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物质对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防护的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20/12/2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22期   作者:秦国玲
[导读] 本文从化学危害物质的种类、其构成化学物质职业暴露的相关因素、化学因素对人体的危害、防护措施等四个方面总结和分析了化学物质对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防护并概述了该方面的研究进展。
       秦国玲
        达州中医药职业学院   635000  


        摘 要
        
        本文从化学危害物质的种类、其构成化学物质职业暴露的相关因素、化学因素对人体的危害、防护措施等四个方面总结和分析了化学物质对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防护并概述了该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化学物质;职业危害;防护;护士
        
Research progress of chemical substances on the nurse's occupation harm and protection

Abstract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types of the chemical hazards substances, the occupational exposure of related factors, chemical factors, protective measures, the harm of human body four aspects, summarizes and analyzes the chemical for nurses of occupational hazards and protection, summarizes the progress of the study.
        
Key words

        Chemical substances; Occupation harm; Protection; Nurse
前 言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消毒剂、化疗药物、麻醉药物等的广泛应用,使护士接触这些化学物质的机率和其产生的职业危险性增加。文献报道[1],消毒剂、化疗药物、麻醉药物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挥发性、细胞毒性和刺激性,在治疗患者、杀灭细菌的同时对护士也会产生毒副作用。有效发挥此类化学药物治疗和灭菌作用的同时也应防止护士受到其产生的相关危害。因此,我们应该仔细分析临床工作中造成的此类职业暴露的相关因素,才能更及时给予防范,有序地开展临床护理工作。
1 化学物质职业暴露的相关因素
1.1 化学物质护理职业暴露常见的危险因素
1.1.1 化学消毒剂
        化学消毒剂按其性质分为接触性和挥发性的消毒剂。接触性消毒剂有戊二醛、过氯乙酸等;挥发性消毒剂有醛类、环氧乙烷、含氯制剂、过氧乙酸、甲苯等[1]。化学消毒剂在产生消毒作用的同时也会对护理人员产生相应的职业危害。
1.1.2 麻醉剂
        麻醉剂是古代中国外科成就之一。2000年前,中国医学中已经有麻醉药和醒药的实际应用了,麻醉剂分为吸入性麻醉剂和注射用麻醉剂等。不同的麻醉所用的麻醉剂性状、成分各有不同,在对病人麻醉起效的同时对医务工作者也产生了相应的职业危害。
1.1.3 化疗药物
        化疗是利用化学药物杀灭肿瘤细胞、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繁殖和促进肿瘤细胞的分化的治疗方式。但是化疗药物治疗肿瘤疾病时,也会把人体正常组织细胞杀灭。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不但会对肿瘤病人产生不良反应,也会对进行化疗操作的护士产生职业危害。

1.2 化学物质职业暴露方式与侵入途径
1.2.1 化学消毒剂暴露方式与侵入途径
        化学消毒剂消毒方式有空气消毒、物体表面檫拭消毒、消毒液浸泡消毒、消毒柜消毒。侵入方式主要通过皮肤黏膜、呼吸系统入侵。其职业危害程度与化学消毒剂暴露次数、时间和用量有关。栗建林研究[2],液体消毒剂的擦拭使用面积与职业暴露危害程度也有密切关系,每平方米墙面用药150~200ml,地面300~500ml。其次操作过程中护理人员所实施的保护措施也与危害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1.2.2 麻醉剂暴露方式与侵入途径
        麻醉剂暴露的来源主要包括气源管道漏气;麻醉的形式,开放式的麻醉对手术室会造成很大的污染,现阶段国内多数医院已经采用半密闭式或者密闭式的麻醉方式,但仍然有麻醉废气泄露入手术室的危险;其他因素,如往蒸发罐加药时的麻药溢出,排污设备出现故障等[1]。侵入途径主要为呼吸道。麻醉剂职业暴露危害程度与暴露浓度、时间正比,与暴露的形式也比切相关。
1.2.3 化疗药物暴露方式与侵入途径
        化疗药物在一下情况中易产生职业危害:配制化疗药、执行化疗操作、徒手接触溢出的化疗药、处理化疗药污染的物品和处理患者的排泄物等[1]。
        化疗药物可通过以下途径造成职业危害:直接侵入:主要通过呼吸道、皮肤及消化道。在配置化疗药物与执行治疗操作过程中,常有药液溢出从而污染皮肤,通过皮肤直接吸收入体内;化疗药物经口摄入可通过消化道吸收而造成危害;间接侵入:用药患者排出的粪便、呕吐物、唾液等处理不当,可对医院环境产生污染。从事间接接触患者排出抗癌药的工作也存在潜在的危险。W. Fransman[3,4]等在没有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的2名常接触化疗药物护士的尿液中检测出了环磷酰胺。Sotniemi[3,5]等人发现,随机选取3名在肿瘤科工作了6、8、16年的护士均出现永久性肝脏损害,其损害的程度也与接触药品的强度及时间有相关性。
2 化学物质导致的职业危害
2.1 化学消毒剂导致的职业危害
        化学消毒剂对护士的生育、皮肤、黏膜、呼吸道、神经系统,肝、肾等都有一定的影响。杨明[12]等研究发现:1.0ppm浓度的甲醛可以刺激皮肤、眼、鼻、咽喉以及肺,会直接损害到呼吸道黏膜引起支气管炎、哮喘病、皮炎等。高浓度的甲醛可刺激黏膜引起职业性的哮喘,急性大量接触可导致肺水肿,同时能使细胞突变、致癌、致畸[6,7]。陈敏[8]发现,ICU护士直接接触空气中甲醛、戊二醛有眼灼伤、咽喉炎、头痛、流感样症状、皮肤过敏等不良表现。王静[9]指出过氧乙酸、甲醛、戊二醛、含氯制剂等挥发性化学消毒剂对人体的呼吸道、皮肤、眼睛、神经系统等都有不良影响,有的接触后会立即造成损害,有的长期接触后才引起慢性中毒。Hemminki报道[1]:孕妇接触环氧乙烷流产率高达16.7%,在早孕期间接触后产生的危险性更大。郑爱芳[10]等指出,环氧乙烷及酸类消毒剂侵入人体后造成肝、肾的损害,造血能力的降低,机体抵抗力降低,环氧乙烷、甲醛可能诱导正常细胞的基因突变。接触性化学消毒剂戊二醛会引起皮炎、过敏、结膜炎及鼻窦炎等[11,12]。床单消毒机、空气净化器产生的臭氧,可引起气急、胸闷、肺水肿等[13]。
2.2 麻醉剂导致的职业危害
        麻醉剂对护士的生育、胎儿遗传、中枢神经系统、造血系统肝、肾等都有一定的影响。长期处于含有微量麻醉废气的环境中,可致使麻醉废气在组织内聚集量超出人体可抵抗的范围,可能造成慢性的氧化物中毒和遗传性疾病[1]。

程月娥表明[4]孕妇长期处于含有微量吸入性麻醉药的环境下,可致使自动性流产、胎儿畸形,适龄生育女性在此环境下可能使生育能力下降,与此同时对护士的听力、记忆力、理解能力、阅读能力以及操作能力等也产生不良影响[14];长期吸入挥发性的麻醉剂,例如:含乙烯基的安氟醚[10,15],也会影响到肝、肾功能及维生素B12正常代谢,使骨髓的造血功能降低。如吸入较高浓度的麻醉气体会引起流产。李丽娟[1]指出,护士长期处于含有一氧化氮、安氟醚等麻醉药物的密闭环境中,可对中枢神经系统带来伤害。
2.3 化疗药物导致的职业危害
        化疗药物的危害包括[16]:①局部反应:药物不慎暴露接触人体后可造成局部不良反应如红、肿、热、痛、产生水疱,以及进入呼吸道可致呛咳、严重的可致使局部组织坏死;②骨髓抑制:表现为血小板、白细胞的含量低于正常范围。③脱发:化疗药物进入人体后会影响基因结构合成,影响DNA或RNA的合成,抑制毛发根部细胞的有丝分裂,细胞不能正常的新陈代谢而产生萎缩脱落。但是化疗药物引起的毛发脱落是可逆的,停止接触化疗药物后毛发恢复正常的新陈代谢。④致畸性:受孕妇女长期接触化疗药物后会导致畸胎、异位妊娠和流产等严重后果。化疗药物进入人体后可以通过胎盘血液循环,导致胚胎或胎儿在宫内接触,目前已报道[16]可能致胎儿畸形的化疗药物有:环磷酰胺、甲氨蝶呤、多柔比星、长春新碱等;⑤致癌性:充分证明环磷酰胺和噻替哌对人类和动物都有致癌性[16]。
3 化学物质导致的职业危害的防护措施
3.1 化学消毒剂导致的职业危害的防护措施
        操作前,掌握化学消毒剂性能,严格按照操作规定程序进行操作。做好个人防护准备,戴口罩、帽子及手套;操作中,严格按要求使用化学消毒剂的用量,严格按照操作规定程序进行操作。按用量进行配置,尽量减少未防护状态下的接触;消毒操作后,消毒剂按要求放置于适当的位置,尽量放于通风位置以防泄漏造成环境污染。消毒物品的使用:李丽娟[2]指出,使用环氧乙烷消毒后的物品必须待其残留气体散尽后才能使用;使用0.2%戊二醛消毒的物品必须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干净,空气熏蒸消毒后,必须依照规定要求对已消毒病房进行通风,降低消毒剂在病房内的残留量,如果要使消毒挥发气体降到最低程度至少须通风2h,消毒剂如不慎溅到皮肤上或眼睛里,应立即用清洁流动清水反复冲洗。栗建林[2]指出,护士发现自己对某种消毒剂过敏时,应当首先停用此种消毒剂,并口服扑尔敏、西替利嗪等抗组胺药物,外用一些含有糖皮质激素的药膏如皮炎平、2%氢化可的松霜或炉甘石洗剂等,此外,还可用冷水湿敷患处20min,2次/d,如炎症反应较重,可以在医师的指导下酌情使用泼尼松或氢化可的松。
3.2 麻醉剂导致的职业危害的防护措施
        麻醉剂的职业危害主要是针对手术室的工作人员。麻醉师对于麻醉剂的使用、手术室工作人员对其的防护措施对于危害的防护及其重要性。对其防护措施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降低麻醉剂使用后废气污染:其一:采用密闭性能良好的麻醉机并进行定期检测,防止气源管道的漏气,尽量采用低流量禁闭式麻醉[18];其二:选用密闭程度适宜的麻醉面罩,同时在蒸发罐加药过程中应防止麻醉药洒落。②加强手术室工作人员对麻醉废气污染的重视程度,加强实施责任化管理。③着力改进麻醉废气排污设备、改善手术室的通风条件,利用麻醉废气吸收器将泄漏的麻醉废气尽可能排出。将麻醉机的废气连接管道通至应排至的地方是加强麻醉废气排污的有效措施,麻醉废气排除系统是目前最有效的排污设备,可使手术室麻醉废气的污染减少率达到90%以上[18],也是现代手术室的重要组成部分。④工作人员的自身防护:孕期或哺乳期医务人员通过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以减少接触麻醉废气,加快手术室的工作效率,合理安排补休或进行工作岗位的轮换,以尽量减少每一位工作人员滞留于麻醉废气污染环境中的时间。
3.3 化疗药物导致的职业危害的防护措施
        护士在配置化疗药物时,应戴上一次性口罩、帽子、橡胶手套等,做好个人防护;化疗药物暴露于外环境后,应及时标明化疗药物浸染范围,避免该范围以内及附近的人员与化疗药物的接触。护士处理外漏化疗药物时必须做好个人防护,戴好口罩、帽子、橡胶手套等。如果少量药液溢到桌面或地上,应用纱布吸附药液,但溢出量>5ml[19]时应用吸收力强的纱布垫清除。应当用潮湿纱布或具有吸附性纱垫轻轻擦拭溢出药粉,以防药物粉尘飞扬,污染空气,并将污染纱布放置于专用袋中封闭处理。受化疗药物污染的区域用清洁剂和清水擦洗污染表面清洗3次,再用75%酒精擦拭[19];抽取药液时[20],应尽量反复多次用稀释液抽吸再排空,使药量在药瓶和空针内为“零残留”,抽取药液时应用1次性注射器和较大号的针头,所抽药液以不超过注射器容量的3/4为宜。如皮肤不慎直接接触化疗药物,应立即用肥皂然后使用流动清水彻底清洗;如眼睛内不慎溅入化疗药物,应使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持续冲洗5min[19]。操作完细胞毒素药物和脱掉防护衣后,接触人员应仔细、彻底地洗手和洗脸,如果条件允许应使用淋浴清洗;应当封闭处理化疗药物的安瓿与药瓶,并标上明显的警示标记,以防挥发的化疗药液污染病区内空气;所有污染物包括用过的防护衣、帽等需经1000℃高温或焚烧处理[3],化疗患者呕吐物及排泄物均含有抗癌剂,因此在处理其呕吐物、尿液、粪便或分泌物时,必须戴好手套以免沾染工作人员皮肤,水池、马桶用后应反复用水清洗。院内必须设有污水处理装置。
4 总结与分析
        化学性物质的危害是医疗职业危害中较为隐形的危害,医护人员都应该加强防护。与危害因素接触密切的工作人员,都应定期的做相关的体格检查,掌握自身受危害的程度,为医务工作人员建立健康档案。医院应对医护人员进行相关的讲座让他们充分掌握其危害的严重性,致病机理,和防护措施,有效的将危害因素遏制与摇篮中。只有给医护人员一个健康的体魄与良好的工作环境,才能让我们的医疗事业更蓬勃有序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丽娟.化学因素护理职业暴露危险与防范[J].中国误诊学杂,2007,7(23):5471-5473.
[2]栗建林.消毒剂危害及其安全使用方法[J].中国全科医学,2006,9(23):3.
[3]邓本敏,冯国庆.化疗防护现状与对策[J].重庆医学,2006,35(2):188-190.
[4]W Fransman, R Vermeulen, H Kromhout. Occupational dermal exposure to cyclophosphamide in dutch hospitals:a pilot study[J]. Ann occup hyg, 2014, 48(3):237-244.
[5]Stoniemi EA, Sutinen S. Liver damage in nurses handling cytostatic agents[J]. Acta med scand, 2018, 214(12):181.
[6]杨明,孙哲.医院消毒供应室职业危害防护对策[J].当代医学,2009,15(12):26-27.
[7]程连心,宗贝.手术室环境污染的危害及防护[J].时珍国医国药,2017,18(5):1266-1267.
[8]陈敏.重症监护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J].临床合理用药,2011,4(10A):123-124.
[9]王静.血液透析室护士职业危害及防护[J].护理研究,2010,17(35):108-109.
[10]郑爱芳,唐益群.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和安全防护[J].中国医药指南,2008,6(23):409-410.
[11]涂勤.戊二醛的职业危害及防护[J].现代医药卫生,2006,22(4):502.
[12]洪芳.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调查性研究[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110-112.
[13]和会群.新时传染科护士职业防护新进展[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3(58):58-59.
[14]Mp Vessey, Jf nunn. Occupational hazards of anaesthesia[J].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1980, 281(13):691-698.
[15]朱晓霞,齐文秀.手术室人员健康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J].职业与健康,2003,19(6):34-35.
[16]辛文英.护理人员配制化疗药物的职业危害及防护[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7):266-267.
[17]李丽娟.化学消毒护士职业暴露危险与防范[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8,27(3):265-266.
[18]程月娥,叶志霞.手术室的麻醉废气污染与防护[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8):626-628.
[19]常素艳,徐莉.肿瘤化疗护士职业危害与防护干预措施[J].现代护理,2009,6(14):110-111.
[20]郭伟,赵珊珊.细胞毒性药物对护士的职业危害与防护[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19,37(1):42-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