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雷雷 邢海波 李林海 邵龙龙 罗豪杰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内蒙古乌兰察布 012000
摘要:现代建筑物越来越多地采用超长钢筋混凝土结构,如按传统技术每个工程须留置少则几条多则数十条后浇带,不仅拖延工期,给施工带来不便,更对地下结构防水造成隐患。某数据中心项目在±0.000结构梁板施工中,采用“膨胀加强带”替代了原来的伸缩后浇带,减少了设计与施工的麻烦,大大加快施工进度,提高了结构的整体防水防潮性能。
关键词:膨胀加强带;后浇带;工期;地下结构防水
前言
膨胀加强带,通过在结构预设的后浇带部位浇筑补偿混凝土,减少或取消后浇带和伸缩缝、延长构件连续浇筑长度的一种技术措施,可分为连续式、间歇式和后浇式三种。连续式膨胀加强带是指膨胀加强带部位的混凝土与两侧相邻混凝土同时浇筑;间歇式膨胀加强带是指膨胀加强带部位的混凝土与一侧相邻的混凝土同时浇筑,而另一侧是施工缝;后浇式膨胀加强带与常规后浇带的浇筑方式相同。
一、工程概况
某数据中心位于内蒙古乌兰察布市,总建筑面积17900m2,地上一层,截面尺寸170m×54m。在±0.000处设计有一层结构梁板,南北向东设置了2条伸缩后浇带,后经过与设计单位协商,将伸缩后浇带改为膨胀加强带。
二、膨胀加强带做法
1)在膨胀加强带两侧用密孔钢丝网将带内混凝土与带外混凝土分开,并用立筋Φ8@100加固。密孔钢丝网垂直布置在上下层钢筋之间,两端分别绑扎在上下层钢筋上。
2)膨胀加强带内增设温度钢筋。基础膨胀加强带做法为在中间层基础布置垂直于膨胀加强带长度方向附加钢筋Φ16@200,平行于膨胀加强带长度方向附加钢筋Φ12@200,两端各伸出膨胀加强带1.0m;现浇梁膨胀加强带做法为在梁侧面附加筋Φ12,与梁原有腰筋相间设置,两端各伸出膨胀加强带1.0m,梁箍筋加密为@100,加密范围为膨胀加强带两侧500mm范围内;楼板楼板膨胀加强带做法为在上下层布置垂直于膨胀加强带长度方向附加钢筋Φ16@200,与楼板钢筋间隔布置。
3)膨胀加强带外用补偿收缩混凝土,膨胀率约(2~4)X10-4?;膨胀加强带内采用等级高一级的补偿收缩混凝土,膨胀率约(5~6)X10-4。
三、施工方法
1)施工工艺流程
测量放线,确定膨胀加强带位置→绑扎膨胀加强带钢筋→挂密孔钢丝网分隔→浇筑大面混凝土(小膨胀混凝土)→浇筑加强带混凝土(大膨胀混凝土)→养护。
2)操作要点
(1)测量放线
根据设计的位置确定膨胀加强带的位置,并应复核无误。
(2)绑扎膨胀加强带钢筋
按设计要求绑扎膨胀加强带的钢筋。
(3)挂铁丝网分隔
先在膨胀加强带的两侧立竖向短钢筋Φ8@100,与板筋绑扎固定,然后在竖向短钢筋上挂密孔铁丝网,网孔直径Φ<10mm,目的是阻止混凝土中的石子通过。
(4)浇大面混凝土(小膨胀混凝土)
混凝土开始浇筑时,按照事先拟定的施工方案先浇大面混凝土,大面混凝土采用小膨胀混凝土(补偿收缩混凝土,其限制膨胀率控制在2~4×10-4)。
(5)浇加强带混凝土(大膨胀混凝土)
混凝土浇筑从一边推进,当小膨胀混凝土浇至加强带时改用大膨胀混凝土(其限制膨胀率控制在4~6×10-4),直至该加强带浇筑完毕。
(6)再次浇大面混凝土(小膨胀混凝土)
加强带浇筑完毕再改回原配比小膨胀混凝土,如此连续浇筑,不留伸缩缝或后浇带,一次施工完毕。
(7)对于以上3~6点,也可调整为采用在加强带两侧用方木临时形成施工缝,防止混凝土流入加强带中。待大面混凝土(小膨胀混凝土)浇筑完毕,随即拆除方木,浇筑大膨胀混凝土加强带。若分界处混凝土已初凝,可在接缝处先铺一层20 mm厚掺12%AEA膨胀剂去石混凝土湿润,然后再用大膨胀混凝土浇筑加强带,并用插入式振动器和平板式振动器振实,用刮尺找平,最后用木抹搓平。终凝前必须再进行一次压光,使其接缝严密。
(8)养护
对掺膨胀剂的混凝土而言,及时进行养护是消除收缩裂缝的重要措施。故在混凝土刚初凝硬化时,立即覆盖2层麻袋湿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14d。采用该法既能及时养护混凝土,保持表面湿润,又避免了浇水对正在初凝过程中的混凝土表面造成冲刷破坏。
四、技术措施
1)搅拌站必须按试验室试配确定且经设计部门确认的混凝土配合比投料,尤其膨胀剂不得少掺或误掺,要派技术人员加强监督。计量装置必须准确,开盘前要检验校正,使用中要进行校核。
2)混凝土搅拌时间要比普通混凝土延长30s。出盘混凝土温度宜低于30℃。
3)混凝土坍落度要满足施工要求,浇筑时间间隔不宜超过1.5h,运距较远或炎热天气施工可掺入缓凝减水剂;低温下施工可掺入早强减水剂或防冻减水剂。
4)浇筑时混凝土的自由落距应控制在2m以内,震捣要均匀,密实,不漏震、不欠震、不过震。
5)混凝土终凝前,要反复抹压,防止表面收缩裂缝出现。
6)混凝土浇筑后的养护非常重要,应根据气温情况,及时浇水并覆盖麻袋养护,使混凝土外露表面始终保持湿润状态,养护期不少于14d。
7)冬季施工要保证混凝土入模温度大于5℃,浇筑后立即用塑料薄膜和保温材料进行保温保湿养护。
8)墙体宜用胶合板作模板,混凝土浇完1d后,松动模板螺丝离缝2~3mm,然后从顶部浇水养护。为防止早期产生温差裂缝,拆模时间不得早于3d,拆模后尽快在墙内外侧挂贴塑料膜或麻袋片,喷水养护不小于14d。
9)在30℃以上炎热天气施工,墙体中混凝土要适当调高膨胀剂掺量,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特别要加强保湿养护。
总结
本工程通过增设膨胀加强带取代后浇带。以加强带取代后浇带实现混凝土连续浇筑达到无缝施工。该工艺有以下优点:
1)结构受力合理。
2)取消后浇带,提高了结构的整体性能,特别是对于有防水要求的结构混凝土,提高了其整体防水性能。
3)简化施工工序,缩短工期。后浇带一般需经40-60天才能封闭,采用本技术减少了施工对后浇带处理这一繁琐的环节,大大地缩短了施工周期,加快了施工进度,降低工程成本。
4)解决了后浇带施工缝处常出现开裂、渗漏等质量问题。
参考文献
[1]《补偿收缩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 178-2009),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3] 陈益民、郭善祥,超长地下室膨胀加强带的设置于施工,中国,江苏建设,2017年第1期,1005-6270(2017)01-008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