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2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22期   作者:徐娜
[导读]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愈发普遍

        徐娜
        大庆市肇源县新站镇中心校  166516
        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愈发普遍,为小学数学课堂增添了几许新意。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满足了学生的猎奇心理,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提高了教师的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文章对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做了简要分析,希望能够为教育同仁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多媒体技术;教学策略
        前言
        小学数学的学习具有强烈的逻辑性,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由感性思维转向抽象思维的关键时期。在以往的小学课堂中,教师的授课模式较为单一,学生的学习极为被动,其学习效率较低。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更具生命力,为学生的学习增添了许多乐趣,利于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打造“游戏化”情境
        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不断深入,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游戏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推崇。在小学阶段,学生还处于对新鲜事物抱有浓重好奇心的时期,多媒体技术会激发他们学习的进取心【1】。小学生喜欢游戏,游戏情境的构建,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数学课堂学习的快乐。
        例如,在进行《方向与位置》一部分内容时,为了使学生能够在熟悉的环境中辨认四个方位,并且能够在给出一个方位之后,指认出其他方位。在进行这一部分内容时,我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了游戏情境,情境如下:
        教师:“我们今天来做一个小游戏,游戏内容是‘辨认方位’,小朋友迷路了,大家可以帮助他吗?”
        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图片
        
        教师:“谁能告诉老师,聪聪的北面是谁的家?”
        学生:“我知道,是芳芳家。”
        教师:“说得很好。现在聪聪和芳芳要从刚刚家出发去丽丽家,他们要往哪个方向走呢?”
        学生:“他们应该一直向西走。”
        教师:“那如果聪聪现在在苹苹家,谁知道他是朝着哪个方向走的?”
        学生:“聪聪是朝正南方向走的。”
        ……
        教师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游戏情境,为学生提供了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能够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利于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
        二、巧用多媒体技术,构建“探究化”情境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往往是以“重复”的形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简单来说,教师在讲解完新课内容之后,会让学生反复做同类题型的练习,即“题海战术”。学生通过这样的方式学会解题,在考试时也能够取得高分,但是这样的教学方式效率极低,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锻炼【2】。多媒体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帮助教师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借助多媒体技术能够具化数学知识,使其更直观、明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数学学习难度。
        例如,在进行《测量》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将无法进行实际测量的过程展现出来。借助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理解“1千米”的实际长度,使学生能够切实的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关系,并且能够进行简单的运算。

教学情景如下:
        教师:“大家知道1千米有多长吗?”
        学生:“我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教师:“很好,但是老师想知道,1000米又有多长呢?我们走1千米需要多长时间?”
        ……
        教师:“我们可以这样想:我们走一步是多长?那走100米需要多长时间?1千米呢?”
        此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模拟探究情景,先根据实际情况估算学生走一步的长度,再对学生走100米所需时间进行估算,进而计算走完1千米需要的时间。教师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模拟探究情境,在调动学生主动性的同时,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多的空余时间。这样的教学方式,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增添了趣味性元素,使学生学习数学的意愿更加强烈,利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创建“可视化”情境
        “可视化”教学情境,简言之就是学生能够看得见所学内容,将课堂教学活动中难以实践的知识,借助多媒体技术展现出来。这就需要教师转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将教学内容以“多媒体技术+讲解”的方式呈现出来,将繁杂、晦涩的数学内容,直观、简洁地传递给学生【3】。“可视化”教学情境的创设,将静态的数学知识动态化,将数学知识化难为易,有效突破了教学难点,利于学生对知识有更透彻的掌握。
        例如,在进行《线与角》一部分内容时,为了使学生理解相交与垂直的含义,明晰两种关系的特征,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地画出垂线。在上课之初,我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了几组生活中直线相交与垂直的图片。如剪刀就是两条相交的直线,剪刀刃之间的角就是相交直线所成的角,我借助多媒体技术将“剪刀”与“相交”之间的转化制作成了视频动画,让学生能够对相交线的概念有直观的了解。即若两条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点,这两条直线就是相交的关系,他们的公共点叫做交点。此外,在学生对直线相交的概念有初步的理解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到讲台上,借助电子白板画角。这样的教学安排,在为学生提供实践展示平台的同时,也能够检验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不仅仅为教师节约了教学时间,还能够为学生提供“可视”的教学资源,让学生能够通过切身的体会理解数学知识。
        四、借用多媒体技术,塑造“互动化”情境
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能够为学生营造活跃的课堂环境,达到教学相长的教学效果。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形式较为单一,以“教师问,学生答”的形式为主。多媒体技术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为师生之间的互动提供了更多的方式,为学生塑造了“互动化”情境。
        例如,在进行《认识图形》一部分内容时,为了使学生能够对几何体有初步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与空间思维能力,增强学生与他人之间的合作意识,我采取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在上课之前,我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将学生进行了分组,向学生明确本节课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我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了几组图片,图片内容有球、茶杯、魔方和文具盒。在学生看完图片之后向他们提出问题,为学生预留两分钟的讨论时间,小组讨论完毕之后,由小组代表回答问题。我问道:“大家能够从图片中看到哪些几何体?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也是这样的几何体?”教师借助多媒体术为学生创设互动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了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平台,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为教师的教学活动带来了诸多便利。但教师在应用多媒体技术时,应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为学生塑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学习中,提高学生的数学课堂听课效率,进而提升整体的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廷在.媒体教学手段优化小学数学教法的策略研究[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09):227.
        【2】袁翠英.借助多媒体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J].现代农村科技,2020(08):103.
        【3】莫雅儒.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5):18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