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探究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8月第24期   作者:南蔼玲1 李瀚超2
[导读] 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协同发展的关键性目的是:希望能够适用于目前的城镇化、工业化以及现代化的发展局势。
        南蔼玲1   李瀚超2
        1.长安大学  陕西 西安  710021
        2.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工程大学  陕西  西安  710025
        摘?要: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协同发展的关键性目的是:希望能够适用于目前的城镇化、工业化以及现代化的发展局势,构建起和谐平等的城乡关系和新功能关系,促使城乡飞速发展,将工农、城乡之间的距离缩小,促使城乡之间共同繁荣,建立起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
关键词:城乡经济;一体化制度;产业融合;联动机制
 
        在对城乡经济一体化制度促进的过程中,需要重视三农工作,将其当做是城乡协调发展的立足点和着眼点。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工业化以及农业化的现代化道路,促使城乡协同发展。基于此,本文将详细探究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实现对策。
一、促使产业间深度融合
        产业兴旺可以促使农业和二、三产业生产要素结合在一起,将生物、文化以及景观灯资源深入地挖掘,将其内在优势发挥出来,做到突出特色和因地制宜。促使城乡的竞争力可以显著提升的同时,还可以保障产业能够可持续发展,保障一、二、三产业可以快速的交叉与融合。所以,需要重视将农业进行转型,促使形成多业态化的发展趋势。推进林牧渔业、种植业、旅游业、加工流通业以及信息业可以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建立起生态养殖和旅游区域。挖掘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措施,促使各个产业之间可以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保障城乡可以得到全面的振兴。
二、推动供给侧改革,促使产生内在联动机制
        目前,城乡需要紧跟时代的发展,形成和城乡生活富裕的内在联动机制,全面的促使城乡经济不断发展,保障“菜篮子"产品可以高质量供给。在生产布局层面上,需要对农业的区域布局和生产结构进行调整,推动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步伐。重视绿色发展,保障农作物产量能够稳中有升。在宏观管理层面上,可以运用“政治家+科学家+企业家”“三家"结合、通力合作模式,形成生产经营的共同体,促使三者之间可以紧密的配合,实施现代化的管理与运营,对农业结构进行优化和调整,促使城乡居民可以共同富裕。
三、挖掘人力资源优势
        提升人力资源核心竞争能力才是促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我国的城乡人口数量较多,我们要在发展过程中发挥城乡人力资源的优势,健全城乡的人力资源管理相关制度,实现城乡的人力资源进行现代化转变,发挥城乡人力资源的影响力。重视对农民培养,首先,我们要建立现代化职业农民的培训机制,将提高农民人口劳动素质作为培训目标,提高农民人口的科学文化水平,使农民掌握现代化机械生产的技能。我们要从农民自身的情况出发,鼓励农民形成终身职业的想法,帮助农民学习先进的机械生产农业的技术。最后,我们要注重建立一个高效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提高为农民服务的意识,根据农民的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非常强且易懂的培训活动,满足农民的现实需要,使城乡人力资源的素质提高的速度加快。
        这就要求,加强城乡基础教育的投入才能提高城乡人口文化素养,建立基础教育的体系,将提高城乡人口的文化素质作为这个体系发展目标,从各个角度进行科学合理地规划,在加大公共教育机构建立力度的基础上,进行城乡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完善教育需要的硬件设施。用社会力量为城乡建立一个专属的教育基金,对贫困的家庭给予资金上的帮助,各大高校和企业应该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科学统筹,在政府的提议下兴办城乡的职业技术学校,解决城乡基础教育的问题。积极调动大学生走进城乡发展,培养大学生的三观,引导大学生参与振兴城乡的战略事业。


四、发掘旅游文化,带动经济
        旅游可以带动经济,但是需要意识到:在对城乡进行建设的过程中,需要重视城乡精神文明的建设。旅游文化作为特殊的文化表现形式,不只是文化和旅游简单的叠加,更是一种新型的文化形态,主要会作用在旅游的整个过程之中表现在旅游设施、旅游景观、旅游意识、旅游服务以及旅游活动等各个层面上,其中还包含精神产品、旅游管理、旅游行业、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环境效益等各个层面。旅游宣传的侧重点就是需要对旅游的文化进行宣传,从而保障旅游经济能够真正地得到可持续地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际之间的交流更为密切,有些旅游景点会吸引更多的外来游客。所以,必须重视对旅游文化的进行的传播。在对旅游文化进行深度开发的时候,需要重视对旅游内部进行挖掘,对外部进行塑造、内部积极传承、外部逐渐拓宽,努力的发掘自身的地域特色、文化历史,还需要将现代化的旅游素材与上述的因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其中融入较多的优质文化元素,不断地发展地区自身的旅游特色景点,进一步提升景点的生态文化。重视对地区旅游文化的拓展与创新,在景点原有的内涵之上,深入地对景点所富有的文化内涵进行创新与丰富,提升景点领域具有的旅游品位。与此同时,还需要重视对旅游文化进行创新,有效提升城乡景点具有的文化内涵,从而,形成景点吃、喝、娱、住、行、购以及游发热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带动城乡的经济,促进城乡经济不断地增长,对城乡内特色产业进行开发与建设。以发展旅游区域经济为目标,通过对旅游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景观提升、产业梳理规划等方式来实现建设生态文化的景点,最终达道旅游文化与旅游经济协调发展这一目的。
五、政策支持,加大城乡治理力度
        不断推进城乡间资源的流动,加大财政投入得力度,促使城乡行业高质量飞速发展实现,城乡产业实现真正的减贫脱贫以及城乡经济大幅度提升的目标。所以,需要建立起区域间资源流动、城乡间协调发展体制,对城乡的基础设施进行建设。与此同时,需要扶持建设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较高的特色产业基地,拓宽农业发展渠道,延长农业产业链条,为城乡居民创造更多的择业空间,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以便更好地完善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社会保障功能,推进和实现城乡有效治理。
六、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
        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作为目前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关键性任务之一,需要城乡各地都能够积极地响应,有效推进。与此同时,更需要注意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个地方的自然条件、社会发展水准以及资源禀赋差异相对较大,其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也很多,也有很大的不同。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进程必然相对较慢,不能够有统一模式,差距较大,水平有高低,侧重点不同。加之,需要意识到我国的城乡差距是由体制历史等各种因素共同形成的,想要缩小城乡之间的差就必须要有一定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科学、合理规划,分类指导,因地制宜等,有重点、有步骤地对城乡经济一体化进行推进,促使城乡居民都能够享受到美好生活。
结束语:
        综上所述,想要建立起城乡经济一体化体系制度,必须要重视对城乡的规划,对产业布局,对基础设施进行建设,保障公共服务一体化层面上可以得到显著突破,促使公共资源能够在城镇和乡村建分配均匀,保障城乡经济能够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田承先. 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J]. 今日财富,2019,(21):69.
[2]魏礼群. 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J]. 理论参考,2010,(12):13-15.
[3]郭明兰. 加快建立现代城乡金融制度  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A]. 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山东社会科学院、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2)[C].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山东社会科学院、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09:6.
[4]何艳. 关于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的几点思考[J]. 前沿,2009,(03):69-72.
[5]魏礼群. 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J]. 政策,2009,(03):17-21.
[6]张丽. 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J]. 理论前沿,2009,(03):42-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