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慧
益阳市第三人民医院, 湖南益阳 413000
摘要:目的:研究血液净化护理中应用心理护理的价值。方法:观察对象选择2018年6月—2019年12月在我院接受血液净化治疗的80例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即:对照组(40例,展开常规护理)、实验组(40例,加用心理护理),比较两组的心理状态评分、满意度情况。结果:(1)两组护理干预前的心理状态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实施护理措施后,实验组心理状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实验组患者总满意率(95.00%)高于对照组(77.50%),P<0.05。结论:于血液净化护理期间加用心理护理,可稳定患者情绪,改善护患关系,值得推广。
关键词:心理护理;血液净化;应用价值
血液净化作为综合疗法,包含连续性净化、血液灌流等。血液净化治疗通常需较长时间,易出现并发症、不良反应,加之患者还需忍受病痛折磨,所以往往会产生恐惧、抑郁、悲观、焦虑等负性情绪[1],影响血液净化效果。因此,在血液净化期间实施护理干预至关重要。本文着重探究了血液净化护理中应用心理护理的价值,研究内容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观察对象选择2018年6月—2019年12月在我院接受血液净化治疗的80例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即:对照组(40例)、实验组(40例)。对照组: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46-74岁,平均年龄(60.6±6.1)岁,高血压肾病9例、梗阻性肾病3例、尿毒症16例、糖尿病肾病12例;实验组: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45-76岁,平均年龄(61.0±3.9)岁,高血压肾病8例、梗阻性肾病5例、尿毒症19例、糖尿病肾病8例。纳入标准:患者均自愿参与本研究活动。排除标准:①临床资料不完整者;②精神疾病者。一般资料方面两组并无显著差异,P>0.05,能够对比分析。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1)诊疗护理:结合患者疾病类型评估护理要求,谨遵医嘱实施疾病方面的护理;(2)健康宣教:介绍疾病知识,讲解疾病注意事项,强化疾病认知,引起患者对血液净化重要性的关注;(3)饮食护理:告知饮食禁忌,告知合理膳食结构,确保营养摄入充分,有效改善体质。
实验组(加用心理护理):(1)忧虑心理护理:提供全程微笑服务,缓解患者紧张、忧虑心理,并给予患者心理鼓励,使其重树康复信心;(2)展开陪护护理:护理人员应主动且积极的向医生询问患者治疗进度,以此为基础,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纾解患者孤单情绪,使其能够逐渐进行自我心理调适;(3)发放健康手册:多方查阅资料并制定健康手册,手册中主要包含血液净化的流程、方法、效果、注意事项等,并将其发放给患者,供患者查阅、浏览,使其加深对自身疾病的认识,主动掌握自我护理方法;(4)留取联系信息:积极留取患者家属或亲友的联系方式,并借助公休会或电话回访等方式,鼓励家属与亲友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与爱护,使患者获得经济支持、社会心理支持,从而消解孤独、焦虑心理,强化康复信心,提升透析依从性;(5)关注相关政策:护理人员需积极关注国家医保等政策,在进行宣教之余,帮助患者了解并使用优惠政策,减轻经济负担,增强生存信心。
1.3观察指标
心理状态评分、满意度情况为观察指标。(1)心理状态评分:分别评价护理前后抑郁状态(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即:HAMD)、焦虑状态(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即:HAMA)[2],分数高则代表不良心理状态严重;(2)满意度情况:以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作为评价依据,问卷可划分为不满意(0-79分)、满意(80-89分)、非常满意(90-100分),计算总满意率(总满意率为满意率与非常满意率之和)[3]。
1.4统计学方法
以SPSS23.0统计学软件分析观察数据,心理状态评分以(x±s)表示,行t检验,满意度情况通过n/%表示,行x2检验,P<0.05为有对比价值。
2 结果
2.1分析心理状态评分
两组护理干预前的心理状态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实施护理措施后,实验组心理状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数据见表1)。
.png)
3 讨论
血液净化为常见治疗方案,对于改善患者症状有较好效果,然而血液净化期间患者免疫力易下降,可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或出现感染事件[4],加之血液净化治疗周期长,患者除却忍受病痛折磨,还需承担经济压力,因此,血液净化患者往往负性情绪较重,易发怒,且对医患人员带有一定程度的敌意[5]。基于此,需对血液净化患者展开护理干预,增强其心理承受力。
本次研究表明,在血液净化护理中加用心理护理,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修复护患关系,主要表现在实验组护理后HAMD评分(23.52±3.86)分、HAMA评分(21.38±1.64)分均低于对照组(34.93±4.98)分、HAMA评分(30.97±2.85)分,P<0.05,且实验组患者总满意率(95.00%)高于对照组(77.50%),P<0.05。分析原因:心理护理具有细致性,其对患者展开忧虑护理与陪护护理,可以从细微之处着手,借助微笑服务消除患者的敌对心理,使其获得心理支持,并主动配合血液净化治疗;心理护理具有沟通性,其凭借健康手册进行疾病知识讲解,可以经由实例讲解、理论讲解等,改善疾病认知,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6];同时,心理护理具有支持性,其通过调动患者家属、亲友、社会等多方力量,可以给予患者心理、经济的双重支持,从而消解负性情绪,勇于面对治疗。
综上所述,在血液净化护理中纳入心理护理内容,既能展现医院的服务意识,创建友好和谐、互相信任的护患关系,也能改善患者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提升依从性,因此可予以推广。
参考文献:
[1]王爱.心理护理在血液净化治疗急性中毒中的应用研究[J].继续医学教育,2019,33(11):104-105.
[2]刘栋.优质护理在血液净化护理中对患者临床指标的改善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26):110-112.
[3]王霞.维持性血液净化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作用及意义探究[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9,51(05):626-627.
[4]王洁,张丽丽,贺凯.心理护理在血液净化护理中的应用[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9,30(04):483-485.
[5]张晶晶.维持性血液净化患者的心理状况和护理对策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02):140-142.
[6]苗力丹.心理护理在血液净化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7,8(23):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