交互性,提高了学生编程学习的有效性。
        2.帮助学生规划程序设计思路
        当学生在获悉了本节课教学的基本概念以后,教师可以提出相关问题,帮助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产生自己独特的思考,规划出程序的设计思路。
        通过“问题驱动”的方法或者“分步教学”的方法,帮助学生清楚地了解到所要设计的游戏程序的基本思路和实现流程,将本来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化,让学生克服了程序编写的畏难心理,最终让学生形成自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避免了学生在编程学习中因遇到无法实现的设计困难而对编程学习产生退缩的状况,提高了学生编程学习的有效性。
3.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创编
        很显然,在编程的教学中,为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就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需要教师大胆“放手”。特别是在学生易于接受的模块学习教学内容中,向学生展示编程过程不利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应该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根据自己想法去尝试、探索和发现,直至完成设计。但是,在“放手”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把握好一个度,如果学生在创编过程中确实遇到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予适当的指导,或者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在主动发现问题并尝试寻求解决的办法的过程中保持愉快的学习状态,从而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增强他们对编程学习的成就感。
        同时,因为学生独立完成程序的编写,需要一次次的尝试和不断的优化,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究和创新的时间和空间,如果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未完成创作的,机房随时为学生开放。
        4.形成编程学习团队
        (1)在课堂中形成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式学习
        小组合作式学习是当下各学科教学都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同样,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特别是编程的学习中,更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在程序设计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可以触发学生之间碰撞出创新的思维火花;在完成程序设计后,通过小组互动,可以对比学生之间的设计方案,相互点评,分析优势和不足,共同探讨、共同突破。另外,小组合作不仅包括组内合作和组间合作,也可以鼓励学生将作品分享到互联网,更多的人来体验作品和评价作品,让学生获取到了有更多的人认可自己作品的快乐,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编程学习的有效性。
        (2)在课堂教学外组建编程社团
        形成编程的学习团队,从而更好地调动整体学生学习编程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编程的有效性,并针对每个学生的情况,以及每个案例作品的特点,运用最有效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编程学习的有效性。
        ①将思维可视化
        在编程教学中,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习如何编写代码,而主要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经教研组教师研究,发现将抽象的计算思维可视化,通过将思维可视化,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呈现程序编写背后的内在关系和思考过程。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舞台中不同角色的关系和变化过程,并让学生将所思所想记录下来,理顺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画出作品的流程图。学生参考流程图,编写脚本,找到相应的模块指令,针对不同的角色开始程序的编写。但这里要注意的是,教师要从问题着手,有序、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才能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流程,列出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要求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并用“图示”表示出对象的动画过程。通过这样的将思维可视化的方法,学生在编写程序时思维就清晰多了,提高了学生编程学习的有效性。
        例如,学生可以画出下图所示的流程图。
       
        ②鼓励调试,培养纠错能力
        社团中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编程水平,很多学生都能够自己独立创编程序,但任何程序都会有很多bug,都不会一次性就能成功,这就需要对设计的程序进行调试,反复调试。如果程序执行错误,学生就要从执行语句中发现问题并修改错误,这个过程就是纠错。程序调试是编程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纠错是小学编程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们在编程过程中占很重要的地位。教师要做好引导,鼓励学生进行程序调试,纠错时从计算机的角度出发,用计算机的思维去看待问题,让学生在调试中不断纠错。通过一系列的调试、纠错和优化等实践过程,学生不断地在知识与技能、编程能力等方面得到锻炼和成长,提高学生编程学习的有效性。
        “编程教育”作为一个较新领域,已研究成果还需要不断完善,同时,也还存在很多问题有待研究。希望我们进一步努力,争取在理论和实践上再有新的发展。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