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勤华
巫溪县消防救援大队
摘 要:在发生地震,火灾等突发灾害时,避难和消防难度较大,特别是高层建筑中各种原因引起的火灾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所以现在高层建筑的火灾问题及其防治措施越来越受人们瞩目。本文就高层建筑火灾发生的原因及火灾预防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以达到有效防范火灾的目的。
正文
近年来,城市中各种功能的大型建筑、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不断涌现,方便了人们的经济生活的同时也给城市带来了极大的火灾隐患,火灾一旦发生,极易容易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事故。
一、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突出隐患
(一)消防安全意识不强
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存在诸多问题:物业服务企业随意压缩消防经费投入;对从事消防工作的特别是防火巡查人员落实不到位;从业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的消防业务培训就持证上岗的现象较为普遍;物业服务企业及从业人员消防安全“四个能力”普遍不高,消防设施系统维护保养不经常不到位;业主随意在疏散楼梯和疏散通道上堆放杂物,严重影响人员安全疏散。
(二)火灾扑救难度大
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如不借助消防电梯,一般的消防员徒步跑上10层左右,即便是百炼成钢的“消防铁军”,其体力已消耗到丧失最精锐的战斗力,而由于经济等因素,消防电梯的设置终究有限。若是利用登高消防车,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登高消防车一般也只能达到50 m左右,这显然不能适应当前高层建筑火灾扑救的需要。
? (三)发生火灾概率较大
高层建筑内部功能一般较为复杂,用电设备繁多,存在多种着火源和大量可燃物,如管理不善,很容易发生火灾。特别是一些建筑面积较大、层数较多的高层公共建筑,情况就更为复杂,存在大量的火险隐患,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二、高层建筑火灾主要特点
(一)高层建筑火灾蔓延途径多、火势迅猛
高层建筑内一旦发生火灾,建筑内的各种楼梯间、管道井、电缆井、排风道等犹如高耸的烟囱,烟囱效应十分强烈。再加之高层建筑所承受的风力也是导致火灾快速蔓延的主要因素。因此、建筑物越高,火灾扩散蔓延速度越迅猛。
(二)高层建筑设备多,装修材料耐火等级良莠不齐
高层建筑内部用电设备多,可燃装修材料量大,再加之高层建筑标准较高、电气化、自动化程度也高,各种电器设备繁多,漏电短路几率大为增加,极易引发火灾。
(三)高层建筑楼层高、人员集中、疏散困难
高层建筑层数多,垂直疏散距离长,所以疏散到地面上的时间相当长,据悉在50层的高层建筑内进行疏散演习,通过楼梯将人员疏散完毕竟达2小时以上。当火势发展到猛烈阶段时,短时间内疏散是很困难的。如果楼梯设计不良,烟火窜人,人员根本无法疏散,往往造成巨大人员伤亡。
三、高层建筑的防火安全措施
(一)加强对高层建筑变形缝、伸缩缝的检查?
变形缝是为防止建筑物受力位移或变形不受阻和破坏而设工的缝,它包括伸缩缝、沉降缝、抗砚缝。随着不同大小、不同体型、不同层高及地质条件的不同,其缝宽可达到80一120mm。变形缝上下贯通整个建筑物,嵌缝材料具有一定的燃烧性,而且此处涉及的部位不大,常不引起人们的注意,由于存在烟囱效应,火势和烟气可以通过此部位迅速蔓延扩大,从而导致垂直防火分区完全失效,具有很大的危险性。因此,《高规》明确规定变形缝构造基层应采用不燃烧材料,电缆、可燃气体管道和甲、乙、丙类液体管道,不应敷设在变形缝内。
但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将电缆甚至烟道设在变形缝内,在变形缝内使用大量可燃材料等问题。究其原因,一是防水材料可燃,现在使用在变形缝内的防水材料大多为水溶性聚氨脂灌浆材料、三元乙丙胶板、氛丁胶板、橡胶止水带等,为使杂物不掉进变形缝内,有的甚至按变形缝的长度在其缝内放人聚氮脂泡沫板,这些材料大多可燃易燃,同时施工过程中为了增加防水材料的亲水性和遇水膨胀性还使用了大量有机溶剂,从而大大提高其燃烧性能;二是变形缝本身就是一个天然的竖向通道,便于施工,有的设计人员即使知道不能设但由于甲方的要求,视规范于不顾。
因此,建议应从两个方面强化变形缝的管理:一是应强化变形缝材料的管理,对变形缝的防水材料要纳入监督视线,要严格控制其燃烧性能,提倡使用新型阻燃防水材料;二是要强化变形缝的设计与审核,建审部门应将电缆及油烟管道的擞设纳入审核内容,并应在在大型商场和综合楼的变形缝两侧采用加密型喷头保护。
(二)加强对竖向孔洞防火封堵的检查
建筑中的各种竖向管井,不仅是火势上下蔓延的主要途径,而且也是互串烟火的通道。若防火分隔不当或未作适当处理,高温烟火会迅速传播扩大,造成扑救困难,严重危及人员安全,增大火灾损失。究其原因,无非是竖向孔洞较隐蔽,验收检查时不易发现;加之由于日常检修安装的需要损坏了防火封堵,造成火势迅速上下蔓延扩大。
(三)加强对消防电梯挡水设施的检查
据资料显示,按正常着装,攀登11楼的消防员其心率和呼吸次数分别有80%和100%,超过允许值,均不能坚持正常的灭火战斗。因此,消防电梯是消防队员在高层建筑尤其是超高层建筑火灾中必要的运输工具,没有消防电梯消防员将无法及时有效的扑灭火灾。《高规》不仅对消防电梯的设置形式和数量作了具体要求,同时为了保证消防电梯的正常使用还作了其它相关的要求。规范要求消防电梯井道的动力与控制电缆、电线应采取防水措施;消防电梯间前室门口宜设挡水设施;消防电梯的井底应设排水设施。但相当多的高层建筑尤其是80、90年代高层建筑大多没有设消防电梯井底排水设施,尽管流出的水不可能全部流往前室,但流进消防电梯井的水肯定不会少,势必影响消防电梯的正常工作。
四、高层建筑火灾的防范对策
(一)严把建筑防火设计关
建筑设计是建筑构成的第一步,是建筑消防安全的源头,提高设计质量是保证建筑防火系统安全的首要环节。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从源头做起,齐抓共管,杜绝高层建筑存在先天性消防安全隐患。其中规划部门要合理规划高层建筑布局,满足消防车通道和消防水源等的要求,市政部门要将市政道路与城市发展同步建设,供水部门或企业要确保市政消防水源满足高层建筑火灾扑救需要,市场监管部门要严格消防产品质量管理,建设部门要加强对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的质量管理。
(二)建立多元化的监督管理机制
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资质评价体系和获取程序,对不具备设计、施工、监理能力的企业坚决不予发放设计、施工和监理资质。对已取得资质的企业实行动态管理,将承建工程的质量与其资质挂钩。要强化高层建筑招投标管理,对挂靠投标、层层转包、恶意压价的设计、施工、监理企业,要严格依法予以查处,坚决取消其投标资质。要加强高层建筑施工期间的消防安全管理,把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防范纳入监管范围,督促施工企业做好各种消防安全防范措施,严防火灾事故发生。
(三)强化消防产品的质量管控
一是建立及时高效的消防产品市场准入制。严格控制非法生产的消防产品流入市场,发挥职能部门宏观调控作用,建立市场退出机制,必要时可以对部分产品实行专控生产和销售,为质量过硬、信誉良好、性能优越的产品营造良性市场竞争环境;二是建立诚信平台。将合法生产的消防产品信息通过报刊、网站等新闻媒体中介进行公告,曝光抽查工程项目中不合格的消防产品生产企业、销售单位的名称、品牌、规格型号,并对互联网官方网站上的产品信息进行及时更新;三是制定消防电子产品国家技术标准。积极引导、推动消防电子产品生产企业按照同一技术指标生产标准化的消防电子产品,确保不同厂家生产的消防电子产品具有相同的技术规格,能够互相替换,切实提高消防电子产品的兼容性。
(四)强化消防安全宣传培训
在分层普及中,根据高层建筑消防设计、施工以及社会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等从事不同消防工作的实际需求,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消防安全知识专门培训,特别要强化消防控制室值班操作人员的行业准入管理,加大消防控制室操作人员专业化、系统化培训力度,着力打造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职业化消防控制室操作人员队伍,培养形成一个新的有竞争力和稳定性的蓝领阶层,从提升人员素质上全面增强高层建筑自我管理能力。
五、结语
随着高层建筑的不断涌现,建筑防火的难点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这与目前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有很大的关系。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需要住建部门、消防部门及建设单位等严格遵守消防规章制度,才能有效的防止火灾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杨正国:高层居民住宅防火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3,(5):16-17.
[2]包东华、刘建新、刘铁峰:论高层住宅的防火设计[J].技术交流,2003,(8):32-33.
[3]倪明: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现状分析与防火对策[J].安徽消防,1999,11: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