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威明
东明县焦元乡政府
【摘要】:平衡施肥与习惯施肥相比,平衡施肥能使小麦株高、穗长、穗粒数、产量等经济性状有明显提高。
【关键词】:小麦、平衡施肥、习惯施肥
1.试验来源和目的
为了进一步摸清我县土壤供肥性能,小麦生长需肥规律,合理使用化肥,提高化肥利用率,构建我县小麦施肥模型,为施肥分区和配方设计提供技术依据,实现我县小麦生产高产、稳产、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特选取我县具有代表性的壤土土壤进行小麦田间肥效对比试验。
2、试验地点及时间
试验地点为东明县陆圈镇油寨行政村3队1组农户油红发田地。
时间为2019年10月---2020年6月.。
3、试验材料和方法
3.1试验地点基本情况:试验地点土壤属黄河冲积平原潮土土类;半干旱、半湿润大陆型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3.6℃,年平均日照时数2400小时,年平均降水量665㎜,年均蒸发量为1933.1㎜;土质为壤土,为我县主要土壤类型,基本能代表当前我县小麦种植和生产水平。为保证试验精度,减少人为因素、土壤肥力和气候因素的影响,每个田间试验点设3个处理:处理1: 平衡施肥一;处理2:平衡施肥二;处理3:习惯施肥。区组内土壤、地形等条件应相对一致,如下表
.png)
3.2 供试肥料和作物品种
根据试验实施要求,在平衡施肥区和习惯施肥区供试肥料为:尿素(含N46%)、 过磷酸钙(含P2O516%)、氯化钾(含K2O60%)
试验区供试小麦品种为: 豫农982,亩播量10㎏,各处理区播种量相同。
4、试验结果和统计分析
4.1平衡施肥与习惯施肥对产量的影响见表2
由表2看出:平衡施肥一与习惯施肥相比,小麦产量平衡施肥区亩产量增加41kg,增产率达到8.4%;平衡施肥二与习惯施肥相比,小麦产量平衡施肥区亩产量增加70.6kg,增产率达到14.5%,平衡施肥比习惯施肥增产显著。
4.2平衡施肥一与习惯施肥对经济效益的影响见表3
.png)
由上表看出:油寨试验点,平衡施肥一与习惯施肥相比,小麦产量平衡施肥区亩产量增加41kg,增产率达到8.4%,经济效益增加102.5元;平衡施肥二与习惯施肥相比,小麦产量平衡施肥区亩产量增加70.6kg,增产率达到14.5%,经济效益增加176.5元;平衡施肥比习惯施肥增产显著,平衡施肥区产投比明显高于习惯施肥区。
5、结论
平衡施肥对小麦的株高、穗长、穗粒数等生物学性状影响很大,平衡施肥可使小麦穗长、穗粒数明显增加,千粒重提高,明显改善小麦的经济性状,增加产量,提高经济收益,增加农民收入,以达到节本增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国土壤学会. 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M]. 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2000.
[2]陆景陵.植物营养学(上册)[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
[3] 吴亚男,齐华,盛耀辉,等.密度、氮肥对春玉米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J].玉米科学,2011,19(5):124-127.
[4] 姜佰文,逄妍,于亚利, 等.氮钾配比对寒地玉米干物质积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玉米科学,2014,22(1):137-142.
[5] 张欣,王占森,董君霞,等.玉米杂交种先玉335有关性状的理论探讨[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6):95-98
[6]魏湜,曹广才,高洁,等.玉米生态基础[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14-16.
作者简介:刘威明,1981年出生,男,汉族,大学,东明县人,东明县焦元乡政府工作, 从事村镇建设农业服务及其相关工作。职称:助理工程师
邮箱:2081440100@qq.com,手机,15964406296
5、结论
平衡施肥对小麦的株高、穗长、穗粒数等生物学性状影响很大,平衡施肥可使小麦穗长、穗粒数明显增加,千粒重提高,明显改善小麦的经济性状,增加产量,提高经济收益,增加农民收入,以达到节本增效的目的。
张迎春:1964年出生,男,汉族,大学,东明县人,东明县农业局土肥站工作: 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职称:农艺师
邮箱:2081440100@qq.com,手机,13805301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