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水利工程建设中水土保持的重要性

发表时间:2020/12/9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25期   作者:杨楠 常志武 杨国顺
[导读]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国家拥有了更强的经济实力。

        杨 楠 常志武 杨国顺
        佳木斯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 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
        摘 要: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国家拥有了更强的经济实力。当前,人民的生活水平质量已经大幅度提升,同时国家加强了对基础设施的财政投入,使人民拥有更好的公共基础设施,也是将综合实力提升的重要举措。而水利工程,是属于公益性质的,是利民工程,属于我国国民经济基础建设。水利工程的建设,不仅仅可以使自然水害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的消除,也是为了使我国的水资源得到有效的开发与利用,使人们拥有了更方便、安全的生活饮水,为工农业的生产和发展提供一定的水资源保障。水利工程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在其具体的建设施工过程中,水土流失已成为其目前主要面临的问题之一。本文通过水土流失对水利工程所造成的影响进行简要分析,简述水土保持的重要性,以供专业人士探讨与交流。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水土流失;水土保持;重要性
        引 言:伴随中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更加重视,不仅推出相应的政策方针予以支持,在财政上也提供资金帮扶。在这个过程当中,水利工程的项目数量也伴随经济发展而持续增多,水利工程的建设为人们带来诸多好处,不仅是水资源有效的利用,同时,水力发电这个产业的出现,使我国电力资源紧张的情况得到有效改善,使能源消费结构优化。但伴随而来的还有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过度开发自然环境,就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在这样的背景下,水土保持理念的提出,是针对水土流失的重要举措。水土保持,即采取人为干预或者自然恢复等手段对水土流失进行有效控制和防治。这不仅仅使水土资源合理利用,还可以将土壤的生产能力最大程度的提升,减少因水利工程建设而带来的负面影响,发挥出水土资源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1 水土流失的危害与影响
        水土流失主要指的是在重力,风力,水力以及冻融等自然作用下,还包括一定的人类活动,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土壤的生产力和水土资源遭受破坏,表现为水的损失与土壤表层被侵蚀。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工业化水平持续增加,在这一过程当中,国家发展以及人类的日常生活对于水和能源的需求量也在持续增长。人们在工农业的生产过程中,不合理的水资源利用,不仅导致资源浪费,还使我国的水资源进一步紧缺,水环境也进一步恶化,水土流失的现象频繁出现,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巨大影响。首先,水土流失对相关流域的土壤结构造成影响,使得相关地区的土壤丧失养分,最后影响水利工程的建设。其次,在遭遇暴雨冲刷的时候,会导致这块区域的土壤流失,以至于当地的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与此同时,还会伴随河道和湖泊中堵塞淤积的现象出现,使水利工程应有的蓄水能力不能有效发挥,使得相应河道的作业工作量和负担大幅度升高。
        除此之外,出现严重的水土流失时,会导致绿色植被的蓄水保土能力大幅度削弱,使其土壤表层裸露在外,在流水和雨水的冲刷下,将土壤冲进河流之中,使得相关流域的河堤发生改变,导致整个水利工程中的河床水位整体上升,将河流的防洪能力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同时,倘若出现过多的水土资源流入到相印的水利工程之中,会导致流水不能正常的流动,非常不利于泄洪,极其容易产生漫坝、垮坝等极端灾害的发生,给上游或下游的人民,其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遭受威胁。
2 水土保持的重要性
2.1 使水利工程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大幅度提升
        在一般情况下,土壤在遭受暴雨冲刷之后,会使土壤冲到水利工程里,这样就会产生堵塞或者是淤积的现象,使其应有的社会和经济作用无法有效发挥,使建设水利工程的目的不能有效实现。而水土保持,可以将雨水对土层的冲刷作用有效减轻,进而使相关的流域减少淤泥堆积的情况,将水利工程的蓄水能力有效提高,也提高了其土层的抗侵蚀能力。与此同时,还可以将其实际的运行能力有效提高,将河道和护坡的相关泥沙的淤积量有效减少,使其护坡和河道可以发挥出应有的效用,将水利工程的使用寿命有效增加,使得社会和经济的效益可以得到有效保障的基础上,进行提高。


2.2 将水利工程对周边环境的破坏有效减少
        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时,其包含的环节繁杂,施工过程具有复杂性,需要占据大量的土地面积,从而导致相关流域的所在地,其周边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将水土保持运用到实际的水利工程建设之中,可以有效的将水土流失的现象减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护相关流域的生态环境。首先,种植绿色植被使土壤的抗侵蚀能力有效提高,不会让土层表面的泥土流入河道,影响水利工程的建设,进而将施工的时间延长,保证了其建设施工可以按时按质的完成。其次,水土保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将所在流域周边环境,防止水土资源因过度流失,使泥沙淤积在河床上,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对水利工程的持续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2.3 将水利工程的抗洪能力有效提高
        水利工程的建设,将雨水实现全面运用,当遭遇夏季暴雨或雨水较多时,水利工程可以发挥蓄水的功能,而遭遇冬季或者早春干旱的时候,可以进行放水,减轻干旱的情况。在我国,夏季雨水较多,且在南方会遭遇梅雨天气,雨水变多的同时,水土流失也会加剧,从而造成河床抬高,让大量的泥沙淤积在河道,对河道流水造成阻碍的同时,对河流堤岸也会持续冲刷,严重时会产生河流决堤的现象。倘若对河流的抗洪能力不能及时的加强,对于上游和下游人民的生命以及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由此可见,做好水土保持的工作对于水利工程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绿化植被将河道两边的土壤有效保护,使其在雨水的冲刷下,不会出现过度流失的情况,从而实现对水土流失的有效控制,将水利工程的蓄洪抗洪能力有效增强。
3 强化水土保持工作的措施
3.1 制定恰当的水土保持计划
        做好相应的水土保持工作,其前提条件是制定相应的计划纲要。在开展相应的工作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以及水利工程的建设发展需要全面考量、综合审视,编制相应的计划纲要时,要将水利工程的长期健康发展考虑其中,使其计划具有可实施性和可执行性。在其制作过程中,要将水资源规划,城乡规划以及土地的综合规划与水土保持工作进行统筹协调,对水土流失的情况全面调查,将水土流失的重点区域制定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3.2 贯彻落实检查制度
        在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计划纲要后,对于后续的考核与监管也相当重要。在开展具体工作时,相关的机构要定时定点做好监督管理的工作。要做到上级对下级监督负责,下级要对上级进行定时定期工作汇报。与此同时,在水土保持开展工作之前,要做好相应的水土质量检测工作,做到专项验收,对于水土保持的施工期限和计划方案要进行探讨和研究,出现有疑问的地方,要做好沟通的工作。倘若发现涉及水利工程的竣工验收手续没有办理,发现一处,就要对其检查处理。除此之外,还要对相关数据与水土质量做到实时的检测与监控。
3.3 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队伍建设
        在对水土保持工作强化的过程中,对其工作队伍的建设也要加大力度,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开展具体的工作时,建设一支高能力专业强的专业团队,才能为整个水利工程的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提供人才支撑。另一方面,对于队伍的相关作风也要加强建设,队员要有强烈的水土保持意识,对于基层的情况、数据要展开详细调查。使其队伍具备高效率的工作效率,作风建设硬派化,节约自律、工作勤勉的特征。与此同时,将其相应的职责范围进行划分,可保障相关工作的顺利推进,使工作团队的队员保持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是一项具有综合性和系统性的项目,是一项长期工程,要想在短时间内完成难度较高。对此,相关从业人员要做好长期战斗的准备,使水土保持工作可以顺利推进,完善相应的核查检验制度,跟随时代的发展而对水土保持工作优化更新。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水利工程中的水土保持工作持续健康发展,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一份贡献。
参考文献:
[1]蒋福碧,张翼.浅谈水利工程施工中水土流失特点及水保办法[J].陕西水利,2016(1).
[2]陶涛.关于水土保持在水利可持续发展中作用的思考[J],科技资讯,2008(8).
[3]刘建华.水利工程开发建设项目中水土保持对策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 (10).
[4]张国有. 浅谈水利工程建设中水土保持的重要性[J]. 农业科技与信息,2020,(18):57+6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