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规划视角下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8月第24期   作者:唐菱
[导读] 我国城乡发展中存在二元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为了提升农村发展效率,各地都在积极部署乡村振兴工作。
        唐菱
        身份证号:45250119891****
        摘要:我国城乡发展中存在二元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为了提升农村发展效率,各地都在积极部署乡村振兴工作。振兴乡村应根据城乡发展情况进行科学规划。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必须抓住乡村振兴发展的关键点,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系统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加快乡村建设进程,尽快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城乡经济的协同发展。
关键词:城乡规划;乡村振兴;实现路径
引言
        在我国工业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城市发展速度非常快,而同区域的乡村发展却相对滞后。我国为了兼顾公平,为了平衡区域发展效率,就必须积极推动农村发展。下面将从生态系统、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文化再生等角度阐述乡村振兴的实施策略,旨在为相关工作给予参考和借鉴,从而转变城乡关系,为乡村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添砖加瓦。
        1城乡规划理论内涵及对乡村振兴实现的重要意义
        1.1城乡规划理论内涵
        近些年来,城乡规划理论得到了不断完善,对于土地资源、城乡空间、城乡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产生了新的见解。所谓城乡规划指的是将城市与周围乡村有机联系到一起,打破城乡之间的界限,通过对建筑物及公共基础设施进行合理设置,尽可能的避免基础设施重复建设,让城市和乡村可以容纳更多人口,致力于改善城乡环境质量和交通拥堵现象,为城乡协同发展起到正确导向。城乡规划工作具有综合性、战略性和政策性特征,能够为工程项目建设起到指导作用,根据基础设施的重要程度制定建设计划,合理安排建设时间和占地面积,确定需要投入的资金资源,在此情况下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就会相对更高,工程项目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将会达成统一,城乡发展也会迈进新的阶段[1]。
        1.2城乡规划理论对乡村振兴实现有着促进作用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乡村地区居民的生活问题备受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传统乡村建设理念已经不适用于当前乡村经济发展需求,城乡规划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融合变得十分必要,将会给乡村建设注入新的活力。第一,增强了城市和乡村的关联性,相互之间的影响大大加深,城市建设会对乡村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助推作用,乡村发展还会反哺城市,这为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第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打破了城市和乡村之间厚厚的壁垒,将城市和乡村当成了一个有机整体,通过对城乡资源的统筹规划和合理配置,促进资源在城乡之间的高速流动,让城乡发展保持协调一致的步伐,彻底颠覆了传统城乡规划思维,创建了自然—空间—人类的新格局。第三,突出了人本思想,城乡规划工作中深入考虑了广大社会公众的需求并予以最大化的满足,使其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都能够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乡村居民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对家乡的归属感更加强烈,会踊跃参与到乡村建设工作中,当看到家乡发展日新月异时会产生强烈的满足感和自豪感,有利于维持社会的稳定和谐。第四,先进技术手段的应用使得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都有所提升,农民的收入更加丰厚,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三农问题被顺利解决,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将为之不远[2]。
        2城乡规划视角下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
        2.1加强乡村生态系统的构建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模式都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乡村地区的自然资源遭到了大肆破坏,水土流失日益严重,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可种植农作物的耕地大量减少,以农业种植为生的乡村居民不得不背井离乡,另谋出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给乡村生态系统的构建提供了理论基础,地方政府应该制定完善的环境标准,建立健全的法规政策,用以扶持环保工程的发展,针对乡村环境现状采取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措施,促进自然生态的自我修复,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性,周围环境就会变得更加舒适宜人,能够吸引更多人口前来定居,乡村建设也会得到人才方面的保障。

乡村生态系统的建设是一项长期性、艰巨性的工作,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属于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乡村居民去保护,山青水绿的环境可以让乡村成为动植物栖息的乐园,保持生物物种的多样化,调节了区域气候,降低了自然灾害的发生几率,乡村真正走上了可持续发展道路,未来发展前景会不可限量[3]。
        2.2创建新型城乡关系,保证城乡间的交流互通
        乡村振兴战略计划把村内的住房宅基地作为土地规划的入手点,尽最大努力发掘农村土地的潜能,为后期农村的进一步发展规划打好坚实的空间基础。(1)加大扩建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的力度。农村的商业、文化、金融、体育、教育等多方面均囊括在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中,这其中的市场投入与发展是整个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主要任务。政府及有关部门可以通过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均等化,研究出更多方面的税收优惠及土地优惠措施,从而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工作中来。扩建农村的公共服务设施不仅利于提升农村的公共服务水平,而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第三产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占比,从而达到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保证农村人口的就业不难的目的,还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农村的宜居程度,吸引更多人口从城市移至农村。(2)加大力度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现如今,我国的大多数农村地区的经济水平远远落后于城市地区,农村整体发展较为缓慢,因此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也相对没有受到较多的重视。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除通信设施以外的所有基础建设方面,重点表现在垃圾回收处理、天然气设施及污水净化处理方面,这些方面的建设水平远不及城市地区,产业发展障碍也比较突出。针对此类问题,政府及有关部门务必全力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制定一系列整改措施,努力完善我国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体系,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4]。
        2.3促进乡村文化遗产的活化再生
        耕读文化营造了传统村落,并积淀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值得我们加以继承和发扬。不同乡村地区拥有着特色文化,将其予以挖掘、提炼、保护和利用,并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双创”过程,促进城乡要素流动,从而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可持续经济模式,为乡村居民提供就业岗位,为乡村文化振兴、产业振兴提供有力支撑。除了公共设施和建筑等历史遗产之外,还应融入城市要素,满足乡村建设的基础设施要求,同时,还要重点保护一些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传统村落。地方政府应在全省范围内申报各地历史文化传统村落,并通过政策设计加以鼓励和监督,对于每一个历史文化保护和利用重点村提供资金和土地资源,还要对实际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动态监督,确保文化遗产得到科学合理的保护和利用[5]。
        3结束语
        综上所述,乡村振兴过程中不仅要关注乡村经济发展,为农村人争取更大的经济利益,还应积极发展乡村文化、精神文明建设,要多多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同时积极推动乡村新产业发展,结合乡村特色产品与电商的优势,创新规划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战略,为乡村振兴战略探讨科学路径。
        参考文献
        [1]曹志立,孙德超.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村治理转型与完善[J].商业研究,2018(12):11-19.
        [2]张洁妍,陈玉梅.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农村金融改革路径研究[J].学习与探索,2018(12):156-161.
        [3]朱国龙,金淑彬.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养老保障实现路径研究[J].中国西部,2018(06):25-33.
        [4]陈丽莎.论新型城镇化战略对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带动作用[J].云南社会科学,2018(06):97-102.
        [5]高飞.乡村振兴视域下生态宜居乡村的实现路径[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8(11):76-7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