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用电大数据下分析台区线损管理的要点

发表时间:2020/12/9   来源:《中国电业》2020年21期   作者:汪志宏
[导读] 随着智能电网建设工作的不断深入、智能电能表的全覆盖以及用电信息采集系统
        汪志宏
        国网福建南靖县供电有限公司 福建省 363600
        摘要:随着智能电网建设工作的不断深入、智能电能表的全覆盖以及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营销业务应用系统和设备运维精益管理系统的广泛应用,目前全国各地各级供电企业基本已经完成智能集抄系统建设工作。而随着全采集全覆盖项目的实施,深化数据的互联互通,通过科学的分析,能有效帮助台区经理快速排查、准确定位,为解决异常线损提供辅助决策,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提高台区线损精益化管理水平。
        关键词:智能用电;大数据;台区线损;管理要点
        1传统台区线损管理不足之处
        在传统的台区线损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员需要每个月定期收集抄表数据,之后进行线损计算,结合标准的线损指标,对比、分析出存在较高线损的台区,还要针对这一台区进行用电检查、突击监测、整改优化及线损分析工作,从而减低线损,提高电力企业的运行经济效益;同时工作人员还需要每个月对高线损台区开展一次巡视与整改工作,不能够中断。这种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电力企业的运行水平,但是仍然存在明显的局限性,比如:第一,定期检查的方法缺乏不能够全面考核各个台区的线损管理情况。在实际线损管理指标传递的过程中,缺乏现场监督与指导,且缺乏激励制度,工作人员容易产生懈怠心理,不利于高效开展线损管理工作。第二,线损统计限制性较强。在实际工作中,工作人员的线损统计工作只能够到达台区,且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在排查工作中,难以快速开展工作;若台区情况较为复杂,则需要调动大量的人力资源,且排查效果一般,极容易发生二次高线损问题。
        2智能用电大数据在台区线损管理中的应用优势
        第一,不会对集中器自身的业务造成影响。在台区智能用电管理系统中,设置了内部冲突避免机制,不会影响集中器的基础业务运行,且经过现场测试后可以确定台区内的数据采集效果、表计曲线数据等均没有受到影响。
        第二,能够及时监控到台区内异常。在台区智能用电管理系统运行的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疑似窃电行为,同时实现现场核实对比,具有较高的监控准确率。
        第三,具有较强的区分功能。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能够同时对同箱变的多台变压器负荷情况进行区分,具有较高的准确率。
        第四,具有较强的智能分析功能。在台区智能用电管理系统中,包含300多种不同的窃电模型,且能够实现档案同步更新。在实际过程中,工作人员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精准确定符合其实际情况的窃电行为,定位问题,为之后的解决问题提供重要依据。
        第五,具有分析结果智能展示的功能。在台区智能用电管理系统中,能够将已经分析出来的结果直接反馈到显示终端上,且实现智能化展示,将疑似窃电的用户及其位置通过示意图展示出来,以此协助一线人员完成现场核查工作。
        3智能用电大数据在台区线损管理中的应用要点
        3.1 明确管理目标,控制线损成本
        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在输电线路失电管理中,有针对性地发挥线路失电智能化管理的优势,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线路防失能力的措施变电站区域索引。长期以来,电力系统管理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用户用电成本最低。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普通用户家中的电器数量逐渐增多,大客户的生产规模日益扩大。因此,有必要由工作人员设定一个基本功率阈值作为线损管理的标准,以提高线损管理的准确性,有效控制线损成本。此外,工作人员还可以加强计量管理,对非封装表计、CT等不同计量装置进行封装,严格监控“三相负荷”的存储,及时发现线损管理隐患,分析站区用电情况,提高防窃电能力。


        3.2制定和完善管理机制,充分发挥智能管理的应用优势
        首先,建议员工根据线损管理和智能管理系统的运行流程,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流程,并将其作为员工开展工作的重要依据。在实际过程中,建议明确各部门、各岗位、各班组成员的工作职责,落实责任机制,明确各岗位、班组之间的工作界限和交接流程,将线损管理指标落实到班组和个人,从而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区域线损管理水平。在实际工作中,工作人员需要在对智能变电站区域线损管理设备及其数据进行定期检查的基础上。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与其他责任人联系,共同开展反窃电工作,确保电力企业健康运行,打击窃电行为。
        其次,建议工作人员认识到电压质量对变电站区域智能管理系统运行的重要影响,重点改善电压状态,结合变压器调节、无功补偿等多种手段实现线损控制。在智能线损管理系统的运行过程中可以发现,如果变电站区域内没有合理的配电箱补偿电压,那么变电站区域的线损率将居高不下,难以完成线损管理的直板。因此,对于电力用户来说,可以适当地引入变压器分接开关,以改善电压质量,控制电压变化,有效地降低变电站区域的电力线损。
        3.3搭建不同类型模型,精准分析异常问题
        要想充分发挥智能用电大数据技术优势,提高反窃电能力,建议工作人员搭建不同的台区线损管理模型,提高线损分析的精准性。在实际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分别搭建决策树模型、户变关系分析模型等。在实际过程中,工作人员在利用决策树模型时,可以利用递归算法,优化设置相应的节点,合理计算台区线损,明确台区内的线损问题,且对台区内的节点容量、用户容量进行计算,若计算结果显示为0.33~1.50,则表示线损合理,若超出这一范围,则需要采取一定措施,对节点位置进行故障维修与处理,从而提高用电系统运行的安全性。
        3.4关注线损情况,不断优化用电模式
        要想充分发挥智能用电大数据技术优势,提高反窃电能力,建议工作人员关注台区内的线损情况及其变化,将线损数据作为优化用电模式的重要依据。在世界过程中,工作人员要认识到线损管理的重要性,利用上述手段适当降低台区内的线损,以此保证台区供电稳定。与此同时,工作人员要通过优化用电模式降低线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电力资源利用率;工作人员可以结合现阶段的四种不同的用电模式供客户选择,分别为:节省电费模式、节约用电模式、响应中断模式、最小排放模式,充分发挥不同用电模式的应用优势,结合客户的不同情况调度安排。
        3.5做好电网线损管理工作
        电网线损管理工作主要体现在电网分层管理、指标管理、后期维护管理三方面。分层管理是指在电网台区线损管理中,以管理制度为标准,实现分工、定职、定责管理。指标管理是指在电网台区线损形势下为每个部门以时间为单位,制定控制线损的指标,明确工作人员的工作方向。后期维护管理主要是指电力运行的最后阶段,需要工作人员准时进行系统监测,对台区的线路用户进行排查、记录,对于偷电、乱接线路的行为及时制止,确保供电数据的准确性,降低线损。
        结论
        综上所述,在现代社会背景下,信息技术已经逐渐成为人们开展日常生活的重要基础工具,从台区线损管理角度分析,针对当下实际的窃电现象,要积极引进先进技术,以此提高反窃电管理能力。在台区线损管理过程中,工作人员要进一步明确线损管理目标,合理控制线损成本,一旦发生大量超额的现象,则可以及时开展反窃电检测,从而有效规避窃电现象;同时,工作人员还可以结合不同得情况,搭建不同的线损管理模式,精准分析线损异常,排查原因,提高线损管理的精确性,体现智能化台区线损管理优势,为电力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王国强.电力企业线损管理问题及降损的有效措施研究[J].低碳世界,2019,(25):125-126.
        [2]王健,和巍,孙一申,等.基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台区线损治理[J].机电信息,2019,(33):169-170.
        [3]刘超.供电企业中低压台区异常线损的故障排查方法[J].中国高新科技,2019,(9):44-45.
        [4]黄静,张敏,徐溦,等.基于同期线损系统数据挖掘技术的低压台区线损诊断模型[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6):112-1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