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光启
身份证号:45070219830508**** 广西 防城港 538000
摘要: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规模和数量逐步扩大,道路不断增加,结果,地面的硬化率变得越来越突出,并且雨水的渗透减少了。削弱。特别是在强降雨季节,由于地面渗透力弱,雨水的积聚难以渗透,导致大量积聚的水汇聚成水流,导致部分城市内涝,大面积积水也会造成城市的温室效应和热岛效应加剧,引发了极端天气。据统计,目前城市道路面积为城市面积的15%-20%。尽管有些道路可以收集雨水,但是收集的水资源无法得到更好的回收利用,从而浪费了水资源,在这种情况下,“海绵城市”的概念应运而生,海绵城市主要使用新的人行道来改善地表雨水的渗透,并可以更好地处理径流水的质量和流量。
关键词:海绵城市;道路设计;城市道路
前言:?海绵城市的主要基础是确保环境和生态的可持续性,将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融合,并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城市的排水和排水防涝,收集的雨水经过净化处理后,可以再利用,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自然环境保护的目的,在建设海绵城市时,城市建设管理者必须充分注意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等各种水资源,并做好这些水资源的处理,以实现给排水的协调,建设海绵城市的主要目的是改善该城市的雨水问题,例如缺水,雨水径流和雨水灾害。这样可以保护生态环境,例如保护天然河流,湖泊,池塘,湿地等,以便城市更好地存储水资源。并且能够恢复被破坏的生态环境,改善渗水率低的地区,并优化城市的水环境。
1海绵城市建设道路设计的重要性分析
1.1补充地下水资源
在传统城市道路设计和建造的快速排水概念中,雨水通过路面流入市政排水管道,最后流入郊区河流和湖泊,结果,超过80%的雨水被迅速排出,城市地下水无法得到补偿,雨水资本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在海绵城市道路的设计中,雨水通过道路表面进入表层或底层,逐层过滤,最后进入地下,路边的辅助LID设备使大量雨水自然地渗入地下,并有效补偿了地下水位。
1.2有效减轻了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
在传统道路设计的快速排水方法下,城市排水完全依赖于城市排水管网,尤其是随着城市的发展,防渗面积越来越大,当城市排水管网不堪重负时,将形成涝灾,海绵城市道路的设计通过雨水的渗透,滞留和储存形成了雨水的多路排放,大大降低了雨水进入排水管网的流量和速度,有效降低了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
1.3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污染
雨水在路面上的侵蚀会导致雨水被路面上的垃圾,重金属和可溶性污染物污染,从而导致严重的径流污染。使用海绵城市道路设计可以使雨水通过路面直接渗透到地面,减少地面的侵蚀,并通过拦截,吸收和分解路面,生态设备,土壤和土壤中的微生物的作用,这些污染物可以去除,达到净水效果。
1.4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但也造成了极大的城市污染,城市建设不仅包括城市发展,也包括生态环境建设。而海绵城市的建设,在保证城市发展的同时,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方面具有积极意义。最为关键的是,我国目前已经出台了相关政策,要大力推广海绵城市建设,可以看出国家对海绵城市建设的高度重视,对未来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极其重视。
1.5缓解蓄水压力,有效调控城市水资源
海绵效应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关键所在,海绵效应可以明显地改善城市排水系统,优化城市设施体系,极大地缓解城市蓄水压力。保证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不仅避免了因水而产生的水患水灾,而且能够预防因水而产生的城市内旱,有效调控城市水资源。
2海绵城市道路设计的要点
2.1处理坏板问题
道路中如果有轻度的破损和掉角,则不需要破碎道路,直接在原来的位置利用切缝机切出正方形区域,人工将其凿除清理,最后再利用水泥混凝土进行浇筑。传统的城市道路大部分由伸缩缝分开的混凝土板构成,如果长时间遭受车辆碾压,容易出现断裂、压碎和掉角的现象。在海绵城市的概念中,道路设计上要首先处理坏板问题。道路中极个别遭受破坏的板块,可以对其采用砸碎、拆除的方法来修补,使用比原来的混凝土路面标高的材料浇筑施工。
2.2路面结构设计
透水混凝土路面结构可以分为半透水和全透水路面两种形式。由于半透水路面结构孔隙率较高,路表面的结构强度较低,多应用于非机动车道。半透水混凝土路面的面层采用透水混凝土设计,一般厚度控制在18~20cm,基层为半刚性基层,面层与基层之间布置不透水封层,当雨水透过面层时,从封层表面排至排水设施中,实现了对基层的保护,避免雨水侵蚀基层。全透水性混凝土路面结构,其面层和基层均为透水型,一般面层的厚度控制在19到20厘米之间,基层与面层之间的颗粒为垫层,一般厚度控制在15厘米,由于路表雨水可直接渗入到路基中,其路面的稳定性较低,承载能力较弱,一般适用于人行道、景观道、非机动车道等。
2.3合理设计生态护坡
城市发展中,植草、植树是最常用的防护手段。但是在构建石质边坡时,它的施工比较繁琐,会影响环境以及生态。因此,运用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能够有效保护城市生态及边坡质量。在设计中,通过分析岩层性质,精准核算边坡比,对坡度进行放缓。在增强支护方面,采用方格网植草及挂喷土植草。为使雨水收集达到一定效果,增强雨水渗透力,可在边坡的坡脚利用碎石设排水沟。
2.4排水系统
雨水口宜设于绿地内,高于绿地而低于路面,并设置截污挂篮。道路排水管系统可采用渗透管或渗透管-排放一体设施。道路沿线因地制宜建设雨水调蓄设备(天然河道、湖泊应为首选)。条件允许时,可建设雨水生态塘、雨水花园或人工湿地,道路雨水引入其中处理、储存。
2.5设计道路人行道。
在进行城市道路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情况来进行合理的设计,像一些载荷量较小的公园、人行道或者小区,在铺设道路时,可以使用透水人行道板,用碎石垫层。要想在路基铺设过程中免受外界因素影响,隔离层需要被设计在道路的一侧,道路的深度需要根据碎石沟深度来确定。这样,更方便人行道以及碎石层雨水处理。在人行道一侧设置渗水层,能够提升使雨水集中处理的效果。在进行人行道透水时,要对土基的渗透系数进行着重考虑,为了最大限度保证人行道的渗水功能,就必须确保渗透面和地下水位之间的距离符合要求,使海绵城市的道路设计符合工程预期标准。
结束语:现如今,在发展经济的推动下,城市建设变得更加紧锣密鼓,道路建设是城市建设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迅速发展过程中,道路的硬化率逐年开始上升,在雨水较多的时候,这些水资源可以被更多的收集起来,但是在水资源匮乏的今天,大部分城市并没有对这些雨水资源加以重视和利用,这就直接导致了这些城市水资源被浪费。所以,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建设中开始被推行和应用,它可以实现城市绿化带的水分补给,也有利于地下水的及时补充,有利于推动整个城市的生态建设。
参考文献:
[1]孙芳.基于国际化城市的城市道路系统化设计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
[2]魏永.基于“国际化城市”理念的城市道路设计[J].江西建材,2016(8):6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