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荣晶,常志斌
湖北省恩施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摘要:在学校里通过体育课程培养学生体能的发展,然而快乐体育思想的提出,可以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现如今,根据社会不断的发展变革,教育局对学生体育锻炼也越来越重视,而且还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育要求。要求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课时,除了根据学生的身体发展状况设置一定的课堂规划,还需要让学生在体育课程上通过做游戏的环节,提高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关键词:中职体育教学;实施快乐体育思想;途径分析研究
一、快乐体育思想的实施内涵
在体育课程中,体育教师通过课堂授课以及指导,让学生在体育的运动中感受心理的极大满足,说的就是快乐体育思想。然而快乐体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快乐、主动的参加体育活动,并在体育中了解、创新体育项目,从而达到身心愉悦的状态。而且,快乐体育活动的主体就是学生,中职的体育教师需要在快乐体育的思想下,尽最大努力去培养学生对体育的热爱,并从喜爱的体育项目中得到发展。人格健全是学生受教育的基本目标,因此,在快乐体育思想实施下,就需要对教育观念做出一定的改变,要求从学生的感兴趣的体育项目出发,从而全面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二、有效实施快乐体育,需要有明确的目标作为指导
激发学生内心对体育的学习,并自发的提现体育的内在乐趣,就是快乐体育所要实施的根本目的,基于此,就需要中职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中,计划及设置学生感兴趣的并有创造意义的体育课程。而且中职体育教师在实施教学时,还需要按照实际情况,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特征、性格差异等等特点,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中职体育教师在进行快乐体育时,要始终将快乐的游戏作为主线,贯穿课堂的各个环节,同时需要特别注意的,也是判断体育课堂进行的是否成功的就是,中职学生在快乐体育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参与程度越高、越活跃也表明课堂效果越好,快乐体育进行的越成功。
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创造性得到增加,就需要中职体育教师在课堂进行体育运动时,可以始终保持学生的愉悦心情,原因就在于,学生优良的学习状态是在拥有充分兴趣的条件下产生的。因此,想要在中职体育课堂上,有效的实施快乐体育思想,游戏的设置是少不了的,而且中职体育教师在游戏的设置上,为了吸引学生的参与感,就需要将游戏设置的生动有趣、鲜明活泼、形式多样,从而让学生乐于参加体育游戏。
为了满足学生对体育课堂运动的体验感,就需要中职教师在体育的设计中,充分考虑到每一位学生的差异,在不同的差别中合理安排、适当调节,还可以把有相同特点的学生,合理的划分出来,制定学习小组,并为每一个小组之前制定一些实施计划,让小组成员通过自身的优势合作交流,从而达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三、快乐体育的实施,需要有新颖的教学设计
1.教材选择。在中职体育教师对学生进行教材的选择时,就需要严格按照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选择丰富多样、有趣味的教材。而且中职体育教师在课堂安排时,需要考虑学生的身心承受能力,在满足教材内容和量化标注外,全面合理的锻炼学生的体制能力,让简单的动作与较难做的动作搭配在一起学习。
2.器材布置。中职体育教师为了满足有效增强学生体质的目标,在进行体育锻炼时,器材的使用和选择是不可缺少的。而且相关的心理学家曾研究发展,要想有效的刺激身体中的体育运动分子,就需要有强烈的刺激出现,因此,中职体育教师为了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体育运动的锻炼中,就需要选择合适的器材进行有刺激性的布置。
3.个性设计。每一位学生都有自身独特的个性特征,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就需要做到,尊重差异,理解个性。而且,在体育的学习中,也有许多求异的发展,这就需要中职体育教师,根据身体发展的不同程度,设计不同的运动项目。因此,中职体育教师在体育课程上也应该大胆的创新,创设出根据时代发展的又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需求的体育运动。
四、实施快乐体育,需要教师与学生进行必要的互动
中职体育教师,为了在体育运动课堂中,进行有效的课堂授课,就需要在课堂上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互动去了解学生,还需要严格按照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多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在交流中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从而有效的拉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帮助。就比如,要是学生在生活中遇到了困难,就可以找老师倾诉,在倾诉交流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要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难题,就可以找老师询问,在询问中获得解决难题的办法。
结束语:
根据上文可知,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体育运动是非常有必要的,而快乐体育思想更有利于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实施。本文就是从实施快乐体育思想的目标,以及教师需要设计的环节和教师与学生进行的必要互动中,对快乐体育思想进行渗透研究的,从而进一步帮助学生进行体育运动。
参考文献:
[1]高欣.浅谈在中职体育教学中实施快乐体育的思想[J].长江丛刊,2020(05):135+147.
[2]江金彩.中职体育教学中快乐体育思想的实施途径[J].现代职业教育,2018(1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